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汉字转写等现象的影响 ,一些复合词的书写字形看似不能分训或能分训而两字字义不能组合 ,致使我们误将它们认为是联绵词 ,因此我们在判断一个复音词是否联绵词时 ,得小心谨慎一些才是  相似文献   

2.
联绵词是由两个大都具有声韵关系的音节组成的单语素表音词,不能拆解,但不少将其混为合成词.联绵词读音往往有音转现象,其书写形式虽然多形体,但常用形体往往向表意文字靠拢,加上形符.人们拆解联绵词往往由于对古训理解不妥或受古贤拆解联绵词的影响,或将其使用特点与构词法混为一谈.确定联绵词应从"联绵"上下功夫,即从其表音性入手,析其声韵看其形体.联绵词出于天籁可分为如读、变读、分音、外来音、摹音等类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汉语并列式复合词的语义构成情况,重点探讨了其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即构成成分的语义份量不相等,有广狭之分。我们指出,这种类型并列复合词的词义不等于语素义的简单相加或融合,决定该词语义内容和语法功能的是狭义的语素,广义语素往往只起衬托作用。文中同时指出,在同一词群内部,义域较广的词容易和其他词结合成并列双音词,而义域较窄的词之间不易结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汉语并列式复合词的语义构成情况,重点探讨了其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即构成成分的语义份量不相等,有广狭之分。我们指出,这种类型并列复合词的词义不等于语素义的简单相加或融合,决定该词语义内容和语法功能的是狭义的语素,广义语素往往只起衬托作用。文中同时指出,在同一词群内部,义域较广的词容易和其他词结合成并列双音词,而义域较窄的词之间不易结合。  相似文献   

5.
联绵词是一种特殊的词,它既不是语法上的分类,也不是纯词汇上的分类,它是根据其词的结构形式及其意义的特点来划分的。传统上认为联绵词是一种由两个音节(表现为两个汉字)联缀成义,不可分拆开解释的复音单纯词,记录联绵词的两个字只代表其语音,两个字的字义与该联绵词的词义无关。在古代汉语的教学和研究中,联绵词的辨识是一个经常碰到的问题,常有学生来问:哪些复音词是联绵词,联绵词到底有哪些特点,怎么去辨别它们?诸如此类的问题,往往难以教给学生一套很有用,容易掌握的方法。笔者在古汉语教研中,也深感联绵词辨识的难度和复杂,为实际存在的对联绵词的辨识的诸多纷乱而苦恼。因此想把以往通行的联绵词辨识方法清理一下,分析其优劣,以便加深认识并希望能作为引玉之砖,引起学术界对联绵词辨识方法的深入研究。从以往和目前所通行的辨识方法来看,最常见的有形、音、义三种辨识法。形,是从联绵词的字形上来考虑的一种辨识方法,细分之,又有两种。一种是  相似文献   

6.
《方言》中的联绵词有两个来源,一是在东汉以前的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已经使用的联绵词,一是首次见于扬雄《方言》中的联绵词。两类联绵词在记音上呈现出无音转关系和有音转关系两个特点。有音转关系的联绵词在《方言》中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通语与方言之间;二是属于同一个方言地域;三是分属于不同的方言地域。两类联绵词在语音结构上表现为叠韵联绵词居多和语音结构不太稳固的情况。两类联绵词所表记的基本上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其中名词最多,并且标记自然万物的名词多于社会生活方面的名词。  相似文献   

7.
《方言》中的联绵词有两个来源,一是在东汉以前的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已经使用的联绵词,一是首次见于扬雄《方言》中的联绵词。两类联绵词在记音上呈现出无音转关系和有音转关系两个特点。有音转关系的联绵词在《方言》中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通语与方言之间;二是属于同一个方言地域;三是分属于不同的方言地域。两类联绵词在语音结构上表现为叠韵联绵词居多和语音结构不太稳固的情况。两类联绵词所表记的基本上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其中名词最多,并且标记自然万物的名词多于社会生活方面的名词。  相似文献   

8.
"联绵词"辨     
针对关于现代汉语中是否存在“联绵词”这一问题,本文试图对“联绵词”这一概念的内涵做一个重新界定。并结合联绵词的来源,认为要用发展、辩证的历史观看待“联绵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认清其本来的历史面目,使之更好地为现代汉语服务。  相似文献   

