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四月三十日,几名武装人员占领伊朗驻伦敦大使馆,并扣留其外交人员作为人质。五月五日,英国军警攻占伊朗使馆救出人质。随后,外国报刊纷纷报道事件经过。下文是综合这些材料而编写的。命令英国特种空军部队总部四月三十日突然接到一项命令:作好一切准备,营救被扣在伊朗使馆的人质。这项命令是在几名武装分子占领伊朗驻英国大使馆并扣留了二十多名人质后不久发出的。英国特种空军部队(简称特空队)是英国当局用来进行反恐怖活动的一支特种部队。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九四一年。当时是为了扰乱纳粹德国的后方、开展游击活动而建立的。他们的座右铭是:“勇者  相似文献   

2.
<正>3月29日,在万众瞩目中,新一轮伊朗核问题外长会在瑞士洛桑拉开帷幕。虽然与会各方未能在最后期限(3月31日)达成初步协议,但各方决定"加时"两天,最终在4月2日达成了框架协议(参阅本期"时事概览")。按照伊朗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此前设定的时间表,各方计划于今年3月31日前达成初步协议,再以此为基础展开技术细节方面的谈判,最终在今年6月30日前达成全面协议。此前,在2013年11月,有关各方达成了阶段性协议,并把全面解决伊  相似文献   

3.
4月5日,被伊朗扣押了两个星期的15名英国水兵终于返回英国。这15名水兵是3月23日由于“非法入侵伊朗水域”而被伊革命卫队扣押的,而这一天正是联合国安理会预定要通过一项对伊新制裁决议的前一天。英国政府对伊朗的指控予以否认,称英国海军人员当时是在伊拉克水域巡逻,同时要求伊方尽快释放被扣人员。3月24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1747号决议,加大对伊朗制裁。  相似文献   

4.
王震 《世界知识》2014,(8):44-45
<正>随着7月20日的临近,留给伊朗与六方达成最终协议的时间越来越紧迫了。4月7日至9日,伊朗与伊核问题国际调停六方(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中国)在维也纳举行第三轮会谈。根据去年11月伊朗与六方达成的初步协议,伊朗大幅限制铀浓缩活动,以换取国际社会逐步削减对伊制裁。协议于1月20日生效,有效期为六  相似文献   

5.
正伊核协议(正式名称为"联合全面行动计划")是2015年7月14日伊朗与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德国共同签署的国际协议。根据协议,伊朗承诺限制其核计划,国际社会解除对伊制裁。2018年5月8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实施"极限施压"政策,全面制裁伊朗。拜登政府上台后,于2021年4月6日在维也纳启动重返伊核协议的谈判,通过欧盟作为中间人,迄今同伊朗已进行过六轮间接谈判。谈判气氛一度相当乐观,伊方代表数次表示成功"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6.
王锦 《世界知识》2008,(16):34-35
7月19日,美国派出国务院三号人物、负责近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威廉·伯恩斯前往日内瓦,参加有伊朗核谈判代表赛义德·贾利利和欧盟代表索拉纳出席的伊核问题会谈。另据英国《卫报》网站报道,美国将在8月宣布在德黑兰成立办事处,这是美国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与伊朗最重大的外交接触。美国最近在伊核问题上的举动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  相似文献   

7.
王震 《世界知识》2012,(14):41-43
伊朗核问题从出现至今已经历将近十年。7月3日,伊朗核问题六方(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专家级会谈。据称,此次会议是在此前的莫斯科伊核会谈上敲定的,主要讨论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六方对伊朗核问题的建议,同时对伊朗的回应进行研究。在此前一天,欧盟针对伊朗核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8月6日,美国主要针对伊朗非能源领域的首轮制裁正式生效。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制裁大棒",伊朗方面做出了强硬表态。早在7月21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就表示,伊朗与美国进行任何形式谈判都是"明显错误",美国和伊朗现政权之间存在"根本性和基础性的问题"。7月25日,伊朗总统鲁哈尼表示,伊朗将自  相似文献   

9.
王震 《世界知识》2013,(23):28-30
11月20日,为期三天的新一轮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对话会在瑞士日内瓦举行。这是自今年10月中旬以来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三轮对话会。就在此前的11月10日凌晨,为期三天的伊朗核问题六方会谈刚刚在日内瓦闭幕,本次会议虽未能就解决伊朗核问题达成实质性协议,但各方在会谈中所展现的诚意和努力使数年来剑拔弩张的波斯湾局势出现了一丝和平曙光。11月11日,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就合作路线图达成了协议,伊朗将允许核查人员检查阿拉克重水核反应堆与阿巴斯港附近的加钦铀矿。  相似文献   

10.
近期围绕美国是否会对伊朗开战这一问题,各种报道和猜测纷至沓来。事实上,美国高层对这一问题的观点也存在分歧。美国《纽约时报》3月1日的一篇文章认为,在对伊朗政策问题上,美国政府内部一直存在两种势力。一种主张接触、对话解决问题;另一种拒绝与伊朗对话,主张采取孤立伊朗的强硬立场“。打”“与不打”,如果“打”要“怎样打”,下面三个人物对美国的决策将产生重要影响:一是迪克·切尼:副总统、美国鹰派的代表;一是罗伯特·盖茨:国防部长、是否对伊朗开战的主要决策人;另一个是威廉·法伦:一旦对伊朗开战,他就是前线指挥官。  相似文献   

