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训诂的主要目的,在于“准确地探求和诠释古代文献的词义。”(陆宗达、王宁《训诂方法论》)这是训诂学者们比较趋于一致的看法。因此,训诂这一工作,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准确地探求和确定一个词在一定历史时期与地域的文献语言中的确切含义,弄清这个词彼时彼地义、音结合的关系和在书面上它应该用什么字,或通常用些什么字来记录。二是求得词义后,如何准确明白地诠释它,使人们能够正确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献语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1998,(5)
今年1月8日,原卫生部副部长崔月犁亲自组织了10多位中医老专家和中医局老领导到卫生部,召开"中医古籍编译工作研讨会"。2月22日,崔月犁同志不幸因病去世。3月24日,为落实崔月犁同志生前的遗愿,一批专家们又举行了《中医古籍名著编译丛书》编辑工作研讨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佘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前局长田景福及崔月犁同志的夫人徐书麟出席了会议并讲话。承担第一批编译书目的编译人员20人、中医男科学会的代表和编译工作组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科技文化的瑰宝。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若要说对世界人民有所贡献的话,我看中医药就是一个。中医古籍编译工作不仅是我们中医界的大事,还是中华民族的大事,世界人民  相似文献   

3.
传统语言文字学是以解读文献语义为实用目的而展开的,其成果大都包含在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中.现代研究汉语言文字学的历史,无论是通史还是专科史,都应该重视历代传衍的训诂材料.分析训诂材料,需要了解古代注释的体例,以"训条"为单位,确定其训释对象、训释目的、训释内容和训释方式."训释方式"不同于"训诂方法",也不同于"训条"之间的关系.一般把"形训"、"声训"、"互训"、"反训"、"递训"等看作训释方式,值得商榷.利用训诂材料来研究汉语学术史大有作为,《〈周礼〉复音词郑玄注研究》是一个例子.该书通过对郑玄注释的全面分析,总结了古人研究复音词的经验和注释复音词的特点,为汉语词汇学和注释学提供了历史性成果.  相似文献   

4.
阳海清、褚佩瑜、兰秀英的《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是目前图书馆学界一部比较完备的有关汉语言文字学的专科书目,在汉语言文字学界的使用率非常高,问世十年来在图书馆学界和汉语言文字学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资料来源十分丰富,而编撰者在编纂时"亲见"的部分只有湖北省图书馆所藏之书,其他信息皆是直接或间接采用"非亲见"资料,在这些"非亲见"材料中出现了一些与实际不符的误漏名目项,《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编撰者未经考证直接著录,影响了这本书目的科学性。以《音学偶存》条目为例说明这个问题,希望《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在修订时能通过"目治"校正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康熙、乾隆年间出现的"张扬朱学派"《仪礼》研究学者中,盛世佐以独特的《仪礼》诠释方式,引起了许多礼学名家的关注和重视,并以"博综、折衷、自得"的穷经风格,继承和发扬了其师桑调元的问学主张。盛世佐对《仪礼》的研究,既有对《仪礼》本经及《记》文认知的独到见解,也有对《仪礼》诠释史上某些重要学者重要著述的清醒认知;由于不囿于前贤成说,他的"自得"研究成果中,对《仪礼》经文及其郑《注》的文字讹误进行了纠谬校勘,并通过文字的音韵训诂和传统仪制的文献考量诸法,攻驳错误诠释,大胆求证,体现出求真务实的治学作风。  相似文献   

6.
目的:中医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是心理健康服务中的重要部分,挖掘我国传统中医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使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能更好的学习和传承。方法:对1979年至2008年间发表在文献中的中医心理治疗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和内容分析。结果:中医心理治疗理论包括形神一体观、系统整体的五志分脏论、情志致病;中医心理治疗方法中引用最多的是以情胜情法;中医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方法都来源于中医古籍,其中引用最多的是《黄帝内经》。结论:传统中医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还有待中医和心理学工作者联合进一步挖掘和整理。  相似文献   

7.
新版《鲁迅全集》第十卷内有《古籍序跋集》,收入1912年至1935年间鲁迅为自己辑录或校勘的十九种古籍而写的三十二篇序跋。这些序跋如实地纪录了鲁迅整理古籍的经过,显示了他在学术工作上的成就。读了之后,在为何整理古籍,如何对待文学遗产,如何治学等方面,都给我们许多启发和教益。一、“深入于国民中”,“回到古代去”鲁迅整理古籍,就其方式来说,有搜集、辑录、校勘、考证、评论等方面;就其内容说,主要有三种:一是乡邦文献,二是古代小说,三是文人专集。此外,还有汉碑帖、汉画像、  相似文献   

