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因其巨厚的新生代盐湖沉积成为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古湖泊演化、气候环境演变以及盐类资源钾盐勘探开发的热点地区之一。而磁性地层年代学是这种长尺度湖相沉积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定年方法。总结了早期柴达木盆地各个沉积中心的磁性地层结果,详细描述了近年来已发表的最新3个千米钻孔的磁性地层年代成果,包括柴达木盆地西部大浪滩沉积中心的梁ZK02孔和梁ZK05孔、察汗斯图拉沉积中心的SG-1孔。根据新的磁性地层年代结果,重新厘定了柴达木盆地西部沉积中心的第四纪底界深度,并为探讨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气候变化、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和新型的砂砾层卤水资源提供了精确的年代制约。  相似文献   

2.
洞庭盆地第四纪气候演变的沉积物地球化学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洞庭盆地安乡凹陷东南部两护村ZKC1孔上新世末—第四纪沉积物的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以及粒度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洞庭盆地第四纪气候演变。曲线协变性及相关系数表明,ZKC1孔沉积物化学蚀变指数(CIA)与Cr、Ga、V、Nb、Be、Li、Sc、Th等微量元素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从陆相沉积物CIA及微量元素含量与温度和湿度正相关的概念出发,结合其他资料,重塑洞庭盆地第四纪气候演变过程:早更新世为冷干→暖湿→冷干→暖湿,中更新世为冷干→暖湿→冷干—温湿→暖湿,晚更新世为寒冷→温湿→寒冷,全新世总体为温湿—暖湿。这一结论与ZKC1孔孢粉组合特征反映的气候演变过程及中国东部第四纪气候演化基本吻合,说明沉积物CIA和微量元素含量较好地记录了第四纪气候演变信息。相关性分析表明洞庭盆地沉积物粒度对CIA无明显影响;CIA与沉积物粘土含量呈弱的正相关关系,应与湿热气候条件下有更强烈的风化和更多粘土矿物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从孢粉推测上海地区晚第四纪以来的植被、环境演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上海地区斜土路2号孔晚第四纪地层的孢粉研究,划分出了晚第四纪8个孢粉组合带,并结合邻近钻孔孢粉研究资料,恢复了该区植被演替、气候波动的六个阶段,这种气候波动不仅与世界性气候变化一致,而且其波动曲线也与海平面变化相吻合,从而为本地区进行地层年代划分和对比提供可靠的证据,为本地区晚第四纪古植被、古气候、古环境的重建提供了丰富的孢粉学资料。  相似文献   

4.
论文从当前内旋挖钻机在桩基工程中的运用情况出发,针对不同地层、不同直径桩孔分析对比,得出在常见地层(砂屡、土层等第四纪Q1地层)中优化钻进参数,最后结合笔者所经历多个旋挖钻进成孔工程,分析了在具有一定抗压强度地层中使用旋挖钻进成孔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旋挖钻机局部改进方案井提出阶段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野外观察、钻孔资料、孢粉分析、~(14)C测年资料及邻区地层对比,研究调查区第四纪沉积特征及地层划分,根据第四纪沉积物的资料,追溯本区自早更新世以来的古地理环境特征及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层序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289口钻孔资料的分析,以下切河谷底部的侵蚀面及河间地古土壤层顶面为层序界面,据此将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划分为三个层序,古河谷和古河间地的层序界面埋深相差较大,但所划分的三个层序在横向上可以进行对比,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存在古河谷相序和古河间地等两类相序以及四种层序组合方式,其中三期古河谷充填层序具有套叠式结构,证明古河谷的发育具有继承性,且规模逐渐缩小,长江晚第四纪古河谷经历了“下切—充填—海泛—三角洲进积—再下切”的周期性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新近纪-第四纪地层发育沿海地区,开展地层对比划分以及沉积特征研究,对于恢复古沉积环境、指导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和地质灾害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选取海南岛北部海口江东新区内264个200 m以浅地质钻孔,以新近纪-第四系沉积环境与地貌、岩石地层划分标准为指标,结合微体古生物、光释光测年等分析手段,系统分析海口江东新区新近纪-第四纪地层的分布范围、岩石组合和结构特征,建立起江东新区新近纪-第四纪标准地层。在平面上划分出滨海堆积平原Ⅰ区、三角洲平原Ⅱ区、河流阶地Ⅲ区、冲积平原Ⅳ区、火山岩台地Ⅴ区共5个一级地貌-地层区,结合纵向地层特征进一步划分了21种地层组合序列,拓展了区域第四纪地质应用研究,有利于提升海口江东新区内水工环调查精度和研究深度。  相似文献   

