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类政策从二十世纪中叶开始,伴随着国际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动,世界人口以历史上空前未有的高速度递增,并在七十年代中期达到最高峰。人口问题成了全球性的问题,不少国家把它列为重大战略问题。许多国家围绕自己的人口问题,或由政府出面制定人口政策,或由政府赞助民间机构推行“家庭生育计划”,使之成为本国社会经济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据联合国统计,从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中期,政府制定并颁布人口政策的国家占37.4%,政府赞助民间机构推行“家庭生育计划”的国家占62.6%。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或倾向于制定人  相似文献   

2.
百年中国人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科学界公认,20世纪下半叶中国成功地抑制了人口急速增长.总和生育率(平均妇女生育数)从6.0降到1.8左右,已15年低于更替水平.年出生人口从2880万(1965-1970)降至1600万(2008),自然增长率由2.6%减至0.5%.只要再坚持一段低生育政策,25年后中国人口可望稳定在15亿左右,接近零增长.  相似文献   

3.
韩国的“人口危机”与年轻人的“脱轨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20年,韩国综合出生率(或称总和生育率,一国或一地区每一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降到了0.84的冰点,并且死亡人口多于了出生人口。上世纪60年代初期,韩国的人口增长率曾经高达2.9%,综合出生率约为5.5。为缓解人口激增,从1962年开始,韩国鼓励国民“少生优生”。然而进入90年代中期后,出生率的下跌超出了预期。在过去的15年里,韩国政府为鼓励生育,投人了约相当于1.2万亿元人民币的财政预算,但韩国人生育欲望低下的问题依然积重难返。  相似文献   

4.
泰国本是一个农业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1981年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4%,达8亿多美元。但是,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泰国政府推行一系列的促进工业政策,加速了工业的发展。近年来,农业的增长速度逐渐下降,而工业的增长速度却不断上升。预计工业产值不久将超过农业产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几十年的严格落实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生育政策面临许多挑战和诸多问题,为此酝量已久的对《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生育政策条款做了适当的调整。本文从法律和人口规律的角度分析此次条例修改后为什么没有放开“单独二胎”到城镇居民,以及生育政策的微调说明了什么问题,今后生育政策如何发展做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当今的中国人口政策,其核心政策实质只是生育政策,这不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新时代的需求,应予以进一步丰富充实。以人为本,以素质为重,谋求人的全面发展将是21世纪中国人口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文章对新世纪人口发展战略思想提出了若干新思考:1、我国人口政策应尽快从城乡分体制走向一体化;2、在继续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基础上,可以考虑有前提条件地、逐步有控制地放开二胎生育;3、调整后的胎次生育政策中应增加经济、文化指标,以保证新出生人口有较好的先天素质,并能获得后天良好的教、养;4、要从广义的“大人口政策体系”角度去改善、完善我国人口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
于立志  岳宗军 《科技信息》2013,(9):164-164,217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实施严厉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每年新增人口大幅下降,由此附带而来的一个明显的政策结果是家庭结构由传统的几世同堂的大家庭转变为普遍的"四二一"或"四二二"式基本家庭结构,与之伴随的也就是"双独"时代的出现。无论是20世纪20年代初的计划生育政策推行,还是目前的人口生育相关制度设计,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角色显著。本文主要从政府的角度切入,探求"双独"家庭时代下政府需要从制度设计和政策供给等方面所应注意和加强的几个方面,着重解决"双独"家庭中比较突出的养老问题及政府责任问题,以此为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美帝国主义一貫利用“对外援助”推行其对外扩張的新殖民主义政策。1950年美国誘使泰国同它签訂“軍事援助”和“經济技术援助”两个协定之后,又于1954年把泰国拉入侵略性的“东南亚防务条約組織”,从此即一步步地把泰国变成它在东南亚进行顛复活动和进行侵略的軍事基地,变成它在东南亚发动侵略战爭的走卒。从1950年底到去年止,美国对泰国的“援助”共达一百二十三亿九千万铢。其中絕大多数是直接的“軍事援助”,即供应各种武器、訓练軍事干部、补助地面  相似文献   