9.
在汉语复合词当中,有相当一部分词具有非常强的形象色彩,体现出明显的具象性,例如"席卷、瓜分、狗尾巴草"等,我们称之为具象性复合词。本文一方面分析了这类词的内部构造方式、外部表现功能;另一方面,还从认知角度出发,指出具象式复合词的隐喻实质及其折射出的人类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0.
同义并列式复合词是由两个单音同义词临时组合,后来逐渐凝固形成的。这些复合词与汉以前文献中的单音同义词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国第一部释字本义的字典《说文解字》揭示了释词与被释词之间存在的多种语义关系,而同义训释是其中基本的一种。释词与被释词通过多种途径最终形成现代的并列复合词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渐变的过程,而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汉语复合词当中,有相当一部分词具有非常强的形象色彩,体现出明显的具象性,例如“席卷、瓜分、狗尾巴草”等,我们称之为具象性复合词。本文一方面分析了这类词的内部构造方式、外部表现功能;另一方面,还从认知角度出发,指出具象式复合词的隐喻实质及其折射出的人类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2.
从句法结构、逻辑律和音韵律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汉英语复合词的成词条件,探讨了汉英语成词的异同点,认为汉英复合词本质上是概念整合的结果,而概念整合需要一定的语法结构来体现,这是相同点;不同点是,两种语言之间并不存在概念完全对应的关系,因而句法关系也不具有对应关系,造成句法凝固方式也不同;此外,汉语复合词还受逻辑律和音韵律协调作用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略论古汉语的同形反义词──兼为“反训”辨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反训”谈起在古代汉语经典文献的注硫和训信专著或辞书中,我们常常可见一些语言现象,诸如“乱,治也”;”受,授也”;“故”,洲“古也”、又训“今也”;“落”,训“死也”、X训“姐也”,等等。从表面看,人们不难发现:它们训释词与被洲释词正是一对反义词(如上述前二例);或一个词的训释词(即义项)中有两个正是一对反义词(如上述后二例)。古人概括其特点为“一字两训”,“义相反而实相因”(王念孙悟)。O这就是传统训治学之所谓“反训”。其被训释之字(词),也笼统地被称之为“反训率”或“反训词”。晋人都球首先…  相似文献   

14.
语义联想与语音联想的同时并进,是声训区别于形训和义训的心理特征。它由词义的表达式和声训的理论基础所决定:首先,词义的表达方式(即词的语音形式)与词义特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次,声训的基本原则是“音近义通”,除了语音上的联想之外,还必须作语义上的联想。事实上,抓住词义特征,进行语音联想是古代声训实践中的普遍现象,许慎、段玉裁等都是在释义过程中将解释字包含的“意”通过读音相近的联想推举到对被释字的认知上。  相似文献   

15.
"甫能"和"七林林"是近代汉语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两个词,曾被多家辞书所误释.本文细辨书证,详察语境,认为近代之"甫能"即古代之"甫乃",是"刚刚;好不容易"之义,"七林林"是"行走急速"之义.  相似文献   

16.
刘大庆 《科技信息》2010,(15):208-208,217
"心"在现代日语中是常用词,读音分音读和训读。训读"こころ"词义比较固定,表达的是"喜怒哀楽などの感情が宿るところ",或者是"人間の道徳心",还构成多种复合词。音读"しん"大多构成名词,其中医学用语最多,也有部分佛教用语。由"心"构成的词汇和惯用语很多,比较难掌握,但又很重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现代汉语大詞典》(第5版)C字母下的双音节复合词结构关系的考察,阐述了现代汉语平面下复合词的结构划分的大致面貌和划分的原则,并且指出目前的五种结构关系并不能完全涵盖所有词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语义联想与语音联想的同时并进,则声训区别于形训和义训的心理特征,它由词义的表达工和声训的理论基础所决定;首先,词义的表达方式(即词的语音形式)与词义特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次,声训的基本原则是“音近义通”,除了语音上的联想之外,还必须作语义上的联想。事实上,抓住词义特征,进行语音联想是古代声训实践中的普遍现象,许慎、段玉裁等都是在释义过程中将释字包含的的“意”通过读音相近的联想推举到对被释字的认知上。  相似文献   

19.
“蔓”组同源词在音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 ,它们都是由相同的语源意义“覆盖延伸”为核心引申分化出来的 :由具体事物到抽象概念 ,由物体的长大延展到空间距离的延伸 ,由面积的覆盖扩展到数量的繁多庞杂 ,……再到人的自傲心理的延展扩张。其次 ,在语音方面 ,它们具有通转的关系。有的是对转关系 ,有的则是旁转关系 ,有的则是旁对转关系。与之相关联的一些复合双音词产生的过程是 :从单音词到叠音词 ,再引延为联绵词 ,再由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发展为非双声叠韵的联绵词 ,最后衍生出一般的复合双音词  相似文献   

20.
回文古今谈     
回文形式出现很早,它伴随汉字产生而出现。回文体诗词主要是受古代回文行款影响而产生发展的。本文对回文诗词在形式上作了类分,分析了回文诗词创作的原因及局限性。现代汉语中的回文修辞格在一定的意义上反映了回文这一形式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