8.
在岩心实验、物性实验、压汞实验、核磁共振实验等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试采资料,对X区块主要目的层H2~H6层位储层特征及分类评价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储层岩性以细砂岩为主,岩石成分以石英含量居多;储层以低孔低渗、特低孔低渗地层为主;孔隙结构中岩石孔隙喉道对储层渗流能力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可动流体饱和度、可动流体孔隙度受储层物性的影响较大。根据储层特征,提出了孔渗关系图谱,用于描述地层流体分布特征与地层孔渗关系。应用K-means聚类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利用Fisher线性判别方法建立了储层类型判别函数,应用效果与测井资料符合程度高。储层分类方法可为寻找研究区相对优质的储层位置提供依据,为其他区块勘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北地区黄土及第四纪地层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沉积学、古地磁学、同位素年代学、微生物学及构造地貌学等学科,结合区域地层对比,对中国西北地区黄土及第四纪地层和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较为广泛、系统和深入的多学科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在更新世地质事件及发生年龄、典型风成黄土及形成下限、新疆西域砾岩时代归属、西北地区第四纪下限、黄土地层中的微生物及地质意义和新构造演化性质等第四纪地质的前沿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0.
孤北古1井上古生界煤成气藏成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孤北古1井的气藏特征及成藏过程。方法对孤北古1井的生、储、盖条件进行地质分析,用模拟实验分析天然气的运移、聚集规律,结合两者综合分析孤北古1井的成藏特征。结果孤北古1井烃源岩主要为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的煤系地层,储集层主要为上古生界的上、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砂岩,为低孔低渗储层,气藏为低幅背斜圈闭气藏;孤北古1井烃源岩与储集层空间分离,断裂是天然气从烃源岩向储集层运移的主要通道。结论孤北古1井成气期主要在第三纪末—第四纪的沉降埋藏期,由于断裂和裂缝的产生使天然气从烃源岩中运移出来,并通过断裂和裂缝运移至构造高部位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1.
南京地区第四系主要地层类型及分层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京地区地形地貌复杂,第四系分布变化大,在归纳南京地区第四纪沉积环境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地貌和地质单元的地层层序特征。根据地层的成因和工程性质,结合国家规范中的地层分类原则,提出了统一分层的方法和统一的地层代号,将该地区第四系划分为填土、新近沉积土、一般沉积土和老沉积土等4个大层和若干亚层,同时提供了各层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典型剖面。对今后的勘察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秦岭东段红色盆地地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认为随着古生物资料的不断发展和丰富,秦岭东段一些红色盆地中的地层可以明确的划分为下白垩统、上白垩统、第三系古新统、始新统、中新统、上新统及第四系。它们多能与其他地区的相关地层进行对比,此外,还可根据地层的发育情况,推断盆地发育史及各时期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从沉积相和沉积韵律;孢粉分析与气候期;古地磁变化和C~(14)测年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划分本区的第四纪地层。文章系统地总结了第四纪各地层的特征及其分布变化规律,这为今后从事该项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查明银川平原浅层地下水中氟的来源,采用浸泡释放试验对平原松散沉积物中氟的释放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碱性还原环境中有利于氟的释放,释放量的大小与岩性及同释放的其它离子成分密切相关。总体而言,第三系地层中氟的释放量大于第四系地层,其中红色粉砂岩的释放量、释放速率最大;在释放过程中,与同时释放的钠、硫酸根离子呈正相关,与钙、镁离子呈负相关,当电导率<500μs/cm时,各离子对氟的释放影响不明显,当>500μs/cm时,则随释放的优势离子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饶峥  刘晓东  刘帅  龚志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5):10170-10176
内蒙古塔木素地区地处中蒙边境,位于阿拉善右旗,是高放废物粘土岩处置库的预选场址。预选区内大部分地区被第四系地层覆盖,发育多条断裂构造,断裂构造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对于预选区有利地段的最终确定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塔木素地区北部靠近控盆断裂的塔木素断裂为研究对象,利用光释光定年技术研究该断裂晚第四纪的活动性。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发现塔木素断裂东段错段一条干枯的河流,我们对河流阶地采集光释光样品,测得光释光年龄为56.8±5.2ka,结合河流阶地的高程曲线可以看出塔木素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性弱。  相似文献   

17.
第四纪沉积物常用测年方法及其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沉积环境与成因的不同,第四纪地层的岩性、成分、结构和厚度在短尺度空间范围内可能发生明显的变化,地表松散沉积物在自然营力的作用下容易受到剥蚀、搬运和再沉积;在气候变化、生物活动、特别是水的作用下,其化学成分和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因此,第四纪地层不仅在空间上复杂多变,而且其组成、岩性等也随时间变化。本文讨论了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测年问题,对各种测年方法适用的测定对象与测年范围作了分析和对比,力求获得最接近于地层沉积年龄或地质事件发生年龄的数据。  相似文献   

18.
The result of measurements and analyses on magnetic fabrics data for the late Quaternary core at Caoyangxincun in Shanghai shows that abrupt changes of magnetic fabric curves coincide with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 marine strata and underlying stiff clay. Littoral, neritic, subtidal and tidal flat facies in the marine strata have distinct magnetic fabric characteristics. The curves of the parameters,K, P, L, q, display clear boundaries between various facies, which could serve as a new method for the stratigraphic sub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