8.
《字诂》、《义府》的训诂成就主要体现在校勘文字、考释文字形义、辨析文字音读、解释文献词语、考证方言、解释俗语、考证名物、考证典章制度、考证用典、分析句读和分析古书文例等方面皆多有创获。黄生训诂成就的取得,与其所运用的训诂方法和治学精神及其学术根底密切相关。善于运用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和秉持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构成了该书的训诂特色;于古音、古训考究淹通是黄生的学术根底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在《诗经》训诂研究中点燃火炬 ,开辟新路 :突破了“以古证古”的局限 ,把《诗经》放在世界文化大背景下进行释义 ,从而获得更丰富的训诂资源 ;把《诗经》训诂与美学、心理学、民俗学等社会科学结合起来 ,从而使传统训诂学焕发出新的生机 ;总结出许多新鲜的训诂理论 ,为当代《诗经》训诂学的建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他的贡献不仅有利于当代训诂学 ,也利于中国阐释学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词义的具体性是和词义的概括性相对而言的,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这是词义的辩证本质的重要表现。对于词义的这一特征,不少论著进行分析时,大都集中于论述概括性,而对具体性言之甚简,甚至避而不谈。当然也有个别的例外情况。例如陆宗达、王宁的《训诂方法论》谈到词义“具有概括性和具体性统一的特性”时,就集中分析词义的具体性,对具体性的含义进行了分析,并说明了具体性在词的使用状态和运动过程中是怎样显  相似文献   

11.
朱熹的《诗集传》以训释简明而著称,这与朱氏善于运用训诂术语有关。本文通过集中研究训诂术语"放此"在《诗集传》注释中的运用情况,探讨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菩日文献》的价值出发,阐述了保护古籍文献对于继承藏民族珍贵文化遗产、弘扬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意义。并从《菩日文献》的文物性、学术性和艺术性提出了对古籍实体进行文物级别的原生性保护;对古籍内容进行再生性保护,以及对古籍版刻工艺、修复技术、鉴赏方法等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相先生在《诗词曲语辞汇释》一书的叙言中,阐发了他探求词义的五种方法:体会声韵、辨认字形、玩绎章法、揣摩情节、比照意义。此训诂五法,既是作者训诂实践的经验总结,也体现了当时训诂方法研究的理论水平。这里利用当代训诂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进一步阐述训诂方法与训诂原则二者的区别以及区别的意义,对张相的训诂五法,从理论上逐一加以剖析,从而总结出其得与失。  相似文献   

14.
清朝乾嘉时代,是训诂学上的黄金时代,尤其是训诂思想、训诂理论和训诂方法臻于完善成熟、科学严密的时代。这一点,从训诂大师段玉裁(1735—1815)的《广雅疏证序》,可见一斑。 《广雅疏证序》,可以说既是阅读或研究王念孙《广雅疏证》这部训诂要籍必不可少的入门向导,更是清代训诂思想、训诂理论、训诂方法的精粹总结。属文虽短,却微言大意,影响深远。文中所提  相似文献   

15.
《文选》是一部文学总集 ,问世较早。《晋纪总论》是《文选》中的一篇 ,通过《文选》与《晋书》和《资治通鉴》的对比 ,唯《文选》中的《晋纪总论》保持了原貌 ,这足以说明《文选》保存了大量已佚失的古籍片断 ,再加上诸多古人的注释中也保存了大量史籍的片断 ,能与正史“参互考校”,因而它对于辑佚、校勘、训诂、证史等诸多方面 ,是难能可贵的史料 ,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以《翠寒集》为例 ,介绍一种古籍文献的数字化研制和开发方法 ,同时论述了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及数字化技术在文献保护和利用中的作用 .  相似文献   

17.
以《翠寒集》为例,介绍了一种古籍文献的数字化研制和开发方法,同时论述了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及数字化技术在文献保护和利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潍坊学院学报》2014,(3):25-26
安致远是明末清初文学家,他主持编纂了《寿光县志》,著有《玉磑集》、《纪城文稿》、《纪城诗稿》、《吴江旅啸》等,均被收入《四库全书》。安致远著作的古籍版片存世极少,寿光市博物馆现存古籍版片257片,所属内容皆出自安致远文集。原版刻于清康熙四十一年左右,现存版片大小整齐,厚薄均匀,墨渍透润,字迹隽美,具有极高的研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近8 000位学科专家评审,《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即第8版)"综合性科学技术"类的核心期刊。这是继2014年版被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后再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这标志着我校《学报》在竞争日趋激烈形势下的办  相似文献   

20.
温州籍学者夏承焘先生足誉满中外的词学专家。他的《天风阁学词日记》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七年部份,由浙江古籍出版社于一九八四年出版,对人们了解他的治学历程、师友渊源和人品风范,都有所助益。本刊发表的是该日记的一九四四年一月至三月部份,其时,夏承焘先生是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