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泰山崇拜在华夏文化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深远的历史原因.<海经>中的昆仑就是泰山;夏前华夏族活动在泰山周围的山东中南部及其周边地区,创造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先民是华夏族的祖先.几千年来,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对泰山的封禅祭祀不过是自然崇拜、神灵崇拜、祖先崇拜三位一体的泰山崇拜的一种表现.泰山文化应该定位于"华夏之源,中华神山".  相似文献   

2.
藏族对自然的神圣崇拜蕴含着朴实的生态意识,而其中对神山的崇拜尤为突出.本文以滇西北藏区为例,分析了藏区神山的生态学内涵,认为藏族的神山文化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神山是藏族民众对青藏高原高山环境的一种精神创造和象征性符号。藏族宗教从地域权限和文化影响范围将神山分为世界宗教神山、区域族群神山、部落社会神山与民众个人魂山四种层次,将每个区域内的一座或一组高山奉为神山而崇拜,并做为禁忌之地而加以保护,它在历史上强化了族群的团结整合,同时通过崇拜活动使神山呈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高度和谐,具有了审美价值,保护了高原山系生态环境;在整个青藏高原,高高矗立的神山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精神寄托,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象征。  相似文献   

4.
神山崇拜作为远古藏族祖先的信仰方式,经历了从原生型苯教到雍仲苯教再到藏传佛教的发展阶段。其间,佛教和苯教都采纳了神山崇拜这一信仰方式。由此,神山崇拜从、“自然宗教”过渡到了“伦理宗教”曲形态。在这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相应地衍生出了一套独特的祭祀方式,这种祭祀方式逐渐地向民间扩展并不断规范化,又使它超出了宗教信仰的范围,具有了民俗文化的性质、特色和功能。  相似文献   

5.
南岳考实     
五岳称呼的出现源于原始社会的山神崇拜。封禅泰山与巡狩五岳是有联系的两件事,前者古已有之,后者到汉武帝才形成为制度。最早被尊为南岳的是天柱山,随着华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深化与发展,隋文帝移南岳于湖南衡山。  相似文献   

6.
曹禺具有女性崇拜情结.他怀着对女性的偏爱,在早年创作中极力歌颂女性美,一再地宽容、维护女性形象的短处.其笔下女性化的男性形象,则是作家偏向女性化的性格的无意自叙,这种偏向的内在根源正是女性崇拜.生活环境、文化熏陶与个性心理三者的合力作用是曹禺女性崇拜情结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段在贤 《大自然》2009,(6):46-47
我的家乡在云南省西部,这里横亘着享誉世界的“神山”——高黎贡山。高黎贡原意为“高黎家族的山”。高黎(又叫高丽或高日)是景颇族的一支,“贡”是山的意思。根据民族学家的研究,高黎贡山是景颇人从青海、甘肃迁移到云南德宏途中走过的最后一座大山。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成果,2014年2月8日,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及昆仑站之后的第4个南极科考站。2015年,中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的建设也即将启动。泰山站:把科考能力"前移"数百公里泰山站得名于五岳之首的泰山,象征"坚实、稳固、庄严、国  相似文献   

