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后美国基于强大实力地位的霸权战略和安全目标,是其军事外交发展的动力,决定了其军事外交的规模和收益;美国军事外交充分体现了其价值观和利益观以及特有的安全理念;冷战后美国军事外交的展开,既出于美国推行霸权战略的需要,又受霸权战略本身的制约;美国军事外交深受世界军事变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美国为防止其他国家挑战其霸权地位,逐渐将其全球战略重心东移。朝核问题由于涉及美国核心利益而备受其关注。美国希望利用朝核问题中各国间复杂的矛盾和利益纠葛形成以美国为主导、多国相互制约的均势格局。在实践中通过联合国制裁朝鲜、通过六方会谈形成制度均势和在亚太部署强大军力三种方式构建亚太均势格局。对此,我国应从强化国家间经济联系、利用联合国制衡美国、深化中俄关系三方面入手来制衡美日、美韩同盟。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问鼎国际权力舞台。在霸权护持方式的战略选择中,合法性领导眷护持方式以低成本、高收益的优点成为美国的理性选择。冷战后,美国通过增强观念认同、强化利益认可、巩固制度基础三条途径谋求其霸权在国际社会的合法化。尽管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就现实而言,冷战后美国霸权的合法性程度并不高。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问鼎国际权力舞台。在霸权护持方式的战略选择中,合法性领导者护持方式以低成本、高收益的优点成为美国的理性选择。冷战后,美国通过增强观念认同、强化利益认可、巩固制度基础三条途径谋求其霸权在国际社会的合法化。尽管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就现实而言,冷战后美国霸权的合法性程度并不高。  相似文献   

5.
对于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走向,现在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拜登当选之后,恢复美国的全球领导力成为新政府的重要目标,霸权稳定的说法最近又多了起来。当然,更多的话题还是指向中美之争。仅以美国学界和舆论界为例,修昔底德陷阱被一炒再炒,新冷战话语不绝于耳,地缘政治思维再度兴起,两极对抗似乎已是既定事实。到底应当怎样看待世界格局,怎样判断世界格局的走向?拜登入主白宫,美国单极霸权会卷土重来吗?  相似文献   

6.
后冷战时代美国全球化战略,是美国在雅尔塔体系终结和国际新格局开始之时,经过长期的探讨和摸索逐渐形成的,其目的是确保美国国家利益和全球霸权,因此尽管其间布什政府的“世界新秩序”和克林顿政府“参与和扩展”战略各有特点,各有侧重,但在总体上都有严重缺点,这是美国后冷战时代在国际事务中连遭挫折的重要原因,美国只有放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原则来指导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也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7.
后冷战时代美国全球化战略,是美国在雅尔塔体系终结和国际新格局开始之时,经过长期的探讨和探索逐进形成的,其目的是确保美国国家利益和全球霸权,因此尽管其间布什政府的“世界新秩序”和克林顿政府的“参与和扩展、战略各有特点,各有侧重,但在总体上都有严重缺点,这是美国后冷战时代在国际事务中连遭挫折的重要原因,美国只有放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原则来指导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也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8.
对日政策是美国远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初期,美国对日政策经历了由"扶日抑俄"向"美日对抗"的转变,其基本目标是通过实施"均势战略",确保中国"门户开放",以便利用经济优势,巩固和扩大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霸权。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曾两次在《世界知识》"周边外交新视点"专栏发文,讨论东亚政治安全格局问题(分别见本刊2016年第15期、第17期),论证冷战结束后,东亚政治安全格局实现了重组,出现两重性特点,基本达成战略平衡:一方面,中国的快速崛起和美国的霸权守成构成了东亚区域内在结构性矛盾,但美强中弱的大格局在中短期内不会明显改变,东亚区域的所有重大政治安全问题无不受此基本矛盾的制约。另一方面,中美不发生大的对抗是双方底线,中国主导的多边安  相似文献   

10.
有关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讨论非常激烈,各种名称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文章通过科索沃战争中美国的动机、实力地位和当今国际关系格局以及美国对自身实力地位的认识的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无论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战略有何种表现形式,但是思维模式仍然是“冷战思维”。分析了“冷战思维”阴魂不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和平崛起是中国进入21世纪的国家发展战略,加强海权建设是中国依据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和国家海上周边环境的正确决择。文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了中国海权的选择要服从和平崛起国家发展战略,以及中国海权发展对和平崛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来,美国国内对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冷战后超级大国的定义和作用等问题有不少争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冷战后的世界不是多极的,而是单极的,美国处于这个世界权力中心。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美国已不是超级大国。今年第一期的美国《外交季刊》发表了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和《洛杉矶时报》专栏作家威廉姆·帕夫撰写的文章,题为《给世界大国重下定义》,以下是该文的内容摘要。  相似文献   

