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日本大地震后出现"结婚潮"现象。这不禁让人想到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香港的陷落,成就了主人公范柳原和白流苏的姻缘。  相似文献   

2.
由电影《倾城之恋》入手,结合小说文本,分析了隐藏在白流苏与范柳原真假爱情背后的张爱玲关于爱情的观点态度,即张爱玲消解了“纯爱”,重构了饮食男女的爱情,真实地写出了“不彻底”人物的爱情现状,体现了张爱玲对于人性的探讨与剖析。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在小说里编织了沪港百余年来男男女女悲欢离合的爱恨情仇,给世人展现的是一个神秘色彩的传奇世界。读张爱玲的小说会有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小说故事发生的情境,人物细腻微妙的情感体现的淋漓尽致。张爱玲仅用一维的文字即展现给人以多维空间感,奥秘何在?本文以《倾城之恋》为例试做一番探析。  相似文献   

4.
丁莹 《科技咨询导报》2009,(30):241-241
张爱玲小说中所表现的苍凉意味一贯为人称道,本文从意象角度对她的《倾城之恋》进行解读。文中分析到的意象有胡琴、墙、空房、风等,这些意象共同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那就是人生是苍凉的。  相似文献   

5.
《倾城之恋》是被解读次数最多、内涵较为丰富的张爱玲小说之一。本文根据再次阅读的新体验,以文本细读方式,从“城”的多重意象的阐释切入,分析主人公内心世界的隐秘渴盼,归结两人爱情追逐背后的症结所在,探寻张爱玲创作这个爱情故事的复杂、微妙的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6.
挖掘人性的最深处──谈张爱玲的短篇小说中文系921班李学红一张爱玲的短篇小说,从《沉香屑·第一炉香》开始,先后有《金锁记》、《倾城之恋》、《茉莉香片》等10多篇问世,大致创作年代在1943年至1949年间。其短篇描写的多是“普通人的传奇”。作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女作家的小说创作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共同特点,即:她们都把笔力集中放在表现时代女性的命运方面。在看似从容超脱实则深深进入地描写疯狂世界里的女性疯狂这一点上,张爱玲可以说是第一个。作为一位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张爱玲的小说以她独特的象征手法、丰富的意象、淋漓尽致的心理剖析和纯熟的语言技巧,塑造了四十年代中西文化媾合下产生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并由此深刻挖掘了产生这一历史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本文仅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内涵与意蕴作一初步探讨。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开始于四十年代沦陷区的上海文坛。1943年以后的三、四年是她创作的旺盛期,在这期间产生了《金锁记》、《倾城之恋》、《传奇》等优秀小说;1949年后发表《十八春》、《小艾》;1952年迁居香港,发表《秧歌》、《赤地之恋》;1955年定居美国,又有《五四遗事》、《怨女》问世。纵观张爱玲的小说,她多以四十年代旧中国的沪港洋场社会为背景,描写在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相冲击、媾合下,一些特定的女性的惘怅、悲苦、疑惑、无奈,甚至心理的畸形与变态,从抽象的哲学意味上对人性进行探索,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中包含着她对生命本体、人生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是我国20世纪40年代红得发紫的女性作家。她的小说主人公大多是一些带有古典美感的女子,这些女子或美丽,或精明,但无一例外的是,在作者的笔下这些女人显得那么的悲惨和凄凉,她们在人生旅程中充满了挫败感。《倾城之恋》主人公白流苏就是这样的女性,她由最初女性意识觉醒到抗争再到最终不得不面对虚伪婚姻,演绎了完整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9.
从男女之间的婚恋关系可以判断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鲁迅《伤逝》的子君、张爱玲《倾城之恋》的白流苏、安宁《试婚》的宝贝的婚恋史,构成了一部女性争取独立的艰难史。在女性争取独立的征途中,既需要女性提高自身素质,拥有独立的经济地位,也需要社会做出很多改变。  相似文献   

