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献平 《世界博览》2009,(18):87-87
秋天收庄稼,大田里的玉米还有一些瘪的、先天发育不全或者被雨水泡得发霉的,但也是粮食。父母亲把他们掰下来,扛或挑回家。下雪天,坡上枯草都被埋住了,山路陡而滑,羊们不能上山。早晨,我从被窝里爬出来,脸也不洗,提了一篮子瘪玉米,踏着大雪去羊圈喂羊。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高原公路不同天气状况对驾驶人工作负荷的影响,共选定了32名被试驾驶人,包括7名外地驾驶员和25名本地驾驶员,在选定的试验路线上进行了实车试验。在晴天、雨天、雪天、雪天+大雾(能见度5米)的4种不同天气状况下,选取心率变异性RMSSD、SDNN和PNN50值和心率增长率作为驾驶人工作负荷表征指标,研究在高原公路不同天气状况下被试驾驶人工作负荷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原公路不同天气状况对驾驶人的工作负荷有显著的影响,驾驶人工作负荷因天气条件的恶劣程度和海拔高度而增加,道路的天气状况、能见度及海拔高度的共同作用对驾驶员工作负荷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新闻摄影的题材与体裁进行了归纳总结,着重阐述了在特殊条件下(阴雨天、雪天、空中)新闻照片的拍摄。作者认为,选择好拍摄角度、准确曝光、调整好快门速度、正确运用滤色镜等是提高在特殊条件下新闻照片拍摄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张振宁 《甘肃科技》2009,25(5):120-121
提出了建筑设计规范中要求进行沉降观测的工程;分析了结构设计应对建筑物沉降观测提出的具体要求,如,观测方法、观测精度、观测点的布置等,并应绘制相关图样,供实际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5.
杜桂林 《科技促进发展》2010,(1):I0054-I0054,I0053
针对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云观测存在的普遍问题,根据《地面观测规范》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气象学和天气学基本原理,对云状、云底高度及夜间观测等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为提高地面云的观测质量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杨庄煤矿8608工作面岩移观测研究中,通过地表和巷道岩移联合观测的方法,探讨了任意点、任意剖面线形式布设测站的观测内容、资料整理、综合分析的改进,为岩层与地表移动观测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水网地区路基沉降观测对控制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至关重要.通过系统连续、正确完整的沉降观测及沉降分析,可以预测后期沉降,验证和优化设计、指导施工.在多年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对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观测工作中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结,并探讨了沉降观测工作方法和工作要点,为确保观测精度,使整个沉降观测工作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丁美萍 《科技资讯》2013,(35):232-232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卫星探测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应用在了地面气象观测上,可以说地面观测的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技术发展的同时,还需要注意观测人员的素质问题。观测人员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观测结果的严谨性,是地面观测过程中的决定因素。然而,近年来,有些观测人员素质欠佳,因此,多方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9.
浅谈房屋建筑的沉降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浅显、系统地介绍了房屋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水准基点和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及其观测要点,观测次数与时间等注意事项。并指出:对于高层建筑,除应进行沉降观测外 ,还需要进行倾斜度和裂缝的观测。  相似文献   

10.
浅谈建筑物变形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文东  何庆旭 《科技信息》2008,(36):128-128
建筑物(构筑物)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变形观测或者建筑物(构筑物)已经发生变形,必须进行变形观测,本文主要针对大型地下工程变形观测和地上建筑物(构筑物)变形观测两种情况,介绍了几种新的现代变形观测的方法,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所采用变形观测方法的有效性,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11.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一诗中,"一川碎石大如斗"中的"碎石"应为"破石";"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中的"雪海"不应该指"雪山"或"雪原",而应指大湖泊.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冰盖表面雪的积累或消融,自动气象站(AWS)上所携带的传感器相对于地表的高度/深度不断变化,给观测数据带来误差.本文利用分段三次Hermit插值的方法对Dome A地区的AWS历史雪层温度数据进行修正.结果表明,雪层的修正量随着雪的积累率的增加而增大,在夏半年为正,在冬半年为负.该方法对于浅层雪温的修正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疆西天山积雪稳定期不同下垫面雪物理特性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上海精创单双通道温湿度记录仪、Snow Fork雪特性分析仪和雪筛等仪器采集的积雪物理特性数据,对比了天山积雪雪崩站积雪稳定期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积雪物理特性.结果表明:实验区内雪层平均温度林地最高,水泥路面最低;雪层剖面最底层的日平均温度草地最高,水泥路面最低;水泥路面温度梯度最大,林地的雪层温度梯度最小,且林地积雪剖面上层的暖中心出现时间滞后于草地和水泥路面1 h;水泥路面、草地、林地的平均含水率依次递增,分别为0.18%,0.19%,0.20%;雪层日平均相对湿度变化与雪层温度和含水率变化大致相同;草地、水泥路面、森林的上覆积雪的平均密度依次递减,分别为0.15,0.14,0.13g/m~3.林地雪层剖面上部的雪密度最小,但中部和底部的都高于草地和水泥路面的;林地的新雪质量分数最小,粗颗粒雪所占比例最大;而草地底部的深霜发育优于水泥路面和林地.  相似文献   

