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儒学"人格"的发展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儒学文化的“人格”演变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中的“人格”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前儒学时期是“自然人格”;儒学形成时期是“理想人格”;儒学发展时期是“神化人格”;儒学教条化时期是“工具人格”;儒学解构时期是“批判人格”;后儒学时期是“寻根人格”。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历史的阐述,指出了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必然联系,且通过对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与古代中国的“人本主义”和“民本主义”及西方的“人本主义”的分析对比,阐明了科学发展观中人的发展观点的进步意义,并进一步强调了科学发展观是对人的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升华。  相似文献   

3.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命题的提出,为二十一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这是对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的继承和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要坚持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具体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从“世界史”到“全球史”的演变是人们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入的结果,也是史学研究不断扩展并克服自身发展危机的必然产物。“全球史”克服了“世界史”存在的弊端,为史学发展增添了新思维、新内容和新方法。“全球史”可以视为广义“世界史”的补充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央对发展职业教育指示的精神,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和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状况,笔者认为对一般地区来说,职业教育应取“一大二全三适应”的发展战略,亦即坚持大力发展的方针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主动适应当地建设的需要,适应劳动就业的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一大二全三适应”是一个整体。“大力发展”是我们工作的指导方针”,“二全”是贯彻执行这一方针两个基本落脚点,“三适应”是我们  相似文献   

6.
从道德哲学视野,“人肉搜索”具有3方面的特征,一是“虚拟”与“现实”的交融,二是“自律”与“他律”的博弈,三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对“人肉搜索”加以道德哲学反思,将为网络伦理的构建与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论现代竞技武术套路的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重点即对“锦”的编织加工,对“花”的精雕细琢,处理好“锦”与“花”的关系,使套路中的技击特点、文化特色、难美表现性等按一定比例协调发展,将是竞技武术套路发展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 ,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 ,素质教育是对某些素质缺陷的“补偿”工作 ,“补偿”的对象应紧紧围绕现代化所述的主体———人 ,“补偿”应以挖掘人的潜能为重点 ,“补偿”的目标应是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源于诺基亚公司的一则广告——“科技以人为本”。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使“以人为本”成为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理念。今天,站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角度,重新回味“科技以人为本”这句话,对我们确定科技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发展目标是十分有益的。在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中,对于科技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两个定位:一个是提高竞争力的科技;另一个是实现产业化的科技。提高竞争力的科技定位以“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为代表,突出了科技为提高综合国…  相似文献   

10.
刘红英 《长沙大学学报》2006,20(1):56-57,131
邓小平“以人为本”的思想,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它是对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辩正扬弃,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毛泽东人民利益观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数字地球”是当今科技发展的至高点,将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更大发展,对“数字地球”的内涵,结构及其关键技术作了论述,并对“数字地球”的前沿技术-赛伯空间和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数字地球”对资源与环境管理,城市信息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等的深刻影响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科学技术和教育的特征。分别归纳为:原始社会:“生存技艺”与“直观教育”;古代社会:“经验科学”与“综合教育”;近代社会:“分类科学”与“专门教育”;现代社会:“系统科学”与“通才教育”。第二部分分析、讨论了科学技术与教育之间的七种关系,指出了教育对科学技术继承、传播和发展的三种作用,以及科学技术对教育形式的决定性和对教育发展的促进性。此外,还讨论了教育在科学技术与国民经济之间的桥梁作用。第三部分是关于发展我国教育(主要是高等教育)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一米内内阁的解消,日本舆论界称之为“发展的解消”,近卫内阁的成立,舆论界称之为“发展的成立”。所以,近卫内阁所抱负的本质是“发展”,一方面是对内的发展,就是所谓新体制的建立,另一方面是对外的发展,就是建立大东亚新秩序。关于对内的发展,不在本篇叙述之列,我们现在所需论述的是所谓建立大东亚新秩序问题。东亚而至于“大”,究竟它的疆界怎样?日本方面的议论是颇不一致的。据石丸藤太的见解,大东亚新秩序的范围,北端起自西伯利亚,连海参崴在内,以至于整个东亚太陆,南自缅甸暹维至马米亚、荷属东印度,成一“一字形”。  相似文献   

14.
发展理论经历了从传统经济发展观到生态伦理发展观再到当代科学发展观依次递进的三个发展阶段。相应地,遵循的是“人”一“非人”一“人”的人学演变逻辑。科学发展观既克服了传统经济发展观对人的片面理解,又克服了生态伦理发展现对人的“非人”理解,是真正的人学发展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现。  相似文献   

15.
“体教结合”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是新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为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而期望构建的和谐体系,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的一个有效的补充与完善.考察中国“体教结合”的发展历程,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体育与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的宏观目标等为理论支撑,概括了中国“体教结合”层次及其模式,进一步探索了“体教结合”体制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渐进式完善其体制的理性诉求,以“适合自己的即是最好的”为标准,走适宜的“体教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6.
“以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是对中华民族“法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本文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指出“法治”对社会存在的巨大反作用,以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施“以德治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计划”继续把“以人为本”思想作为科学发展观的要旨。从思想史上对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及西方的“人本”思想进行了梳理,论证了“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原则,同时也是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江泽民提出“以德治国”思想在社会上引起的争议,提出了应从时代的角度去把握“以德治国”的深刻内涵,“以德治国”不同于封建社会的“德治”,其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中国民主政治改革的必须。为了贯彻“以德治国”思想,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文化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9.
对曾几诗歌理论的系统研究在古代文论研究中是个盲点。其诗歌理论核心是“活法”说-“参”、“悟”、“圆”。曾几的诗歌理论是对吕本中的“活计”说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邓小平看来,“中国模式”是存在的,它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各个国家都应该独立自主地寻求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各自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国模式”是中国实践发展的产物,可以为别的国家提供借鉴,但不能照搬.中国的实践在发展,“中国模式”也应该在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邓小平对“中国模式”的思考对我们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