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鹤顶兰大孢子发生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鹤顶兰Phaius tankervilliae (Aiton)Bl.大孢子发生超微结构的结果显示:鹤顶兰大孢子发生过程中,存在细胞质改组的现象.大孢子母细胞发生早期呈长圆形,细胞核略偏合点端,细胞质中有大量的细胞器和小液泡,环状内质网中包裹着一些颗粒物和内含体;大孢子母细胞继续生长,先在珠孔端出现一个较大的液泡,液泡随后移向合点端,细胞核移至珠孔端,此时环状内质网消失;后期细胞质密度上升,环状内质网再次出现;当大孢子母细胞进入分裂期时,环状内质网再次消失.  相似文献   

3.
被子植物大孢子发生过程中的细胞器、细胞质、胞间连丝等超微结构的变化,显示出一定的极性和预定性,为功能大孢子的产生做好了铺垫.  相似文献   

4.
巨峰葡萄子房2室,每室具2个胚珠。胚珠倒生,具两层珠被,胚珠发育属厚珠心型。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呈线形排列的大孢子。只有合点端1个大孢子发育成胚囊,单核胚囊经3次有丝分裂形成八核胚囊,成熟胚囊内具7个细胞。巨峰葡萄胚囊发育属蓼型。大孢子和雌配子体发生略迟于小孢子和雄配子体,雌雄配子体均在开花前完成发育。  相似文献   

5.
经检测,在正常的一粒小麦(TriticummonococumL.)中有细胞并合发生.细胞并合仅存在于减数分裂的凝线期,核物质从一个花粉母细胞到邻近花粉母细胞的转移是通过胞质通道进行的.细胞并合的发生是自发的,且在花粉母细胞中有方向性.本次调查中未观察到花粉败育现象,具细胞并合的植株结实也未受影响.中期Ⅰ一些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有变化,这造成一些花粉母细胞在后期Ⅰ时出现非正常分离.由于异常花粉母细胞很少,孟德尔分离比例仍然成立.这被认为是在常规遗传分析中不能检测出细胞并合的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经检测,在正常的一粒小麦(Triticum monococum L.)中有细胞并合发生,细胞并合仅存在于减数分裂的凝线期,核物质从一个花粉母细胞到邻近花粉母细胞的转移是通过胞质通道进行的.细胞并合的发生是自发的,且在花粉母细胞中有方向性,本次调查中未观察到花粉败育现象,具细胞并合的植株结实也未受影响.中期I一些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有变化,这造成一些花粉母细胞在后期I时出现非正常分离.由于异常花粉母细胞很少,孟德尔分离比例仍然成立.这被认为是在常规遗传分析中不能检测出细胞并合的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从孢原细胞至雌配子体形成约需14天,其中大孢子发生历时8天;雌配子体发育历时6天。当花序基部幼叶展开,花蕾分离,顶花花冠露红时,大孢子母细胞形成。当顶花花冠露出与花萼等长时,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直线排列的大孢子。合点端大孢子具功能。开花前一日,雌配子体形成。雌配子体发育属蓼型。 在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过程中,淀粉经胎座向胚珠中转移。至开花时,胚珠中淀粉分布普遍。淀粉多聚集成较大的团粒存在。只胚囊中为分散的单粒淀粉。  相似文献   

8.
金针菜的大孢子发生及雌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针菜的孢原细胞在花蕾长0.5cm左右时形成,孢原细胞直接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胚珠薄珠心,蓼型胚囊。开花前,胚囊的变化是:卵细胞中具很多大淀粉粒,卵细胞和助细胞的合点端壁未完全消失;助细胞的丝状器在不同发育时期形态及大小不同;极核融合为次生核;反足细胞较早退化.对大孢子发生期间胼胝质壁的动态变化及胚囊发育中液泡的变化等进行不探讨。  相似文献   

9.
国槐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槐胚珠为双珠被、厚珠心、弯生型胚珠。大孢子母细胞产生大均等的二分体。线状四分体,合点端大孢子、珠孔端第二或第三大孢子均可成为功能大孢子。胚羹发育为蓼型,成熟胚囊为8核。  相似文献   

10.
石刁柏大孢子发生和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刁柏的大孢子母细胞发生于花蕾直径约1~2mm时期。大孢子母细胞体积为15×16×21μ。后经减数分裂形成四分孢子,呈直线排列,具极性,合点端的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其他三个大孢子退化。由功能性大孢子发育为胚囊。其发育途径为典型的单子叶植物类型——蓼形。石刁柏大孢子发生和发育的细胞学观察是取戮破珠被的胚珠,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混合液处理,分离胚囊,在光学显微镜下附加IF550绿色干涉荧光滤片,进行观察和摄影。  相似文献   

