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静电纺丝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工艺参数与纤维直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静电纺丝方法来纺制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毡研究了质量分数、电压、针孔孔径、纺丝液中LCl的含量、接受距离等参数对纤维直径及离散度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来观察纤维的直径及其形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发现纺丝液的质量分数与纺丝液中LiCl的含量是影响纤维直径最重要的参数。经过优化,纺制出最小直径为98nm的纳米纤维。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自制的可熔融聚丙烯腈(MPAN)树脂的可熔融性及其熔体的流变性能。应用多种测试手段测定了MPAN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AN(丙烯腈单元)含量等。结果表明,MPAN树脂可以在190~220℃熔融挤出,其熔体为切力变稀的非牛顿流体,随温度增加,MPAN树脂熔体的流动性变好;树脂中的第二单体含量增加,MPAN树脂熔体粘度减小,其相对分子质量和AN含量应低于普通纤维级聚丙烯腈树脂。 相似文献
3.
通过电纺丝法制备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分别采用平面铝箔、滚筒、改装滚筒和转盘作为接收装置,并考察其对纤维定向性的影响。使用扫面电镜观察纤维的排列情况,结果表明转盘的定向效果最好,并且随着转速的提高定向性逐渐变好,当转速达到11.5m/s时纤维的定向性最好。为改善微量纤维从接收装置上取下时的断丝问题,考察不同试剂的作用效果,选取甘油作为接收装置表面涂覆试剂,改善纤维取下时的断丝问题,扫面电镜的观察表明微量甘油的涂覆可有效解决纤维从接收装置上取下时由于静电吸附引起的断丝问题。 相似文献
4.
5.
复合增塑剂增塑淀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甘油/尿素/甲酰胺复合增塑剂对玉米淀粉进行增塑处理制成了可塑性淀粉.研究了复合增塑剂中醇和酰胺的配比对可塑性淀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醇/酰胺复合增塑剂可赋予淀粉可塑性,两类增塑剂之间存在着协同效应,最佳协同配比为3/7~4/6. 相似文献
6.
7.
盐对聚丙烯腈静电纺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聚丙烯腈(PAN)/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在纺丝液中添加不同种类的盐LiCl,NaNO3,NaCl,CaCl2来拉制纺丝液的导电性.研究不同种类盐的加入对PAN静电纺丝的影响.不添加盐和加入不同种类盐后配置静电纺丝溶液,发现溶液的导电性的大小排列顺序为: LiCl>NaNO3>CaCl2>NaCl>无盐.盐的加入对溶液黏度与剪切应力影响很小.不同种类的盐加入后纺制纤维的直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LiCl>NaNO3>CaCl2>NaCl. 相似文献
8.
聚氯乙烯(PVC)是我国第二大化学树脂,随着PVC生产过程、内部结构以及产品性能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绿色环保的特殊性能终止剂的要求日趋强烈。本文研究了环氧植物油复合终止剂的配方及其对氯乙烯聚合效果的影响,对PVC树脂的人稳定性、光学性能、塑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PVC聚合后期加入的复合终止剂不仅能终止聚合,而且其中的环氧植物油还能原位增塑PVC,改善PVC树脂的热稳定性、加工性和光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通过静电纺丝制备了平均直径为350nm的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将PAN纳米纤维分别在250,265和280℃温度下预氧化1h后,将它们在1 000℃下碳化得到碳纳米纤维.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对PAN纳米纤维、预氧化后的纳米纤维及碳纳米纤维的形貌、热性能和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AN纤维的最佳预氧化温度为280℃.在该温度预氧化后所得碳纤维的导电性最好,电导率为(13±0.58)S/cm. 相似文献
10.
预氧化阶段是制备活性炭纤维的关键步骤,为了得到均质和力学性能优良的预氧化纤维,采用液相预氧化法制备了聚丙烯腈(PAN)预氧化纤维.研究了PAN原丝在不同时间和温度液相预氧化条件下力学性能的变化,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对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预氧化的时间和温度的增加,纤维的预氧化程度提高,强力降低... 相似文献
11.
