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于多体展式方法所导出的NiH2(3Δg)解析势能函数,用准经典的Monte-Carlo轨迹法对Ni(3F4)+H2(X1Σ+g,v=j=0)的分子反应动力学过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此反应的主产物为交换反应Ni(3F4)+H2(X1Σ+g,v=j=0)→NiH(X2Σ+,v′,j′)+H(2Sg)的NiH(X2Σ+,v′,j′),没有发现NiH2(3Δg)络合物,从反应截面σr与相对平动能Et的关系发现该反应为有阈能反应,阈能值为33.87 kJ/mol.同时,由于Ni的质量比氢的大,发生的是直接碰撞,产物散射角分布是向前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体展式方法所导出的NiH2(X^3-△g)解析势能函数,用准经典的Monte-Carlo轨迹法对Ni(^3F4) H2(X^1∑g^ ,v=j=0)的分子反应动力学过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此反应的主产物为交换反应Ni(^3F4) H2(X^1∑g^ ,v=j=0)→NiH(X^2∑^ ,v',j') H(^2Sg)的NiH(X^2∑^ ,v',j')没有发现NiH2(X^3- △g)络合物,从反应截面σr与相对乎动能Et的关系发现该反应为有阈能反应,阈能值为33.87kl/mol.同时,由于Ni的质量比氢的大,发生的是直接碰撞,产物散射角分布是向前的.  相似文献   

3.
在用多体项展式方法建立HDO分子解析势能函数的基础上,用准经典轨线(Quasiclassical trajectory, QCT)方法,研究了碰撞体系D+OH (〖WTBX〗A2∑+, v=0, j=0)在5个产物通道上的动力学特点. 结果表明:即使碰撞能量较低, D+OH (A2∑+,v=0, j=0)也不能形成长寿命络合物;交换反应D+OH→DH+O和D+OH→DO+H能在较宽的碰撞能量范围内发生, 且均为无阈能的放热反应,但其发生的几率不同,前者的反应截面明显大于后者;当碰撞能量进一步增大时(例如  相似文献   

4.
O(3P)+CH4→CH3+OH反应的半刚性振转靶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半刚性振转靶(semirigid vibrating rotor target-SVRT)模型和含时波包法(TDWP method), 对O(3P)+CH4→CH3+OH反应体系进行了含时量子动力学计算, 给出了该体系对应于不同初始态的反应几率. 通过对j = 0时, v = 0, 1的反应几率的计算, 看出H-CH3的振动激发, 极大地提高了反应几率, 而反应阈能明显降低, 说明反应分子的振动能对分子的碰撞反应有重要贡献. 而对于v = 0时, j = 0, 1, 2, 3的反应几率的计算,得出转动量子数j的增大, 也会使反应几率有较大的提高, 但反应阈能基本不变. 此外, 通过对j = 5时, K = 0-2, n = 0和j = 5时K = 2, n = 0-2的反应几率的计算, 研究和分析了该反应的空间立体效应.  相似文献   

5.
运用半刚性振转靶(semirigid vibrating rotor target-SVRT)模型和含时波包法(TDWP method),对O(3^P) CH4→CH3 OH反应体系进行了含时量子动力学计算,给出了该体系对应于不同初始态的反应几率,通过对j=0时,v=0,1的反应几率的计算,看出H—CH3的振动激发,极大地提高了反应几率,而反应阈能明显降低,说明反应分子的振动能对分子的碰撞反应有重要贡献,而对于v=0时,j=0,1,2,3的反应几率的计算,得出转动量子数j的增大,也会使反应几率有较大的提高,但反应阈能基本不变。此外,通过对j=5时,K=0—2,n=0和j=5时K=2,n=0—2的反应几率的计算,研究和分析了该反应的空间立体效应。  相似文献   