11.
小麦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细胞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的幼穗为外植体,接种于N6B5MsI培养基上,30d后可形成大量愈伤组织.该愈伤组织继代1次后即产生淡黄色颗粒状的胚性愈伤组织和白色致密状的非胚性愈伤组织.将此两种愈伤组织分别转入N6B5MsⅡ培养基上,25d后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形成大量体细胞胚.本实验从外植体接种后的0~25d及胚性愈伤组织转入N6B5MsⅡ培养基后的0~26d各分期取样固定,切片观察表明:小麦的幼穗诱导体细胞胚亦为间接发生,且多为外起源.但体细胞胚的发生既有来自于单个胚性细胞的,也有可能来自于多个胚性细胞或分生细胞团,经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而形成体细胞胚  相似文献   

12.
长期继代小麦培养细胞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继代培养12.5年的普通小麦济南177愈伤组织染色体的结构变异进行了研究,并与继代时间为1.5-8.6年的进行比较,发现其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发生了改变,除了原有的少数染色体断片和双着丝粒染色体以外,较高频率地出现了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和端着丝粒染色体,分布频率分别为91.11%和84.44%。同工酶和RAPD分析表明,不同继代时期的培养细胞基因的组成和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激素对小麦幼穗组织培养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激素对两个基因型小麦幼穗组织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率在每个组合中均可达100%,诱导培养基中加入2,4-D对植株再生和绿点分化频率的效果要显著优于Picloram,在所采用的有效2,4D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升高,绿苗的再生频率呈现上升的趋势,2,4-D的量为4.5mg/L时,植株的再生频率平均可以达到45%左右。  相似文献   

14.
15.
The changes of chlorophyll and 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s, plasma membrane permeability confirmed that 0.1 and 1 mmol/L sodium nitroprusside (SNP), a donor of nitric oxide (NO) in vivo, could markedly alleviate the oxidative damage to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leaves induced by 150 and 300 mmol/L NaCl treatments, respectively. Further results proved that NO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catalase (CAT), both of which separately contributed to the delay of and H2O2 accumulation in wheat leaves under salt stress. Meanwhile, the accumulation of proline was apparently accelerated. Therefore,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NO could strongly protect wheat leaves from oxidative damage caused by salt stress.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种植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和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对土壤可溶性盐分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绿色覆盖方式对0~20cm土层都具有明显的抑盐效应,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土壤表层的可溶性盐分下降幅度达16.4%~30.5%;在生育期内,红豆草的抑盐效应(0~20cm土层)较小麦强,红豆草使0~80cm土层脱盐率达23.4%,而小麦使0~80cm土层积盐率达14.2%;单作小麦收获后的空闲地.土壤表层盐分上升速度较裸地快.  相似文献   

18.
小麦与高冰草体细胞杂种F5代麦谷蛋白及SDS沉降值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普通小麦与高冰草体细胞杂种F5代 175个株系的麦谷蛋白及SDS沉降值分析 ,发现杂种F5代有 10种不同的麦谷蛋白组成 ,并出现了 1Ax1,1Ax2 ,1Bx13,1By16 ,1By8,1Dx5等 6种不存在于亲本小麦中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及 1Bx13 1By16 ,1Bx7 1By8,1Dx5 1Dy12等 3种新亚基组合 ,部分杂种中出现了高冰草的麦谷蛋白特征谱带 ;杂种株系的SDS沉降值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其中一些杂种的SDS沉降值明显高于亲本普通小麦 .结果表明 ,通过体细胞杂交有可能将野生禾草的优良性状引入普通小麦 ,创造出多种不同组成及组合的新种质 ,为小麦品质育种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用PAGE及薄层找扫描方法分析了小麦体细胞胚发生和发育的不同阶段蛋白质组分和过氧化物酶酶谱的变化。胚性愈伤组织,从球形胚、梨形胚,盾片胚到成熟胚不同发育时期蛋白质电泳图谱相似,与对照(非胚性愈伤组织)明显不同。前者有18KD,49KD,78KD的蛋白质组分,其含量随发育进程而上升。对照则无这些蛋白质组分或含量很低,但含有特异的14KD蛋白质。胚性愈伤组织和体细胞胚的不同发育时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极其相似,都具有C_2、C_6、C_93条特异酶带,但活性有差异。对照不存在这3条酶带。再生苗的蛋白质电泳图谱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介于胚性和非胚性组织之间。  相似文献   

20.
The large genome size (~17000 Mb) and complicated DNA structures of commo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hamper its genome sequencing.By means of flow cytometry,systematic investigations on individual chromosome sorting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construct chromosome-specific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BAC) libraries since the 1980s.Several wheat chromosome-specific BAC libraries,such as chromosome 3B,three D genome chromosomes (1D,4D and 6D),and the short arm of chromosome 1B,have been developed,and the p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