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三江侗族《坐妹》为例,以旅游网站上的游客点评为文本资料来源,利用内容分析法对点评文本进行游客感知要素的提取及要素评价等级评定,同时运用ROST软件获取高频词,以此构建演艺产品旅游者体验感知体系和旅游体验质量评价数据集.在此基础上,从游客体验感知分析、情感感知分析、体验感知质量IPA分析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坐妹》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的游客体验感知.将本文挖掘、扎根理论的定性研究与IPA分析法的定量研究结合起来,是对旅游演艺研究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
基于苏州农业旅游的问卷数据,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逐步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深入探讨苏州农业旅游游客感知评价,比较不同类型游客感知差异.研究发现,农业旅游游客感知划分为6个因子比较合理,总体满意度与感知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资源环境因子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最大,游客感知在人口统计学特征上存在差异性.根据游客感知因子可以将农业旅游者划分为4种类型,不同类型旅游者总体满意度均值存在显著差异,同时性别是影响不同类型游客感知差异的主导因素.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给出一些建议供农业旅游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搜集游客对华清池《长恨歌》的1 901条在线网络评论,基于扎根理论和文本内容分析法研究文化实景旅游演艺的游客感知.研究发现,游客对文化实景旅游演艺的正面感知因素主要包括演出实景、表演水平、历史文化、视觉特效、接待服务5个方面;游客的负面感知因素可分为5个核心类属和10个子类;对于学界所关注的文化创意性和文化真实性却被网友忽视而未出现在点评之中;同时,针对游客的负面感知评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能为文化实景旅游演艺游客满意度和景区形象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4.
以桂林"印象·刘三姐"为研究对象,基于ACSI模型构建了旅游演艺游客满意度模型(TPACSI),运用SPSS及AMOS软件通过数据分析进行了模型验证、效应运算和指数运算.结果表明,外部模型检验、路径系数检验和模型拟合度检验结果都符合适配标准,证明TPACSI模型具备科学性;"印象·刘三姐"的顾客期望、感知质量及感知价值对顾客满意的总效应都显著,影响较大;游客对"印象·刘三姐"演艺形象、感知质量、感知质量的指数值偏小,整体满意度并不高.该旅游演艺的游客满意度受演艺形象、顾客期望、感知质量及感知价值4个因素的影响,并且旅游演艺项目存在演艺形象、门票价格及演艺服务等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需打造演艺超级IP、完善门票定价机制及健全游客投诉举报处理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旅游交通质量感知影响景区整体体验,满意度是衡量旅游景区交通质量感知最直接的反映。选取西安市三大不同区位的著名历史文化景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西安城墙景区为研究案例,采集游客调查问卷数据,应用李克特5点量表、等权均值加和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城市旅游景区旅游交通的满意度作出综合评价和对比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游客对三大景区的旅游交通满意度都达到满意程度,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大唐芙蓉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西安城墙景区。满意度差异显著要素为交通基础设施质量、交通便利性、景区道路的设计和护栏、警示牌等旅游交通安全设施4个方面。2景区旅游交通满意度的感知差异和变化规律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上非常明显,而在收入上的感知表现规律则不显著。3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游客侧重关注的旅游交通要素不同。  相似文献   

6.
基于Fuzzy AHP的主题公园游客满意度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客满意度是旅游景观、基础设施和景区管理等多因素综合评价的心理反映,是景区游客流的基本动力.本文在分析主题公园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索并提炼影响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构建主题公园游客满意度的测评指标体系.此外,传统游客满意度测量尺度多为离散型数值,如采用"4→5"描述"满意→非常满意"状态的变化,忽略了游客感知的连续性,因此本文采用连续性三角数值,如"(50,75,100)→(75,100,100)"描述"满意→非常满意"状态变化,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其测评体系的数学模型,客观、准确地评价主题公园游客满意度,为景区管理者提供决策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7.
