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现代人的出现及演化一直是国际古人类学研究的关注点。根据可靠的年代数据,早期现代人在东亚的出现时间在4万年前左右。由于多数在东亚发现的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的年代不确定,学术界对在东亚地区是否存在距今4—10万年前的具有现代人类解剖特征的早期现代人有争论。本文的研究报道了在广西崇左木榄山智人洞发现的一件11万年前的人类下颌骨和两枚牙齿化石。形态分析显示这件下颌骨已经呈现一些现代人的典型特征,包括较明显的颏三角、联合结节、中央脊、颏前窝、联合部前面弯曲、下颌联合倾角超过90°等,但这些特征的表现程度很弱。另一方面,崇左下颌还具有一些相对原始的特征,包括下颌体比较粗壮及较明显的下横圆枕。与迄今发现的早期现代人相比,崇左下颌比较原始,呈现出原始与进步特征镶嵌特点(mosaic),在形态上似乎代表一种古老型智人与早期现代人之间的过渡类型(transitional type)。崇左下颌骨的年代及形态特点提示早期现代人在东亚的出现时间可以追溯到10万年前,比以往的认识至少要提早6万年。早期现代人在东亚地区的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连续演化。  相似文献   

2.
阳春三月,春风拂面,记者来到位于北京西南的装甲兵工程学院,参观了位于这里的"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见到了实验室主要创建人--我国维修工程、表面工程、再制造工程学科奠基人之一,表面工程和再制造工程领域知名专家徐滨士院士.  相似文献   

3.
远航 《科学大观园》2005,(24):42-43
“野人”,一般学术研究上不叫野人,叫“类人动物”或“奇异动物”。而大多数老百姓说到这个东西时就叫“野人”,后来就变成约定俗成。对于野人,动物学家认为至今尚未见过野人的标本,也没有搞清楚叫做“野人”是否准确。社会各个方面也一直对“野人”的存在持有争议。一部分动物学家认为没有,而另一部分古人类学家认为它们的存在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问题是在科学的社会影响加大,科学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互动增强情况下,由活跃在科研第一线的科学家提出来的。在科学自身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问题有着不同的内涵,反映了科学共同体对科学的社会功能的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加深。  相似文献   

5.
学习与记忆是人脑最重要的功能。科学家们已发现的分管记忆的海马、杏仁核等结构分散在  相似文献   

6.
7.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的"哲学中的推理规则",不仅浓缩了牛顿时代有关科学方法论的许多内容,而且还蕴涵着在此之后有关"科学发现的逻辑"问题的历史变化的思想根源,甚至这一规则也可以作为今天"复活发现逻辑"的一个典型的科学史范例.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深入分析评价了“人有两套生命系统”的内涵及其意义 ,有助于深化对生命的人文关怀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中心论主张“自然是人的一部分”,自然中心论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然而,无论是把自然完全归属于人,还是将人完全归属于自然。其建构的人与自然关系都属于“主一奴关系”。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个整体,自然即不从属于人,人也不从属于自然,人与自然的本质关系应该是:自然即人,人即自然。人对自然的道德义务就植根于人与自然的这种本质一体的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帕克太阳探测器于2018年8月12 日凌晨3时31分,由美国联合发射联盟的Delta-4重型火箭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升空,开始进行为期7年的追日之旅.此次探索,将是人造航天器首次最近距离抵达太阳的大气层.  相似文献   

12.
西方一些科学家为何信神? --科学与宗教的新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对一些基督徒科学家采访的基础上,以对话的方式来阐述当代西方一些科学院为什么信神(信神与信教、信上帝为同意语)和怎样信神,探讨了科学与宗教的一些新进展,并概括出西方一些科学家为什么信神的五个原因,并指出他们不会让神介入日常的科学活动。  相似文献   

13.
MECHEM是一个机器发现系统,它提出了乙烷氢解反应的一个新的化学反应机理。本文介绍了MECHEM内部的算法和启发式,分析了它的人机交互工作过程。在此基础上,肯定了它在增长化学知识中的作用,为其合法性作了方法论辩护,并讨论了机器参与科学发现的条件,提出确认发现本身已经成为发现过程的一部分,人机交互的方式是未来科学研究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从人类认知方式转变以及现代社会形成的角度,探讨了人类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和潜在问题,通过对现代社会体系的分析,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所体现出的本质内涵,即发展价值的转变。并要求重估理性和技术的价值。使发展体现出人的存在意义。而不只是技术进步与物质财富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经济是一种遵循自然概念的实践和遵循自由概念的实践的统一,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仅仅把经济看成是一种遵循自然概念的实践,由此建立了一种知识论的经济体系。而马克思通过对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揭示出经济实践的本质,邓经济实践同时作为一种遵循自由概念的实践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认识和建立一种全面的经济概念,是当代经济哲学的任务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费氏与第二代SSK后现代科学知识观既相通又不尽相同."告别理性"表征了费耶阿本德的激进历史主义科学知识观,而"制造知识"可谓SSK建构主义科学知识观的典型特征.从前者到后者的历史演变体现了后现代科学知识观的必然进路.后现代科学知识观不仅没能促进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反而陷入了非理性主义的泛文化主义泥潭.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爱因斯坦文集>中被学术界广泛引用的爱因斯坦的一封回信的中文翻译提出质疑,认为此信的最后一句译文前(1976年)后(1983年)两次翻译都译错了.文章从英语语法和词汇学的角度,结合逻辑分析,指出此"these discoveries"乃是指前文所述的"the dis-covery of the possibility of finding out causal relationships by systematic experiment"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成果.作者还指出原译者的错误在于没能理解最后一句话里的"these discoveries"的真正所指,而把它理解为指代前面的"these steps".所以,令爱因斯坦感到惊奇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先驱们做出来的"发现",而不是中国古代贤哲的"发现".作者进一步提出,原译者两度错译的产生不一定是翻译水平的问题,更有可能是受到某种心理情结的干扰.  相似文献   

19.
20.
心与身的交汇--柏格森"二元论"及其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柏格森的"二元论"重新定义了物质,并利用当时的大脑神经科学的最新成果,提出了自己的身心观--即身体不是精神或记忆的仓库,而仅仅是生命体行动的工具,精神或记忆无论如何都不是大脑的产物.他的"二元论"本质上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二元论.实际上是一种现代哲学的典型思维方式.其一方面来自于对传统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又是他的新体系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它跨越了新旧两个时代,这也使柏格森成为跨越新旧两个时代的现代哲学的伟大先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