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琳 《宜宾科技》2004,(4):23-25
21世纪,新科技革命正以空前的速度和气势在全世界范围内全面展开。医学发展到今天,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化,由以临床医学为主体的模式向以预防保健为重点的模式转化,这决定了医学信息服务要将过去那种传统的、陈旧的、单一的医学信息转化成先进的、多层次、全方位的面向整个社会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需要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方式也随之改变,这对护理人员的知识层次和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整体护理.要求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的时间还给病人,以心理护理为中心,全方位护理病人,使病人身心均得到健康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调查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对全科医学的认知状况,探讨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必要性,为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学人才提供参考.方法 以齐齐哈尔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四年级,五年制)作为抽样调查对象,自行设计并发放问卷,调查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识和了解情况、学习意愿、择业意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89份,回收有效问卷89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结果显示,89名学生中,有43.8%的学生在开设全科医学概论之前没有听说过全科医学,96.6%的人认为医学院校有必要开设全科医学课程,47.2%的学生认为全科医学应该作为必修课,91%的人有兴趣进一步学习全科医学,96.6%认为应该开设全科医学实践课程,54%的学生认为全科医学最适合的考试形式是以平时学习成绩为主;通过全科医学的学习,学生对全科医学的学科性质、全科医学的定义、全科医生的角色、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以及全科医疗在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P<0.05).结论 大多数医学生毕业后愿意从事全科医学专业,认为有必要接受全科医学教育.为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学人才,医学院校应该开展多渠道的全科医学教育,这对于发展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生物医学模式开始逐步向整体论医学模式过渡。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采取多种措施全方位推进整体论医学模式在医学尤其是在临床医学活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当今健康观对当代大学生健康的认识薛莲湘(贵州师大医务所贵阳550001)0引言当今的现代医学模式已从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个新的医学模式把人的躯体与精神、社会、环境看成一个整体,它较之生物医学模式来说,更科学地反映了人们对疾...  相似文献   

6.
健康教育是一项既古老又新兴的事业,它的发展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为基础的健康教育,以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为基础的健康教育、以机械论医学模式为基础的健康教育,以生物医学模式为基础的健康教育以及现代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共五种形式,现代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全民为对象,通过生理的、心理、社会的以及与“健康 ̄密切相关的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7.
该文论述了口腔全科医学概念、特征和现状,深入分析当前福建省口腔全科医学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针对性发展对策,以保证福建省口腔全科医学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WHO“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的提出、随着医学模式的转换和医疗卫生的改革.全科医学以其对待健康和疾病,着眼于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综合服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和重视、也将成为我国卫生事业方兴未艾的新事物.然而.推行全科医疗服务的关健是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作为地处湖北省会的我院,应当抓住目前的契机,开展全科医学教育,与其它省市的兄弟院校共同在实践中摸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学教育途径和方法,为我国发展全科医疗,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和死因谱的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卫生费用增长过快及医疗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等问题与国际上许多国家一样,也迫使我们发展全科医学、开展全科医学服务。文章分析比较了国外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的发展,针对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刘西常  孙甜甜 《科技信息》2009,(24):I0324-I0324
由于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人们健康需求普遍提高、健康影响因素多元化等原因,医学模式已经由单一的生物学模式,转变为多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传统单一生物医学模式造成了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影响深远,“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医学必须回归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收集整理了多所高校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并着重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习实践环节三个方面将各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剖析目前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玉娥 《甘肃科技》2007,23(2):193-195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循证医学的发展,对“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了综合、科学、有力的依据,提出了“心血管靶器官保护”概念,既治疗高血压,不仅仅要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保护重要器官,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减少病死率,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3.
企业简介
  中山大学达安健康产业集团(简称:达安健康)是中山大学下属的专业从事医学服务、大众健康服务及相关技术支持的高科技企业集团,为中山大学医学科技服务体系的核心成员和执行单位。达安健康以实现人的全面健康生活为目标,致力于通过与国内外产业伙伴开展广泛合作,构建分级协同的服务体系,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加专业、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达安健康现与中山大学、达安基因公司等单位联合承担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已成为广东省和广州市重要的现代生物医学技术创新基地和服务平台之一。  相似文献   

14.
陈锦明 《科技信息》2007,(6):210-210
全科医学服务是我国卫生改革的关键问题,也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对策之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加快发展我国全科医学服务体系,建设一支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完善高效的全科医学服务职能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积极承担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任务,在培养方案、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结合当前黑龙江省省情,提出符合我省省情的全科医学培养模式,对加强社区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医疗卫生人员的业务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全科医学生教育是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基础。病理学是医学本科教育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开展病理学教学改革,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对培养全科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增强全科医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全科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全科医学生病理学教学现状,及全科医学生病理学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法,为全科医学生医学教育的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宋家宪 《甘孜科技》2004,35(2):54-55
人类进入21世纪,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现代医院的功能由单纯医疗功能转变为完成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四项功能和完成医疗、教学、科研三项任务。而一个医院在医疗卫生服务与医学科学技术发展所取得的崭新成果,实际上是人才战略的成功。实施人才战略,首先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是2l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党中央号召全社会都来重视和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父母的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活泼,将来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但是,什么是健康?健康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过去,人们往往单纯从生物医学的观点来考虑.认为体格健壮或者没有生物疾病,就是健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有了全面的新的认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进一步达到完全康宁。”  相似文献   

19.
金晶 《科技信息》2011,(12):I0074-I007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医学模式已经逐步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教育的人文内涵提出了更高要求,医学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应该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得到应有的体现。高等医学院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人文教育:在医学科学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和加强人文科学教育;整合人文教育内容,调整人文教育方法;组织具有人文精神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钟志宏  鄢俊 《科技信息》2013,(22):225-226
为农村培养"学得实、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应用型全科医学人才,学校在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遵循高等医学教育规律,改革医学教育模式,在医学本科院校中创造性的实施了"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地方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办学模式,即地方医学院校订单定向人才培养模式[1]。通过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现状和需求的调研、多学科专家参与和若干订单定向教学班的实践,逐步建立起培养趋向符合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人才需求、培养方案(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符合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岗位需要、培养基地符合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实际的农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