宗教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有助于提升宗教旅游景区的综合竞争力。以杭州灵隐景区为例,以宗教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因子分析、修正后的IPA(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重要性-绩效性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从体验与感知视角构建融合体验感知价值因子与心理过程影响因子的宗教文化旅游满意度测评模型,设计宗教文化旅游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对宗教文化旅游满意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影响满意度的六大因子为体验环境与相关服务、体验载体与项目、体验硬件与设施、建筑风格、情感与社交体验、文教与遗存;住宿、实现愿望、餐饮这三项是景区亟待改进项;性格、消费行为偏好、年龄、信仰、客源地、收入、旅游次数和旅游强度这8个心理过程影响因子与满意度有较高的内在关联。这为宗教文化旅游景点改善景区服务质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2018年国有五三农场桃花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以及重要性—绩效性分析,从游客感知视角出发,构建乡村节事活动旅游公共服务感知评价体系,并分析游客对旅游公共服务评价因子的期望与绩效感知差异,客观评价五三农场2018年桃花节期间旅游公共服务效果.结果表明:游客对"交通体系"方面满意度较高,但其他4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根据结果为未来桃花节以及其他地区举办乡村节事活动提出优化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295个样本数据的因子分析表明,游客对南音文化旅游的感知满意度较高,但亦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南音游客感知满意度主要受4个因子的影响,按其重要度从大到小排序分别是真实性感知、舞台语境感知、体验性感知和基础设施感知。可通过构造真实性的文化语境空间,拓展游客舞台感知的内涵,丰富体验活动,打造完善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等途径,激发游客的文化和历史情感,并使之与当地的自然资源与其他类别人文资源深度融合,提升南音文化旅游的游客感知满意度,打造表演艺术类非物质化文化遗产独具一格的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0.
从使用者与公园构成要素互动关系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兰州五泉山公园进行使用后评价,得出了影响城市山体公园评价的5个主要因子,分别是地文古迹因子、水域风光因子、生物景态因子、公园管理因子和消闲求知因子.得出不同性别、年龄、消费趋向、文化程度和游园频率的游客在5个主因子上感知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以枣庄市抱犊崮景区为例,从游客满意度视角出发,构建景区自然与红色旅游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萃取出景区管理、旅游体验感知、景区服务、景区产品价格、景区基础设施和无线网络与打卡点等6个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因子。开展游客基本情况与出游情况对各因子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析,发现制约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景区管理和服务不够规范、景区产品价格认可度低、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项目相对单一且缺乏体验深度以及营销宣传力度不足等方面。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和举措,为有效提升抱犊崮景区的游客满意度和推动景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福州市历史街区游客意象空间感知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游客意象空间构成情况,揭示不同属性特征的游客对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意象空间感知的分异性特征。借助城市意象理论,首先采用深入访谈法,基于游客自身的游览体验描述,总结出游客意象空间因子,其次借鉴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出每种意象空间因子包含的最具代表性的意象空间元素;最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详细了解游客对意象空间因子及元素的感知情况。研究表明: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意象空间由坊巷道路、边界、名人文化景点、地标物以及非物质文化5个因子构成,各意象因子包含对应的意象元素;三坊七巷历史街区具有较强的"可意象性";游客的个人属性对意象空间感知具有一定的影响。文章认为,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的发展,需要拓展历史街区意象空间范围,大力整合周边环境,突出历史街区文化意象元素,挖掘深厚文化内涵,针对意象空间感知差异特征,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3.
以著名的5A级景区中山陵园风景区为例,运用模糊评价法测评游客满意度,并做人口统计学特征满意度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游客满意度不高;不同月收入、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的游客对部分因子的满意度以及总体印象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横琴岛作为实行"一国两制"战略的国家级新区,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目前正处于旅游开发的黄金时期.该文主要研究了横琴岛游客的旅游动机及其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子分析显示,横琴岛游客的旅游动机主要分为调节放松、社会交往、文化体验3大因子,其中社会交往是游客前往横琴岛的最重要旅游动机.回归分析显示,3大旅游动机因子都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显著,其中调节放松因子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最为显著,社会交往因子次之,文化体验因子影响最小.作为最主要旅游动机的社会交往因子,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并非最为显著,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5.