10.
《倾城之恋》和《不谈爱情》的叙事风格不同 ,但它们的叙事又是殊途同归的。从叙事结构主干来看 ,两则故事的核心部分几乎一致 ;而它们所传示出的“人生经验的本质和意义”都是对世俗生活的认同。“贵族才女”张爱玲与有“小市民作家”之称的池莉都“参悟了‘庸俗’”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古代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水浒传》在1998年被中央电视台改编拍摄成为同名电视剧。该剧主创者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对李逵这一形象进行了相对深入的塑造,并通过人物嗜杀色彩的有意淡化、喜剧色彩的特意强化及女性形象的独特烘托等不同方面来使该形象更显丰满、立体,较好地体现了改编创作中忠实性与创新性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2.
自《春秋》中出现有关赵氏家族的记载,“赵氏孤儿”的故事历经无数文人、艺人的改编和演绎,迄今已有多个版本。日本净琉璃歌舞伎《菅原传授手习鉴》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中国“赵氏孤儿”故事的题材,吸收了中日两国中有关“赵氏孤儿”历史典籍的精华,并受到日本本土文化的影响。《赵氏孤儿》在欧洲的传播也对日本产生了一定的间接影响。近年来,《赵氏孤儿》这部传统戏剧及其故事也逐步通过影视、网络等多种手段继续传往日本。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与文艺形式日渐融合,余华的经典小说《活着》先后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活着》以及电视剧《富贵》。这三种不同的文艺形式(小说文本、电影和电视剧)在细节处理和主题关注上都有各自的特色。论文从宏观方面探索和分析改编后的电影、电视剧与原著的巨大差异,提出不同的艺术形式各有新意,这是因为三种艺术形式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所要传达的情感、观念侧重点不同,影视艺术形式在对小说原著进行改编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删汰繁芜、去粗取精。  相似文献   

14.
影视剧和小品中出现的东北方言多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向观众展示出一种独特的语言风貌。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赵本山影视剧和小品中的语言主要运用了谐音析字、摹绘、省略、激问等4种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前从产业经济的角度看,影视业是比较成功的,但是从满足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影视产品还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认识功能和教化功能还十分薄弱。本文提出创建"影视未来学"、"影视战略学"、"影视预测学"、"情景未来学"、"情景预测学"和"科学预测影片"、"科学预演影片"等,力图利用影视的预演手段,实现和增强影视的认识和教化功能,推动创意产业和学术研究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新闻节目对画面的后期编辑与制作有着很高的要求,新闻的主旨及所要表达和传递的意义都要经过后期编辑的过程呈现给观众。而在电视新闻的后期编辑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从电视新闻画面的选取及画面编辑的时空限定等方面,阐述了蒙太奇意识在电视新闻剪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借鉴经济学中研究居民消费结构趋势的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来间接把握我国电视观众注意力资源的分布,进而结合观众消费需求的变动趋势分析当前我国电视内容生产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手机电视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方式。“广播”模式业务质量有保障、成本低,但盈利方式单一、互动能力弱;“点播”模式发展协调、新业务开发能力强,但业务质量差、频率资源占用多。两者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互补性,两者的“整合”模式成本更低、收入来源更广、系统效率更高,是手机电视运营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网改造的完成和一户一表的实施,用电客户数量迅速增长,为了使不同类型的客户更加方便快捷地缴费,山西省电力公司开发了有线电视缴费方式,极大地方便了用户。详细介绍了有线电视缴费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包括有线电视缴费平台的功能、家庭有线电视缴费平台的总体架构及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0.
电视节目会话因其娱乐机构目的、场景时空、话语互动机制等制约,表现出一定的强制性和策略性。基于现场录音真实语料采用会话分析法,对央视节目《实话实说》主持人会话结构类型和分布统计分析后发现:发问一答话相邻对虽是电视节目会话的典型结构,但由于主持人身份特殊以及对前一话轮信息把握程度不同,其会话结构呈现不同类型和分布;其中主持人探问型和澄清型问话运用最频繁,可对后续话轮起到很好预设功能,推进会话按其预设进行,说明这种话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强制性和策略性,这对于娱乐节目的话语结构互动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