11.
正3月2日—3日,2018第二届环境与能源工程国际会议(IC3E 2018)在我校召开。此次会议由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环境信息科学学会和亚太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主办,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伊朗、缅甸等十多个国家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和内地各高校、研究所等环境与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议环境前沿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背景1985年~1986年间,里根政府违反国会禁令,秘密向伊朗出售武器作为伊朗释放美国人质的交易,并将部分所得款项秘密援助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该事件的披露使里根政府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1987年11月18日,美国国会两院特别调查委员会公布的最后调查报告认为里根对“伊朗门”事件负有根本责任。1988年3月,美国联邦陪审团对卷入“伊朗门”事件的前政府官员正式提出起诉。1990年2月16日~17日,里根就“伊朗门”事件做了为时两天的录像作证,仍否认他知情。人们将这一事件与尼克松“水门事件”相比,称作“伊朗门”事件。下面是美国著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在他的新著中披露的有关细节。  相似文献   

13.
王震 《世界知识》2013,(8):48-50
恢复战略信誉、修补战略同盟体系、协调在伊朗核问题上的立场、为即将到来的叙利亚后阿萨德时代进行铺垫。 3月20日至2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以包列、巴勒斯坦和约旦进行了连任后的首次访问。此前不久美国新任国务卿约翰·克里也刚刚结束对中东五国的首访,加上3月20日恰逢伊拉克战争十周年,  相似文献   

14.
自2月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决定将伊朗核问题报告给联合国安理会以来,伊朗并未显示出妥协的迹象,并多次放出狠话。2月5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阿塞菲表示,我们并不惧怕联合国安理会,安理会不是世界末日。2月11日,伊朗总统内贾德在接受《今日美国》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相信那些希望实施制裁的人将比我们失去的更多”。3月8日,内贾德向集会民众说:“如果有人试图侵犯我们的权利,伊朗将在他们额头上打上耻辱的标记。”同日,出席国际原子能机构会议的伊朗代表团团长贾瓦德·瓦伊迪表示,美国可以对别国施加伤害和痛苦,但它自己也容易受到伤害和痛…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两伊战争又有新的升级。自3月4日以来,伊拉克和伊朗先后互相用飞机和导弹袭击对方包括首都在内的重要城镇和工业设施等非军事目标,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3月11日,伊朗在南部边境对伊拉克胡韦扎沼泽地区发动了代号为“巴德尔行动”的地面攻势,双方激战一周,死伤逾万人。伊朗攻势过后,伊拉克迅即进行了反攻。3月17日,伊拉克宣布伊朗领空为军事禁区,从19日起将不保证过往飞机的安全。19日伊朗总理穆萨维表示,如果伊拉克袭击进出伊朗的民航班机,伊朗将轰炸巴格达机场,并使整个海湾地区的领空都不再安全。22日伊拉克又在北部山区对伊朗发动了新的地面攻势。与此同时,双方在海湾地区袭击中立国船只的行动也频  相似文献   

16.
<正>经过两天的"加时"谈判,伊核问题各方4月2日在瑞士洛桑达成初步协议。伊朗同意收缩核活动,美欧同意在核查后解除制裁。4月2日晚,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欧盟以及伊朗在历时八天的谈判后终于就全面解决伊核问题达成初步协议。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与伊朗外长扎里夫当天共同出席发布会,宣布与会各方通过了一份联合行动计划,并就计划中的关键问题达成一致。莫盖里尼  相似文献   

17.
王雷 《世界知识》2020,(20):46-47
9月21日,美国白宫发布声明称,将对伊朗核、导弹和常规性武器项目有关的实体与个人实施新一轮制裁。伊朗外交部长扎里夫回应称,美国新一轮制裁“没什么新意”,美国已经施加了所有压力,但伊朗没有屈服。自2018年5月特朗普政府单方面退出伊朗核协议以来,美国对伊朗重启了一系列严厉的制裁。过去两年多,伊朗在经济、政治、安全、外交等多领域承压,但也竭力运用各种手段与美国抗争,展现出令人惊讶的战略忍耐与克制。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段时间,伊朗又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在伊核危机风紧云急的形势下,联合国通过了新的对伊制裁决议,伊朗和美国分别高调举行军事演习,美国的第三支航母舰队也随即启程开赴波斯湾。就在这段时间,火上浇油似的发生了伊朗扣押英国水兵事件,这一事件在足足两个星期内让世人提心吊胆。而此前,一部好莱坞大片《斯巴达300勇士》还在伊朗激起了轩然大波……——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19.
不连续变形分析及其在采矿和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月14-19日,第8届国际“不连续变形分析及其在采矿和土木工程的应用”(ICADD-8)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有来自中国、美国、日本、英国、新加坡、伊朗、以色列等国的60余位专家和学者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美国再施高压美国和伊朗的关系本已十分恶化,最近又由于美国的进一步行动而雪上加霜。4月30日晚,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美国决定对伊朗采取新的经济、贸易制裁措施,包括断绝美国与伊朗的一切投资和贸易关系,严禁美国石油公司及其海外分公司同伊朗进行任何石油交易。同时,他还敦促俄罗斯放弃与伊朗达成的价值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