9.
 目前 ,我国生育率已经降到更替水平以下 ,但这相当程度是由政策促成的。农民生育意愿与计划生育政策要求之间 ,还有明显裂痕。存在这种裂痕最基本的原因是“存在决定意识” ,所谓旧的传统观念、旧的生育文化的影响 ,只是第二位的。换句话说 ,当前农村计划生育户与其他农户相比 ,生产、生活方面还面临更多困难 ,在个人利益方面 ,他们已经做出了很大牺牲。因此 ,我国人口控制在较充分发挥限制手段的作用之后 ,有必要切实履行限制与补偿的相结合原则 ,更多地承担起保护、补偿农村计划生育户基本权益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美帝国主义于1958年唆使泰国军人集团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后,即变本加厉地侵略和掠夺泰国,使泰国沦为美国“新型的殖民地”。这个军人集团统治泰国六年多以来,完全投靠美帝国主义,充当美帝国主义执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走卒,把一个鱼米之乡的泰国拖入民穷财尽的绝境。美“援”、美资造成恶果 1950年美国诱迫泰国签订了“军事援助”和“经济技术援助”两个协定。从此,美国的经济侵略就步步加紧了。从1950年到1963年,美国对泰国的  相似文献   

11.
提出头胎生育基数概念,据此建立了一种受生育政策控制的人口动态模型.提出了预测人口的空间分布的分级漏斗模型.用这两个模型对南部县未来25年的人口时空分布做出的预测,已被政府采用.  相似文献   

12.
张君 《皖西学院学报》2022,(6):56-60+65
伴随着低生育时代的到来,中国社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而低生育人口形势背后反映的则是生育意愿的降低、生育行为的不足及生育政策的限制。人口的发展总是受到客观人口规律的制约,为此,以马克思主义人口再生产理论为逻辑起点,在对我国人口政策历时审视的基础上,从逻辑层面生育权回归、社会层面家庭决策转变、政策层面制度优化设计等方面给出了低生育困境下人口政策改革的优化路径,为制定人口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 ,我国生育率已经降到更替水平以下 ,但这相当程度是由政策促成的。农民生育意愿与计划生育政策要求之间 ,还有明显裂痕。存在这种裂痕最基本的原因是“存在决定意识” ,所谓旧的传统观念、旧的生育文化的影响 ,只是第二位的。换句话说 ,当前农村计划生育户与其他农户相比 ,生产、生活方面还面临更多困难 ,在个人利益方面 ,他们已经做出了很大牺牲。因此 ,我国人口控制在较充分发挥限制手段的作用之后 ,有必要切实履行限制与补偿的相结合原则 ,更多地承担起保护、补偿农村计划生育户基本权益的责任。在这种努力中 ,加强农村计划生育社会…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加重,男女比例失调,这两个方面造成我国人口比例严重失调,人口结构的问题应于根本上解决,针对性的调整生育政策,提出最优的生育政策解决人口结构的问题,使我国人口结构趋于平衡,在这样的背景下二胎政策应运而生。政策的实施带来好成绩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15.
肯尼迪上台以后,一方面疯狂地推行扩军备战的冒险政策,另一方面又空喊裁军,费尽心机地玩弄两面手法来欺骗和麻痹世界人民。 1961年6月,肯尼迪为了蒙骗世界人民,曾向美国国会提出一项立法草案,要求建立一个新的“美国争取世界和平和安全裁军署”。9月25日,在美国国会完成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综述我国2015年10月宣布普遍二孩政策以来媒体的反应,讨论普遍二孩政策实行两年多来生育水平和城乡育龄夫妇生育意愿仍然偏低的现状,然后简述人口与经济增长及包括粮食安全的生存资源关系研究的历史回顾,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奇迹与人口转变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实证数据分析,重点论证为何在当今我国生育率已经很低的现实条件下,鼓励生育二孩政策既利国又惠民并有助于粮食安全,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综述我国2015年10月宣布普遍二孩政策以来媒体的反应,讨论普遍二孩政策实行两年多来生育水平和城乡育龄夫妇生育意愿仍然偏低的现状,然后简述人口与经济增长及包括粮食安全的生存资源关系研究的历史回顾,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奇迹与人口转变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实证数据分析,重点论证为何在当今我国生育率已经很低的现实条件下,鼓励生育二孩政策既利国又惠民并有助于粮食安全,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从我国人口数量和人口年龄结构所带来的人口老化问题、城乡人口总和生育率的显著差异所带来的人口素质逆淘汰问题等方面,对现行人口政策与“1.90方案”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和选择,我们用三种方案对我国人口未来六十年内的发展进行了预测。预测使用的年龄结构数据是根据1987年全国1%抽样调查的结果;生育模式、死亡率数据是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总和生育率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案。其根据是1988年全国1‰生育节育抽样调查的结果。首先,分城市、农村(乡、镇)两部分,从1988年总和生育率水平开始过渡到1990年,达到80年代平均总和生育率水平。然后从1990年开始按以下三种方案预测。  相似文献   