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的增塑熔纺,由于聚合物浓度较高,大分子缠结多,纤维超拉伸比较困难,难以达到高强度。采用预热处理的方法,改善了纤维的拉伸行为和力学性能。经WAXD、SEW分析发现,预热处理后大分子网络相互靠近,使片晶厚化,晶粒尺寸变大,而纤维结晶度有所减小,有利于超倍拉伸的进行。这里最佳热处理温度为115~130℃,最佳热处理时间为3~10 min。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推荐用[(r_m/r_c)~2-1]来表征沉淀丝结构的致密性,并通过膨润度、应力-应变及扫描电镜的测定,证实了此法的可靠性,同时揭示了以DMSD为凝固浴的最佳组成。 相似文献
13.
对直接纺PET融体取样制成切片,就切片质量对细旦POY、DTY加工的影响因素作了一些研究。试验发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宽,熔融结晶温度高且切片熔融峰形窄,在直纺生产细旦POY、DTY时易造成纤维超分子结构的不匀,而产生染色不匀。 相似文献
14.
为完善现有大体积混凝土水化温升控制技术,并通过合理应用抑制剂温控措施来降低施工成本,基于水泥水化绝热温升曲线,提出了一种调节绝热温升方程中延迟放热时间的模型,进而控制混凝土掺入不同抑制剂的绝热温升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延迟放热时间为0到3天时,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峰和内表温差呈不断减小的趋势;而在延迟放热时间为5到10天时,由于延迟放热时间的增加,会导致多层浇筑混凝土的热量积蓄;选用延迟放热时间为3天的浇筑混凝土,其温峰与内表温差均能达到温控目标;对于延迟放热时间为1天的浇筑混凝土,若能将入模温度降低1到2℃,也能满足温控要求;本研究所提出的基于水化热抑制剂的混凝土温升调控技术,为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场的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孙揭阳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245-248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BSTR平推流反应器中环氧丙烷水合制丙二醇的反应选择性与反应压力、水比、pH值之间的关系。在CSTR全混釜中测定环氧丙烷水合制丙二醇动力学参数并用计算机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出其动力学关联式,进而研究反应温度对反应选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分布式光纤监测大块体混凝土水化热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布式光纤监测大块体混凝土温度场的变化规律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通过对三峡大坝左厂14坝段,△↓140.56浇筑层混凝土温度的监测,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形象、准确的反映了浇筑层混凝土温度的不同分布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范围,为订正传统的经验模式、数据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强度混凝土水化热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了解高强度混凝土水化热温度的特点,从而为今后同类材料结构的温度控制打下基础,本文采用实测数据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了高强度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在绝热温升和实测温度值方面的区别,论述了水化热温升对高强度混凝土强度发展的不利影响和对高强度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有利影响,并讨论提出了高强度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标准,文章认为,对厚度超过1m的高强混凝土构件,应当采取相应的温度控制措施,控制构件的最高温度不超过70℃,构件内外最大温差不超过30℃。 相似文献
18.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162-166
研究了偏硅酸钠激发矿渣-粉煤灰的水化机理.通过显微形貌探究了在不同碱当量下胶凝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水化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掺入偏硅酸钠可提高胶凝材料的强度,增加浆体中C-S-H含量.此外,掺入8%偏硅酸钠可使水化产物不断增加,浆体内部结构更加致密化,浆体内部微裂纹减少. 相似文献
19.
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水化历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吉兰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2)
通过测定掺聚羧酸减水剂水泥浆体的凝结时间、化学收缩、初期水化放热、抗压强度,同时利用XRD分析,对减水剂作用下水泥水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羧酸减水剂在具有较好分散性的同时具有较强的缓凝作用,有效抑制初期水化,而不影响后期水化.随掺量的增加缓凝时间增长、化学收缩减小,第一放热温峰增强,第二放热温峰延迟和消弱;随掺量增加,水化1d的CH特征衍射峰明显降低,28d的CH特征衍射峰增强,当掺量为w(减水剂)=1.5%时,3d强度降低10%~30%,7d强度降低5%~15%,而28d强度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泥浆的液相电导率、pH值和水化程度三方面讨论了聚羧酸共聚物对水泥水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共聚物对水泥的水化过程有缓凝作用.共聚物的掺量(即聚灰比)越大其缓凝作用越明显,且在其它配方相同时,侧链聚乙二醇(PEG)的分子量不同,对缓凝作用也有影响,掺入的PEG分子量越大缓凝作用越明显.此外,还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验证了聚羧酸共聚物与水泥水化产生的钙离子会发生配位反应,并分析了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水化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