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7种烷基取代酚类化合物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ODS柱,键合-CN基柱上,用甲醇、乙腈,水为流动相体系,选用几种常用的溶质溶剂,考察溶质的色谱保留行为,结合现有的几种键合反相液相色谱保留机理,提出了保留行为模型,对不同的溶质溶剂造成溶质的色谱峰型产生裂分拖尾,前延或不保留等现象给予了较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一个新的描述溶质在二元流动相液相色谱体系中保留的三参数方程并以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研究液相色谱体系中溶质分子和溶剂或稀释剂分子的相互作用,得到一个溶质在液相色谱体系中保留的三参数方程,并用不同极性的溶质分子的甲醇-水、乙腈-水和四氢呋喃-水反相色谱体系和极低流动相浓度下的正相色谱体系对此方程进行了验证。结果 在全浓度流动相范围内,实验数据均能用此方程良好描述,且保留方程中的3个参数与所研究的色谱体系的特征紧密相关。结论 所提出三参数溶质保留方程可以用来良好描述二元流动相液相色谱体系中溶质保留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同系物置换剂对反相色谱溶质保留行为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计量置换模型为根据,利用溶质的计量置换参数Z,logI和溶剂表征参数j研究了3种小分子同系物置换剂(有机溶剂) 对溶质色谱保留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同系物置换剂分子的增大,溶质的上述3 种计量置换参数依次减小,并呈现出线性变化。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了液相色谱中的同系物规律。此外,还比较了j和Snyder经验公式中的斜率S作为溶剂强度参数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j 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设计出能同时引进纵向电场与横向电场的色谱柱和高压脉冲电路,以0.002mol/L四丁铵盐-甲醇为流动相,研究了不同方向、不同大小的高压脉冲电场对反相离子对色谱中溶质保留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由于在反相液相色谱(RPLC)中的分配保留机理忽略了在溶质进入固定相时溶剂分子必须要离开固定相的这一事实,所以,首次得出了RPLC中的分配机理是违背了物理学中的两个基本原理,一个空间不能同时被两个物体占据和能量守恒定律的结论。分配机理不考虑固定相对溶质保留的贡献和惯常置换(吸附)机理不考虑流动相对溶质保留的贡献是不合理的。溶质的计量置换保留模型(SDM—R)不仅符合上述的两个物理学基本原理,而且考虑了RPLC体系中分子间的各种相互作用。用文献中发表的本是用来支持分配机理的原始k’值,着重检验和比较该SDM—R与分配机理的结果,发现这些数据更支持SDM—R。还得出上述结论亦适用于生物大分子。首次证实SDM—R可以用来统一迄今仍在争论的RPLC中的分配机理和置换机理。  相似文献   

6.
色谱学家依据溶质与固定相间相互作用力性质的不同,将色谱分成许多分支。例如,依据色散作用力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LC)、依据氢键和(或者)偶极作用力的正相色谱(NPC)、依据电荷作用力的离子交换色谱(IEC)、根据疏水相互作用力的疏水相互作用色谱(HIC)和依据高选择性生物力的亲合色谱(AFC)等。因此,文献中所报道的不同种类色谱的保留机理也不相同,每一种色谱至少也有一种保留机理。而溶质的计量置换保留模型经检验并证实对上述的各种色谱均适用,并且有着坚实的物理化学基础。但是,到目前为止所报道的SDM—R仅对在置换剂浓度变化不太大的条件下才是准确的。基于计量置换概念,采用了由固定相、溶质及两种置换剂所引起的6个热力学平衡、一个可用于在置换剂全浓度变化范围内的改进的SDM-R表示如下:  相似文献   