借助SPSS统计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对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寨村居民的旅游文化景观变迁感知及感知差异形成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民族旅游地居民的文化景观变迁感知主要表现为对“旅游对梯田影响”、“歌舞表演因子”、“服饰与精神信仰”、“节庆习俗”等9个方面的感知;不同个体特征对社区居民旅游文化景观变迁感知的作用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旅游经营情况及意愿、家庭收入水平等因素对民族旅游地居民的文化景观变迁感知差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和宗教文化属性的调节作用,本文以崆峒山旅游景区为例,收集389份网络问卷调查数据,基于期望差异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验证了游客期望、感知价值和感知质量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游客期望负向影响感知价值、感知质量和游客满意度;感知价值和感知质量正向影响游客满意度;宗教文化属性对游客满意度与游客忠诚度有显著调节作用.建议在崆峒山景区高质量发展建设中重视普通游客(弱宗教文化属性游客)的期望管理,满足特殊游客(强宗教文化属性游客)的信仰需求,打造具有宗教文化色彩的旅游项目来提升游客满意度.本研究对崆峒山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与服务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网络信息技术(ICT)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类行为模式的飞速转变。近年来,网络不仅成为旅游目的地传播形象、拓展市场的重要载体,也成为影响大众旅游决策的重要工具。通过选取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北京市灵水村作为案例地,以游客对灵水村的网络评价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挖掘软件提取出游客对灵水村感知形象的60个高频词汇,从旅游地客观形象、情感形象、重游意向3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游客对灵水村的旅游形象感知以积极情感为主,游客对"古村落""举人""爸爸去哪儿"等形象感知强烈,消极感知来自门票价格、旅游开发水平、居民态度等方面。在此基础上,从旅游设施改造升级、旅游产品规划设计、创新营销等方面提出提升灵水村旅游形象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以河南省鸡公山风景区为例,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山地旅游游客满意度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研究,并对评价指标进行重要性-满意度分析.结果表明,游览价值、景观价值、基础设施、保护状况和景区环境是鸡公山风景区游客满意度水平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游客满意度影响程度最大的因子是游览价值,但满意度评价不高(1.278);景观价值是影响游客满意度的第二大因素,游客满意度评价最高(3.591);基础设施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排在第三位,游客满意度得分为2.078;保护状况和景区环境两大因子对游客满意度影响不显著,满意度得分为1.429和3.444.通过对评价指标进行重要性-满意度分析,确定在充分发挥鸡公山"清凉的气候条件"这一资源优势的基础之上,将住宿、餐饮、山地运动项目、门票、文物保护、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公共厕所7个评价指标作为景区重点改进对象,交通、停车场、游览指引设施3个指标作为改进的次重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旅游体验的游客满意度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旅游体验背景下的游客满意度评价为研究内容,运用市场调查法、层次分析法较系统地分析了游客满意度评价的目标、原则和指标体系,构建了游客满意度评价模型。从游客体验需求角度对游客满意度进行研究;旅游体验的评价选取情感体验、知识体验、实践体验、观念转变4个指标,以及对景物的情感等12个评价因子,通过形象化设计得出评价指标和因子的权重,运用模型M=∑12i=1CiKi计算旅游满意度。研究发现,旅游者十分看重情感体验,游客对景物的情感体验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对服务项目的情感体验。通过重庆大足石刻、自贡恐龙博物馆、成都"五朵金花"等3个典型景区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全域旅游转型发展需要优化和重塑目的地形象,探究目的地投射形象和游客形象感知之间的关系对目的地形象提升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以厦门市作为案例地,构建了目的地形象"投射—感知"网络文本分析框架,并对全域旅游目的地形象"投射-感知"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官方目的地形象投射和游客感知形象词频集中在产品供给、品牌影响、公共服务等3个核心范畴内;(2)官方投射形象的产业融合特性要比游客感知的更加多元化;(3)官方投射形象更显全域化,且凸显地缘政治特点,游客形象感知更偏好于单个景区,特别是鼓浪屿;(4)游客对旅游业态、公共服务和服务质量的形象感知程度要高于官方投射形象;(5)游客感知形象情感基本呈正面情绪.建议目的地管理组织从目的地形象定位优化、全域旅游链有机串联、全域服务质量提升、全域旅游新业态培育等方面着手改善全域旅游目的地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