19.
这一期里集中编发的几篇关于人口研究的文章,都是作者根据其本人在本刊编辑部于3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成文的。文章中提出的控制我国人口,加强计划生育的不同方案和措施都是在广泛的实际调查和长期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求实性和科学性。这一组文章就如何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加强计划生育,以及目前人口趋势可能带来的新问题作了深一层次的学术性探讨。我们发表这些文章,意在为解决我国久困不解而又强攻不下的人口难局贡献一些突破性的创见和方案,以期引起国家决策部门的关注。座谈会上,专家学者们都强调了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如何加强我国人口政策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针对当前人口政策专家们提出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人口政策必须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的曲折和失误,一个根本性的教训在于急功近利。而决策上的失误又往往要在若干年后才显现出灾难性的后果。当恶果发现时,已经是难以纠正,甚至是无可挽回了。这一点在人口问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今天严峻的人口形势不正是50年代、60年代决策上的失误造成的吗?今天的决策如果再发生失误,若干年后在人口结构和人口素质上必将出现严重问题,其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2.着眼于“导”还是着眼于“堵”。70年代在人口政策上曾经采取疏导的方针,“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对控制人口增长取得了明显效果,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8稳步下降到1980年的最低点2.2。而进入80年代,采取了“堵”的方针,“一对夫妇一个孩”,先是提倡,后是严格限制,进而农村每年发动四次“生育围堵战役”,十年下来,从效果看,农民对立情绪严重,偷生、抢生、逃生、超生等“抗堵”现象处处可见,百禁不止,总和生育率反倒上升、并一直在2.47上下摆动。从长远看,若对20年前政策失误所形成的强劲的人口增长惯性采取“急刹车”的办法,对当前抑制人口增长可能有效,但若干年后在人口年龄结构、人口素质、农村养老等问题上带来的问题又将是灾难性的。由此看来制定人口政策的指导思想当以“疏导”为上策,搞“围堵”实为下策。 3.客观求实地对待农民的生育意愿。制定人口政策,当然要强调顾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要从大局出发,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时处当前初级阶段,基于农村十分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以及农民在养老、持家等问题上的观念和实际困难短时间内尚不可能有真正改变的现实情况,对农民必将面临的种种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希望有一个男孩子的生育意愿不能采取嗤之为封建意识而置之不顾的态度。十年来强制推行现行政策在农村所遭遇到的强大阻力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消极现象和不安定因素正是无视这一事实致使农民产生各种逆反心理的表现。 4.制定政策应该有科学的依据,而不能单凭某个人或某些人的主观意愿和主观臆断。应该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地根据实际可能来制定我国的人口政策,科学地确定人口指标,而不应该是反过来,只依据主观意愿,以很大的随意性先确定一个指标,再据此来制定我国的人口政策。否则在执行过程中必定会处处碰壁,步履维艰,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十年来的困局和教训恰在于此。以上是专家研讨中谈到的主要问题,我们认为都是有道理的,很值得主管人口和计划生育的领导部门深思。座谈会结束时,与会的专家学者们认为,本刊召开的这次座谈会是多年来在人口政策“禁区”内一次难得的、坦诚的学术争鸣会。座谈会上人人认真严肃,畅所欲言,对文章见刊后的影响抱有强烈的期望。  相似文献   

20.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生育政策的变化有什么意义?我们就此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郑真真研究员。人口变化有自身的规律科学世界:我国的生育政策多年没有大的变化,这次"单独两孩"放开,社会反响很大。郑真真:这件事确实引起了很多关注。在研究人口的学者们看来,这个政策的放开已经很晚了,所以我们很支持放开"单独两孩"。科学世界:我国目前的人口形势是什么样的?郑真真:根据预测,如果全国的生育率(平均每个妇女在育龄期间所生育的子女数)保持在目前的水平,即平均每对夫妇生1.6个孩子左右,那么到2035年之后,我国的人口就会开始减少;到2100年左右,我国的人口可能只有5亿~6亿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