6.
用轨线法对C(3Pg)+SiO(X1Σ+,v=0、1,j=0)→SiC(X1Σ+)+O(3Pg)反应进行了计算,研究了两种状态下产物SiC的散射分布和微观反应机理.随初始相对碰撞平动能Et增加,产物SiC向前散射减弱,向后散射增强.对振动基态SiO(X1Σ+,v=0,j=0),Et≤4.6024×103kJ·mol-1,产物以向前散射为主;Et>4.6024×103kJ·mol-1,产物以向后散射为主.对振动激发态SiO(X1Σ+,v=1,j=0),Et≤4.1840×103kJ·mol-1,产物以向前散射为主;Et>4.1840×103kJ·mol-1,产物以向后散射为主.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体展式方法所导出的AlH2 (X2 A1)分析势能函数 ,用准经典的Monte Carlo轨迹方法对Al(2 Pu) H2 (X1Σ g) (υ =0 ,j=0 ) AlH(υ′ ,j′) H(2 Sg)的分子反应动力学过程进行了计算 ,研究了该反应的反应阈能、反应截面、产物散射角分布和微观反应机理 .  相似文献   

8.
采用了准经典轨线方法并基于Prudente等人发表的LiHH体系的势能面计算了Li+HH→LiH+H反应在不同碰撞能和不同振动激发下的反应几率和反应截面.计算结果显示,对于该反应的反应截面和反应几率的提升,提高振动激发相比增加碰撞能更为有效,该结论与前人计算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9.
:在用多体项展式方法建立HDO分子解析势能函数的基础上,用准经典轨线(Quasi-classical trajectory,QCT)方法,研究了碰撞体系D+OH(A^2∑+,u=0,j=0)在5个产物通道上的动力学特点.结果表明:即使碰撞能量较低,D+OH(A^2∑+,u=0,j=0)也不能形成长寿命络合物;交换反应D+OH→DH+O和D+OH→DO+H能在较宽的碰撞能量范围内发生,且均为无阈能的放热反应,但其发生的几率不同,前者的反应截面明显大于后者;当碰撞能量进一步增大时(例如达到334.72kJ/mol),碰撞将诱导体系完全离解.  相似文献   

10.
Sr+HF体系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扩展的LEPS势能面(PES),对处于(Ecol=12.9kcal/mol,v=0,j=0)和(Ecol=1.8kcal/mol,v=1,j=0)两种初始条件下的Sr+HF体系振动态分布函数P(v' )和反应几率函数P(b)和平均转动能分布Pv(《Ecol(j)》)进行了准经典轨线(QCT)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及相关理论符合得很好,且能给予实验以合理的动力学解释.  相似文献   

11.
D+CH4→CH3+HD反应的量子含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VRT(semirigidvibratingrotortarget)模型[1 ] ,对反应D CH4 →CH3 HD进行了量子含时动力学研究 .计算结果表明 ,反应几率随平动能的变化曲线 ,呈现出显著的量子共振特性 .H -CH3的振动激发 ,极大地提高了反应几率 ,转动量子数j的增大 ,也会使反应几率有较大的提高 .结果表明 ,SVRT模型对于精确计算某些多原子分子间的反应碰撞 ,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MRCI)方法对H^-+H2体系进行了构型优化及8116个构型能量点的扫描,运用多体展开法对能量进行了解析拟合得到了该体系的从头算势能面,拟合得到的均方根误差为0.27kcal/mol.基于新势能面,采用准经典轨线方法计算了D^-+H2和H^-+D2两个反应碰撞能在0-2.4eV范围内的积分反应截面,并且对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吕娟娟  刘新国  赵联庆 《山东科学》2010,23(6):26-30,51
基于Ramachandran势能面,运用准经典轨线方法,研究了反应物转动激发对反应H+HeH+→H2++He立体动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物转动激发对反应的k-j′两矢量相关和k-k′-j′三矢量相关分布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产物分子H2+的转动极化在不同的转动激发态下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而且极化微分反应截面对转动量子数j也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14.
基于Ramachandran势能面,运用准经典轨线方法,研究了反应物转动激发对反应H+HeH+→H+2+He立体动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物转动激发对反应的k-j′两矢量相关和k-k′-j′三矢量相关分布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产物分子H+2的转动极化在不同的转动激发态下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而且极化微分反应截面对转动量子数j也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15.
林曼斌  卢敏仪 《广西科学》2004,11(4):332-336
分别测定在有超声波作用和在无超声波作用条件下 ,酸化碘酸钾 (KIO3 )和亚硫酸钠 (Na2 SO3 )反应的反应速率方程式及活化能 ,从而研究该反应的机理以及超声波在该反应中的作用 ,并确定反应的最佳条件。实验得出 ,超声波对该反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只提高反应的速率常数和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并没有改变反应机理。在超声波功率为 30 0W时 ,反应的速率方程表示式为 :v =k·c1 0 9(KIO3 ) ·c1 0 0 (Na2 SO3 )·c1 0 8(H+ ) ,其中 :k =95 0 (mol-1·L) 2 ·s-1,活化能为 17 35kJ·mol-1。实验还得出 ,在温度为2 98K时 ,当KIO3 与Na2 SO3 的初始浓度比为 2∶5 ,H+ 的初始浓度为 0 0 4 2 8mol·L-1,超声功率为 30 0W时 ,反应速率为最快 ,即v =4 31× 10 -4mol·L-1·s-1)。  相似文献   