7.
系统地考察了31种有机化合物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和在较宽的流动相(甲醇—水体系)组成范围内溶质的保留值k′与有机改性剂甲醇浓度CB之间的关系,在大量数据基础上,回归得到了描述反相液相色谱溶质保留值与二元流动相中有机改性剂浓度CB的关系式:lnk′=b0+b1CB.该关系式实际上是对反相液相色谱保留值方程的合理简化,最后对此关系式中的几个参数做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反相色谱中的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研究了流动相中盐浓度对溶质保留行为的影响,指出这种影响是由于盐的加入降低了水在流动相中的摩尔分数。实验证明了这一理论模型所预计的结果,即logk’与水的摩尔分数倒数的对数—log(1/[D_0]_水)有线性关系;同时与疏水溶剂化理论有关的“盐的浓度与logk’间的线性关系是由于前者与溶液中表面张力间的线性关系所致”的论点做了比较,证实后者的提法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磺酸盐作为离子对试剂加入水—甲醇体系中组成流动相,在化学键合固定相Zorbax C8色谱柱上对弱碱性、弱酸性及中性化合物同时分离,详细讨论了在反相离子对色谱法中影响溶质保留行为的因素,并对色谱分离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反相液相色谱中Z对小分子溶质色谱特征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液相色谱中的一个新的表征参数Z进行了多方面验证。证明Z值在限定条件下可分别作为溶质种类、大小和空间效应及流动相特性的表征,并将Z值与溶质的其他物理化学参数做了相互比较,又以非极性小分子烷基苯的同系物和极性小分子脂肪醇的同系物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1.
应用非共价法在四氢呋喃溶剂中合成了原儿茶酸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平衡吸附实验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评价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及其类似物的键合行为.结果表明:由于分子印迹聚合物基体存在大量多空的识别位点,并且这些位点的大小和形状与模板分子十分匹配,因此,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高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Scatchard分析表明印迹聚合物表面有2类不同性能的键合位点.流动相及其流速对分析物的保留行为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反相离子对液相色谱体系中流动相离子强度对杂多酸阴离子、无机酸阴离子、有机磷酸及配阴离子保留行为的影响。从离子相互作用机理出发,以热力学平衡为基础,导出了流动相离子强度影响溶质保留值的两个规律式:k'-1=AI2+BI+C,k'-1=AI+C。在理论上阐述了两者的应用范围,并用实验及文献数据给予验证。结果表明两规律式能很好地描述不同溶质保留值与离子强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用反相薄层色谱(RP-TLC)探索了某些二茂铁甲氨基烷氧基硅烷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离条件。两种不同系列的二茂铁甲氨基烷氧基硅烷在RP-TLC和RP-HPLC中均得到满意分离,并探讨了它们在反相色谱中保留特性与分子结构及流动相组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β—环糊精色谱手性固定相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将β-环糊精(β-CD)键合到硅胶表面上制成薄层色谱手性键合固定相.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测定键合相的化学组成和性质.对键合反应的工艺条件和键合相的色谱性能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6对联萘酚类对映体在键合固定相薄层板和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石油醚-乙酸乙酯-乙腈溶剂系统中得到完全的分离.对映体的Rf值为1.19~1.68.  相似文献   

15.
本文除对快速液相色谱柱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讨论外,主要对所研制的5厘米快速柱的基本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该柱具有良好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每根柱效约为4000理论塔板,渗透性好,峰形对称,选择性与5微米反相化学键合相相当,特别是具有分析速度快和节省溶剂的突出特点,可在普通液相色谱系统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环糊精键合固定相的立体选择性,以γ-(2,3-环氧丙氧基) 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连接臂,合成了2,6-二-O-苄基-β-CD键合硅胶固定相(BCDS);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莫氏(Molisch)试验颜色反应进行了表征;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甲苯和菲为测试溶质,评价了该键合固定相的色谱性能;考察了该固定相对位置异构体的分离效果,硝基苯胺、苯二酚等的位置异构体在新合成的键合固定相上得到了很好的分离.实验结果说明:通过把β-CD的2-,6-羟基用苄基取代,这种亲水性的变化改变了环糊精键合固定相的保留性能和立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反相键合液相色谱法测定DL—对羟基苯甘氨酸拆分体系中有效成分含量,所用色谱柱为C18柱,磷酸盐缓冲溶液--乙腈作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nm。  相似文献   

18.
对 3,5 二硝基苯甲酰基衍生化的 β 环糊精键合固定相进行研究 ,采用均匀设计法对衍生化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 .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热重分析方法对键合相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此键合相性能稳定 ,适用于正相及反相液相色谱 .用 3,5 二硝基苯甲酰化的 β 环糊精键合相做薄层色谱的手性固定相 ,结合氯仿 丙酮 三乙胺和乙腈 φ =1%乙酸三乙胺 乙酸展开剂系统 ,7种手性药物得到完全分离 ,对映体间的相对比移值 α 为 1 19~ 2 0 3.  相似文献   

19.
合成对联苯二酚桥联环糊精键合硅胶固定相;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莫氏(Molisch)颜色实验进行了表征;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甲苯和菲为测试溶质,评价该键合固定相的色谱性能,并考察了该固定相对一些位置异构体的色谱分离效果;讨论了可能的分离机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原儿茶酸、原儿茶醛、d—儿茶素、没食子酸、对羟基苯甲酸五种化合物进行分离和定量测定。并着重研究流动相酸度不同时对上述物质的容量因子、保留时间和分离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