9.
山岳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山岳形象及多种多样的山岳信仰形式蕴含着民族的崇山理念,是民族心理的体现.数千年以来,泰山成为中国人心中山岳崇拜的代表,折射着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而富士山自古就是日本文学、艺术、宗教的主题,是民族情感的寄托.对泰山和富士山的崇拜都是源于自然崇拜并与国家意识相连,同时也是宗教信仰的组成部分,并体现着民族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0.
张华 《潍坊学院学报》2011,11(1):63-65,71
语言崇拜是指对语言本身及其功能的神化。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语言崇拜现象。语言禁忌作为语言崇拜现象之一,它根源于人们对于语言的崇拜心理,建立在语言神秘感、语言魔力信仰的基础之上。另外,趋吉避凶、求雅避俗、就富避贫的心理也会导致语言禁忌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迪庆藏族自治州的藏族神山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合对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分析,运用民族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充分了解香格里拉大峡谷的自然资源环境状况和当地的藏族文化对环境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香格里拉大峡谷的藏族神山在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传统文化的数百年的保护下,植被比较原始,状况良好,生物多样性得到很好的保护,其中,建群种为冷杉,其重要值为40.71%.神山为当地居民提供丰富的林木产品,发挥了相应的生态功能.藏族神山文化的传承是保护当地自然环境的有力保障,我们应积极探寻神山文化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机制,使民族传统知识和现代自然资源保护有机结合,使得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明山最先是居住在其周围的壮族先民西瓯骆越崇拜的圣山,是壮族民间传说中最高的山,是壮族的祖宗神山,大明山正是靠其区内率真纯朴的民族风情、古老神秘的文化遗产和神话传说延续了自己的文脉,其外化为雄奇幽险的自然景观。因此,大明山景区应该以壮族深厚文化底蕴和多民族文化特色为依托,反映出壮族独有的精神内涵,从而向世界营销广西,有效传播壮族文化。  相似文献   

13.
闻一多歌悼孙中山先生的长诗《南海之神》 ,是一篇充满神话浪漫色彩和浓郁的英雄悲剧氛围的奇特作品。诗中的英雄崇拜体现了“五四”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层心理变化 ,这种变化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这种积淀于东方民族历史文化心理中的“东方的英雄崇拜情结” ,与西方的“英雄崇拜”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但闻一多诗中所表现的这种“东方的英雄崇拜” ,却与大革命的时代精神相悖 ,其历史局限性是明显的。这种“英雄崇拜”的延续 ,才是英雄的真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地名是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产物,从泰山的名称及其含义的阐释来看,在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和谐观念有着突出的表现。泰山(或太山、大山)为地、天、人、神等因素的和谐共处提供了一个物质的与观念的符号基础;岱、岱宗则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中以他平他、阴阳相济相承、多样性统一的和谐观念;岱岳、东岳体现了五岳制度下,泰山以五岳之长的身份成为华夏民族宇宙观中世界整齐和谐的空间秩序的山岳表征;而宗教对泰山的多重解释,则表现了泰山文化中多元宗教和谐共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自秦汉以来,五岳列在祀典,为国家祭祀之重要神祇;五岳也是道教的名山灵地,有着自己的祭祀体系。两类祭祀系统最初各行其是,至唐时司马承祯力图将五岳真君列为五岳正真之神,但并未能取代传统国家祭祀之五岳神祇。直至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在东京开封设立五岳观,以五岳之神为奉祀主体,其与五岳所在地国家祭祀的五岳之神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这样,道教五岳神与以儒教为基础的国家祭祀五岳神首次二位一体,融会于一身,完成了道教与儒教五岳神的首次真正完整融合。  相似文献   

16.
纳日碧力戈的研究取向是在人类学和语言学之间 ,他认为目前 ,中国的人类学界缺少“游心” ,也不够宽容。他从学术背景开始 ,阐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外语言学研究的一些理论及其对自己的影响、代表作《姓名论》和《现代背景下的族群建构》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他还介绍了自己在广西田林县所做的田野工作经历以及当地人的生死观、神山崇拜和风水观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地上植被层、林下枯枝落叶层以及林地土壤层三个方面对神山森林的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生态学阐述,结果说明神山森林具有重要的涵养水源作用,是当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绿色水库.  相似文献   

18.
五岳,是我国最富盛名的历史名山,从西周起它们就成为国家稳定东西南北中五方的标志.在我国历年发行的福利彩票中,常能看到五岳名山的雄姿. 五岳首次同时登上彩票,还是在中国福利彩票JC07-13-09-29-07《中华风采·名山大川》中,这套彩票共25枚,其中第5-9枚为五岳,依次为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均采用摄影构图.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大山洞穴的实地考察和勘测资料,着重探讨大洞穴群的形成条件、形态特征和发育规律,并对大山洞穴资源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石头崇拜是一种常见的社会行为。这种行为表现了国人潜在的依赖自然、崇拜生育、敬仰神灵、迷信巫术、向往永恒、注重修身和坚守个性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