16.
以平凡解u=0,v=1作为种子解,代入矩阵谱问题Φx=UΦ,U=(-λ+u v~(1/2) v λ-u),Φt=VΦ,V=(V1 V2 V3 -V1),其中V1=-λ2+u2+1/6ux+1/6(lnv)xx+1/8(lnv)x2,V2=vλ+uv-1/2vx,V3=(vλ)~(1/2)+uv~(1/2)+vx/(4v~(1/2)).求出基本解.选取两个基本解φ(λj)=(coshξjβjsinhξj+λj coshξj),ф(λj)=(sinhξjβjcoshξj+λj sinhξj),其中ξj=βj(x+λj t),βj=(λj2+1)~(1/2),(1≤j≤N-1).再利用克莱姆法则和达布变换求出方程的非平凡解,最后又具体给出N=1和N=2两种情形.  相似文献   

17.
赵联庆  刘新国  张庆刚 《山东科学》2011,24(1):45-50,60
基于一个新的势能面,运用准经典轨线方法对He+H2+(v=3,j=1)反应的立体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积分截面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对于不同的碰撞能,产物HeH+表现出不同的极化特性,旋转角动量矢量不仅存在取向而且还存在着定向效应。随着碰撞能的增大,产物HeH+趋向于前向散射。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Sm(Ⅲ ) -TB·CPA -CPB -C2 H5OH体系的光度特性和最佳反应条件 ,该体系与Sm(Ⅲ ) -TB·CPA体系相比 ,灵敏度虽未见明显提高 ,但选择性显著提高 .Sm(Ⅲ )浓度在 0~ 1 2 .0 μg 2 5ml范围遵循比尔定律 ,当λmax=665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9.8× 1 0 4L·mol-1 ·cm-1 ,方法用于矿样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我们利用准经典轨线方法研究了反应物在不同转动态条件下对S(1D)+H2→SH+H反应立体动力学性质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到了描述反应物速度矢量k与产物的转动角动量矢量j'这两个矢量相关的分布函数P(θr)、描述反应物速度矢量k、产物速度矢量k'与产物的转动角动量矢量j'这三个矢量相关的二面角分布函数P(r)以及描述反应产物角动量极化的分布函数P(θr,r).计算结果表明反应的微分散射截面、产物的转动角动量矢量在空间的定向和取向等立体动力学性质对反应物的转动量子数的变化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20.
将 Dur等人对三粒子量子态︳所做的随机局域变换进行了更一般性的推广 ,并且保持λσ0 ≡〈Ψσ0 |︳| Ψσ0 〉,λ+j + λ- j ≡〈Ψ+j | ︳| Ψ+j 〉+〈Ψ- j | ︳| Ψ- j 〉不变 ,其中 σ=± ,| Ψ±j 〉=12[| j〉| 0〉± | ( 3-j)〉| 1〉],| j〉=|j1 〉| j2 〉遵循二进制算法 j=j1 j2 ,j=0 ,1 ,2 ,3.在等变换几率时 ,任意三粒子态密度矩阵 ︳将在此局域变换下转化为 Dur等人的︳3 态 ,此时λ+j =λ- j =λj.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