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木霉菌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   总被引:64,自引:2,他引:64  
杨合同  唐文华 《山东科学》1999,12(4):7-15,20
木霉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害防治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木霉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够杀伤多种重要的植物病原菌,作用机制多种多样。除了从自然界分离筛选之外,木霉菌的诱变育种改良技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以及基因操作已有效地应用于木霉菌的改造。木霉菌的大量生产技术以及蓖剂的制备技术也有较大发展,已经有10多种商品化制剂。木霉菌的筛选技术是需要重要的研究领域,而其发展则离不开对生态学和作用机制的详细了解。  相似文献   

2.
植病生防木霉菌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离自不同植物根际的38株木霉菌菌株(包括哈茨木霉菌,绿色木霉菌,康宁木霉菌和绿木霉菌)进行了棉花立枯病盆栽防治试验以及用290条随机引物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38株木霉菌都能够降低病害严重度,按照防治效果的高低,38个菌株可以分为6个组。共有59条引物产生多态性扩增条带,根据UFGMA聚类分析,其中9条引物(S1,S42,S60,S122,S146,S147,S171,S180,S181)在防效最高的菌株中产生相近的与其他菌株不同的扩增条带,表明这RAPD技术可以用于本霉菌类生防菌株的筛选。  相似文献   

3.
通过添加三唑酮刺激分生孢子产量、添加苯菌灵刺激营养生长以及添加曲里通X-100限制菌落扩展。本文进一步优化了木霉菌的选择性分离与计数培养基。三唑酮能有效地抑制轮枝菌生长。在该培养基上青霉菌和曲霉菌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在测定了多种杀菌剂对木霉菌以及相关的非木霉菌的毒性基础上,研制了更为可靠、有效的木霉菌选择性培养基。该培养基适合于从非木霉菌含量高的样本,也适合于从木霉菌含量低的样本中计数、分离木霉菌。无论样本中木霉菌的群体大还是小,利用该培养基均能进行计数和分离。  相似文献   

4.
木霉菌对3种蔬菜病原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11种木霉对黄瓜枯萎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黄瓜黑星病瓜疮痂枝孢霉(Cladospori-um cucumerinum)和番茄叶霉病褐孢霉(Fulvia fulva)的拮抗作用,筛选出1株M6粘绿木霉对3种病菌均有较强拮抗作用,而且对黄瓜枯萎病的室内盆栽防效可达65.66%。与此同时还观察到多数木霉生长速度快、生长繁茂,快速覆盖病原菌的菌落,竞争作用、抗生作用和重寄生作用是其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木霉菌生防作用的生化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木霉菌生防作用的生化机制主要包括:代谢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蛋白酶等多种胞外酶,强烈水解植物病原真菌的细胞壁,或使真菌细胞壁释放出诱导物(elicitor),启动植物的防御反应;代谢产生戊酮、辛酮、萜类、氨基酸衍生物、木霉菌素、胶霉毒素、绿木霉素、抗菌肽等抗菌素类物质;产生植物防御反应的诱导因子,诱导植物抗性;增强植物组织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保护膜脂不被氧化;产生毒性蛋白,或以多种机制的协同拮抗作用,抑制病原菌生长与繁殖.  相似文献   

6.
木霉对腐霉菌的拮抗机制及生防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本研究室从土壤中分离出的木霉(Trichoderma sp.)菌株T41,通过对峙法对腐霉菌进行了体外拮抗作用测定和评价[1]。并对木霉的竞争、重寄生、抗生、溶菌等拮抗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同时,利用制备的木霉菌剂,对黄瓜猝倒病进行了室内盆栽生防试验。结果表明:木霉 T41防治效果达 80%,而且具有防效长久和刺激作物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蔬菜保护地土壤中木霉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通用引物PCR对蔬菜保护地部分土壤样品中分离到的木霉菌进行了多样性分析,并用UPMGA法对供试菌株的扩增片段数据进行图谱聚类分析。从13条通用引物中筛选出5条引物,分别为3-2,AS4,AS15 inv,AS19和L45;扩增出4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3条,占总条带数的93.5%。当相似系数为0.74时,可将24个菌株划分为9个组,分别为A1,A2,B1,B2,B3,B4,B5,C1和C2。  相似文献   