13.
析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结束后,美国一改其过去所持的中立立场,开始积极介入南海问题,以从政治、军事上遏制中国,并掠夺南海的石油资源,美国对南海问题的介入,无疑会增加争端解决的难度,使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趋于恶并改变亚太地区原有的战略均势。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后,继承苏联衣钵的俄罗斯实力大为削弱,美国试图趁机挤压并控制苏联遗留下来的“权力真空”地带。9·11事件给美国直接介入中亚提供了一个绝佳“窗口期”,美国借“反恐”的名义顺利地取得在阿富汗及中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开始以阿富汗为中心构筑中亚的霸权体系。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和阿富汗周边地缘格局的变化以及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阿富汗对美国“战略枢纽”的地缘政治价值逐渐弱化。其主要表现为,历经四任总统、耗时20年、死亡2000多人、累计花费近万亿美元的阿富汗战争加剧了美国霸权地位的快速衰落,预示着阿富汗“帝国坟墓”的特性似乎已在美国身上应验。  相似文献   

15.
<正>从历史角度看,军事技术优势是塑造战略和军事优势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西方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垄断,铸造了持续已一个半世纪的军事优势。美国崛起为全球霸权,一个重要依托就是登上军事技术金字塔的顶端。自二战后期以来,以"曼哈顿计划"为代表的技术崛起成为美国全球军事霸权的支柱,美国因而极其重视维持军事技术优势的战略价值,其在冷战期间的两次技术爆发都与争霸有关:一是"斯普特尼克(苏联、也是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时刻"的出现,引起美国对丧失军事技术优势的极度恐慌,激发了其在教育、科技、军事等领域的体系化变革。二是"星球大战计  相似文献   

16.
亚太地区安全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太地区是冷战后世界上相对和平稳定的地区,这种相对和平与稳定与该地区战略关系的稳定性、多边安全合作的发展及质量建军思想的普遍性有较大的关系。安全战略关系的相对稳定与复杂性冷战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国力的衰落和中国国力的迅速增长,形成了美、中、日、俄、欧一超多强的世界力量格局。与此同时,一些地区国际组织和同盟也不断发展,成为牵制这五大国的力量,如  相似文献   

17.
美国当前的全球战略重点:亚欧大陆冷战后至今,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经历了一次大的变革:由冷战时期的“两洋战略”(即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同时遏制苏联的扩张)转变为现今的“亚欧大陆战略”,即以欧洲的北约和亚洲的美日军事同盟为支点,再辅以由美国领导的其他盟国和美国主导的国际体制(或称国际制度)组成的“制度霸权”,维持其在亚欧大陆的“一超独霸”地位,并最终构筑美国领导的全球范围的霸权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南海争执剑拔弩张,美韩在韩部署萨德体系,从南北两个方面引发中国周边局势趋向紧张,导致东亚政治安全格局面临重大挑战。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原有的南北两个三角对峙的局面不复存在,东亚新国际秩序和政治安全格局实现了重组,基本达成战略平衡。一方面,中国的快速崛起和美国的霸权守成构成了东亚区域的内在结构性矛盾,但美强中弱的大格局一时不会明显改变。东亚区域的所有重大政治安全问题无不受此基本矛盾的制约,东亚各国的外交政策也均会受到中美  相似文献   

19.
何征宇 《当代地方科技》2007,(12):166-166,168
东欧巨变,两极世界瓦解,多极世界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然而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仍然对外推行霸权外交,并以人权、民主为借口频频干涉他国内政。意图建立单极世界秩序。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在时代的复杂变化中坚持邓小平的世界格局观,明确指出世界多极化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并在正确认识和分析国际战略环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中国国际战略的理论和政策。开辟了我国外交的新风格。  相似文献   

20.
美国正全力推出国家导弹防御计划(NMD),尽管布什政府一再声称这一计划主要是针对伊拉克等“无赖国家”的,但随着这一计划的进一步发展,势必对中国未来的核战略形成极大挑战。中国在战略方面如何应对,将关系到亚太乃至世界格局的稳定和中国国内的改革开放前景,不能不细察之。美国:包藏祸心许多共和党强硬派认为,正是当年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使得“邪恶”的苏联帝国垮台。在他们看来,冷战结束后建立一个保卫美国的核防御盾,既有重要的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