14.
高省莉  魏润生  效文娟 《河南科学》2014,32(7):1308-1313
通过天气背景、卫星云图、数值预报产品及新一代多普勒雷达产品,对三门峡市2008年1月10—22日低温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不断南下的冷空气和源源不断的暖湿气流是产生这次低温阴雪天气的根本原因;云顶亮温在低于-50℃时降水强度是最大的,而高于-20℃时降水强度则很小;降雪时雷达回波强度比较小,回波强度主要维持在15~20 d Bz之间;欧洲144~168 h的降温预报对三门峡本站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相对湿度的预报和实况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提前4~5 d的欧洲风场形势预报有很好的可信度;24 h晴雨预报TS值,日本明显高于德国和T213,其中T213漏报较多;3~5 d降水预报TS值,T213优于德国和日本.在24 h分量级降水检验结果中,德国的TS评分高于日本和T213.  相似文献   

15.
李欢欢  袁春  黄绍文 《江西科学》2014,32(6):811-814
利用NCEP1°×1°资料和常规天气观测资料,对2010年12月15日新余市一次寒潮过程中暴雨转雪天气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00 h Pa横槽转竖,低层及地面的冷高压南移,使得冷空气侵入江南地区,是造成此次江南地区降温的主要原因;2)华南准静止锋的长期维持且坡度小、湿层和辐合区较薄且辐合强度较弱,导致本次降水的强度不大,但较长的持续时间使降水达到暴雨量级;3)寒潮带来的降温形成了降雪有利的温度条件,当测站上空整层温度均在0℃以下,925 h Pa温度≤-3℃,地面气温≤1℃时,降水将从雨转变为雪。  相似文献   

16.
对2006年2月长治市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类暴雪天气预报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7.
对云南2011年冬季降水的延伸期天气预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期对MJO研究基础上于2011年11月8日根据MJO的活动情况及发展趋势,作出"云南延伸期天气预测第3次试验(11月12日—12月15日)".通过对天气形势及云南省天气实况的具体对比分析,就该实验进行了认真检验:在干窗口期云南日降水距平百分率几乎维持在-100%,基本无有效降水,与试验结论1基本一致;在湿窗口期有2次合适的环流形势引导赤道地区的水汽进入云南,分别造成云南南部及云南东部的降水和雨雪天气过程,与试验结论2和3一致;在干窗口后期滇中以南、以东地区出现一次小雨降水过程,预报试验对MJO的传播速度估计偏慢;本次在西南地区极端干旱背景下的延伸期预测实验是成功的,为云南省气象台提高冬季延伸期干湿预报和雨雪天气预报的水平提供了实用的理论依据,对提前准备人工降雨等工作以缓解西南地区的旱情有很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运用收集到的资料分析了2018年1月25~28日九江市阴雨雪和低温天气形成原因,分析了阴雨雪低温的恶劣天气的演变过程和水气环流特征,得出了江西地区冻雨的温度垂直分布特征结构和在九江地区具体应用情况的结论。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副高稳定,冷空气强盛500 hPa、700 hPa西南区域易产生逆温层,850 hPa东北气流使暖湿空气随着空气不断上升,更容易产生暴雪。水汽的输送过程非常频繁,同时该地区的辐合比较明显导致雨雪天气处于经常变化的情况;低层冷空气天气对冬天降水的形态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此次过程冻雨灾害严重,经分析,25日为融化层位于850 hPa的情况,925~1 000 hPa区域迅速降温,850 hPa区域高于0℃,700 hPa和925 hPa区域温度低于0℃,1 000 hPa时温度在小于1℃,地面温度低于0℃,25日白天出现冻雨。27日融化层处于700 hPa左右温度大于0℃,925 hPa和850 hPa时温度低于-2℃,925~700 hPa有非常明显的温差;但由于1 000 hPa时温度在-3℃左右,所以27日白天九江地区降水相态复杂,大部分地区以降雪为主,部分地区出现冻雨。上述的阈值范围是九江地区冻雨的天气阈值。研究还表明,随着地面的温度降低,冻雨天气越容易产生,冻雨一般发生在最低气温低于0℃,同时一天的平均气温低于1.0℃。  相似文献   

19.
对2008年1月12日~2008年2月20日和2011年1月1日~2011年2月2日发生在昭通市的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过程均发生在拉尼娜事件年大气纬向环流异常期,500 hPa极涡偏离极地向亚洲和北美伸出2个槽,亚洲极涡面积偏大,南支槽活跃,地面蒙古冷高压偏强,滇黔静止锋偏强且维持时间长.不同的是:500 hPa上2008年1月乌拉尔山地区为倒Ω槽,而2011年1月乌拉尔山地区阻高脊线北伸到65°N附近,脊前新疆北部及蒙古西部为一冷槽;拉尼娜强度2011年比2008年强.  相似文献   

20.
Lowest temperature and snow accumulation rate are preconditions for retrieving the oldest ice core from the polar ice sheets. The 10-m depth firn temperature at Dome A, the summit of the Antarctic Ice Sheet, recorded by an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AWS) was -58.3℃ in 2005 and -58.2℃ in 2006, respectively. The 10-m firn temperature is an approximation of the annual mean air temperature (AMAT), and this is the lowest AMAT that has been recor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The stable isotopic ratios (δ^18O and δD) of surface snow at Dome A are also lower than at other ice sheet domes along the East Antarctic Ice Divide such as Dome C, Dome F, Dome B and Vostok. These facts indicate that Dome A is the "pole of cold" on the Earth. The total amount of snow accumulation rate in 2005 and 2006 was only 0.16 cm, equaling 0.016 m water equivalent per year, the lowest precipitation ever recorded from Antarctica. Preliminary evidences indicate that Dome A is a candidate site for recovering the oldest ice co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