8.
通过添加三唑酮刺激分生孢子产量、添加苯菌灵刺激营养生长以及添加曲里通X100限制菌落扩展,本文进一步优化了木霉菌的选择性分离与计数培养基。三唑酮能有效地抑制轮枝菌生长。在该培养基上青霉菌和曲霉菌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在测定了多种杀菌剂对木霉菌以及相关的非木霉菌的毒性基础上,研制了更为可靠、有效的木霉菌选择性培养基。该培养基适合于从非木霉菌含量高的样本,也适合于从木霉菌含量低的样本中计数、分离木霉菌。无论样本中木霉菌的群体大还是小,利用该培养基均能进行计数和分离。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木霉菌可湿性粉剂(2×108 cfu/g)防治番茄枯萎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木霉菌可湿性粉剂用量为15 000 g/hm2时,药后90 d,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效可以保持在70%以上。因此,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对番茄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与对照药剂防效相当,可以用来防治番茄枯萎病,并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木霉菌产生的葡聚糖酶和植物病害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木霉菌能够产生不同类型的葡聚糖酶,包括α-1,3-、β-1,3-、β-1,4-和β-1,6-葡聚糖酶,酶的产生受葡萄糖抑制,而为葡萄糖聚合体如真菌细胞壁所诱导。已经克隆了几个萄聚糖酶的编码基因。该酶是木霉菌产生的重要抑菌蛋白,能够与几丁质酶或抗生素协同抗菌,用于改良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菌和植物。  相似文献   

11.
模拟干旱胁迫下弗吉尼亚栎苗木叶片相关生理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和20%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弗吉尼亚栎2年生扦插苗木,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弗吉尼亚栎叶片相对含水量、水势以及质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在10%PEG胁迫下,弗吉尼亚栎叶片水势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明显下降(p<0.05),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以及热耗散速率(Drate)明显增加(p<0.05),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光化学反应速率(Prate)以及光合功能相对限制值(LPFD)变化不大;在20%PEG胁迫下,qP和Prate明显下降,叶片水势的下降幅度和游离脯氨酸的增加幅度明显加大,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和NPQ以及Drate持续增加,但增加幅度与10%PEG处理下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而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和PSⅡ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在10%和20%PEG胁迫下变化均不大,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在PEG胁迫下弗吉尼亚栎叶片具有较好的保水能力,而且良好的热耗散机制使得叶片光合结构即使在较高浓度的PEG胁迫下仍能维持较好的活性,这可能是弗吉尼亚栎对干旱胁迫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13.
干旱对麻疯树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30%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逆境对麻疯树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分别测定不同胁迫程度下麻疯树幼苗中水势、可溶性糖、脯氨酸、甜菜碱、丙二醛等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研究麻疯树的抗旱机理.结果表明,麻疯树幼苗对干旱胁迫较为敏感,随胁迫程度的加深,叶片水势下降,可溶性糖、脯氨酸、甜菜碱、丙二醛含量均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初步说明麻疯树在遭受干旱胁迫时其渗透调节作用会增强,生物膜的通透性也会增加.同时,通过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研究发现对照组和干旱胁迫组的基因表达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了解木本植物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理,本文系统的从木本植物对干旱信号的感知、信号转导到转录调控、生理生化反应以及表型变化等方面总结了木本植物对干旱胁迫可能的响应过程.认为木本植物由于其固着根生的特点,不得不进化出相应的机制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当遭受干旱胁迫时,木本植物根系细胞膜上的感受器首先感知到土壤水分状态的变化,细胞内的蛋白质和激素调控系统触发相应的干旱适应反应.干旱信号通过细胞间的信号传导路径传递到植物体内的各个部位,主要的信号传导途径包括Ca2+信号、激素信号和转录因子调控等.一些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如脱落酸(ABA)信号通路、DREB蛋白家族等也参与调控植物的干旱适应性.木本植物也会发生形态和解剖上的变化来减少水分蒸发和增强根系的吸水能力.本文可为抗旱型木本植物选育提供见解.  相似文献   

15.
5种造林树种对干旱胁迫的抗性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造林树种的抗旱性,为科学配置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及困难立地造林提供依据.[方法]以5个树种,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黄连木(Pistacia chinesis)、长序榆(Ulmus elongata)、黄山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和娜塔栎(Quer...  相似文献   

16.
选取分离自河北安国中药材种植基地不同药用植物根区土壤的7株木霉菌,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初筛及玉米秸秆、甘草药渣固态发酵培养基复筛,联合筛选纤维素降解木霉菌株,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方法进行菌株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经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初筛,有4株菌表现出纤维素降解能力,分别为HQ1、BB1、DS3和DS1.经2种木质纤维素底物固态发酵培养基复筛发现,BB1以玉米秸秆为发酵基质时滤纸纤维素酶(filter paper cellulase,FPase)活性最高,HQ1以甘草药渣为基质时FPase活性最高.结合菌落形态、显微结构和DNA分子鉴定,HQ1被鉴定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BB1为非洲哈茨木霉(Trichoderma afroharzianum).2株菌生物学特性存在趋同性,适宜生长产孢pH为5~6,适宜培养温度为28~33 ℃,且都表现出抵御干旱胁迫的能力.变差分解表明,不同培养条件对木霉菌生长速率及产孢有重要影响.本实验可为后续进一步优化HQ1和BB1降解不同木质纤维素底物固态发酵培养条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旱涝快速转换对分蘖后期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测筒试验研究了水稻分蘖期旱涝快速转换前后的光合特性和生理活性.结果表明:旱涝快速转换后轻度淹涝处理,叶片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Cs)得以逐渐恢复;重度淹涝叶片的Pn,Tr和Cs均显著低于对照,且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旱后轻涝和旱后重涝处理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CAR)的质量分数和叶绿素(a b)的质量分数均低于对照.旱涝快速转换后轻度淹涝处理丙二醛(MDA)的质量摩尔浓度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重度淹涝处理则极显著高于对照.旱后轻涝处理有利于根系活力(TTC还原强度)的提高,表现出超补偿效应,而旱后重涝处理的根系活力则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植物抗旱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植被减少和草地退化等现象。通过微观角度,阐述了形态指标、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其他酶类与抗旱机制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对植物抗旱机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木霉LTR-2拌种剂拌种小麦后不同发育时期小麦根际土壤真菌进行测序,分析群落丰富度、多样性以及结构。结果表明,木霉拌种处理小麦可以增加小麦根际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对真菌群落的均匀度影响不明显,但真菌群落的优势度有明显的增加;木霉拌种处理后小麦根际土壤真菌的菌群结构构成相近,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各真菌类群所占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一些病原真菌如链格孢属、赤霉属、镰刀菌属所占比例较不拌种处理均有所降低。该研究为木霉菌LTR-2防治小麦土传病害的生防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豪  李哲  郑泽慧  王庆玲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6):15959-15966
真菌所处环境的pH值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对真菌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真菌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进化出了pH响应信号途径,即Pal途径,而PacC是该途径中的关键调节因子。本文针对绿色木霉TvPacC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融合PCR结合原生质体转化技术构建了绿色木霉Tv-1511-△TvPacC缺失突变菌株,研究了TvPacC基因在木霉适应碱性环境和木霉菌株产碱性蛋白酶中的功能和应用。结果表明,相比较于野生型,Tv-1511-△TvPacC菌株具有更好的碱性环境的适应能力,而且敲除了TvPacC基因显著增强了木霉菌株产碱性蛋白酶的能力,提高了发酵液中碱性蛋白酶的产量和活性。因此,TvPacC在提高绿色木霉碱性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木霉菌株产碱性蛋白酶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