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
产碱假单胞菌NCIB9867株(P25X)能够通过龙胆酸途径降解芳香烃.研究显示P25X在龙胆酸途径可能产生一组同工酶-其中一种酶是保守型,另一种则为严格诱导型表达.龙胆酸降解途径主要的酶是龙胆酸加双氧酶(GDO),它促进芳香环的裂解,产生顺丁烯丙酮酸,并通过一系列的反应最终进入TCA循环.目前,仅有保守型的龙胆酸加双氧酶及其下游片段被克隆.P25X的衍生株SNZ28,它的龙胆酸加双氧酶的基因(GDOI)被链霉素/奇霉素抗性基因所打断.本研究运用二维蛋白电泳法分析降解菌株SNZ28的蛋白提取物,并用考马斯亮兰染色鉴别.经软件比对分析,由龙胆酸诱导与无龙胆酸诱导菌株的蛋白表达提取物存在明显的蛋白质表达差异,其中有15个蛋白质点被识别.这一结果为诱导型龙胆酸酶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吡啶为唯一碳源、氮源,采用吡啶质量浓度每代递增(0.1,0.2,0.3,0.4,0.5g/L)的5代富集培养方法,从3头骆驼消化道分离筛选吡啶降解菌株,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高效降解菌株对吡啶的降解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共获得3个属22株吡啶降解菌,其中瘤胃7株,归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和产碱菌属(Alcaligenes sp.);肠道15株,归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芽孢杆菌属和产碱菌属.筛选获得的菌株都可以较好地降解吡啶,其中1株产碱菌(KF641851)经96h,1株芽孢杆菌(KF641839)经108h能够将吡啶(0.4g/L)完全降解.研究显示骆驼消化道在有氧条件下可培养降解吡啶微生物种类不丰富,肠道菌种类和数量较瘤胃多,其优势降解菌归属为产碱菌属.研究提示骆驼消化道可能蕴藏着可降解吡啶的微生物,本研究可为研究动物消化道微生物降解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动物源微生物在生物治理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类产碱假单胞菌杀虫蛋白对蝗虫具有较强的杀伤力,在pH6.0 ̄10及40℃以下,杀虫蛋白的活性是稳定的。该蛋白对胃蛋白酶敏感,对胰蛋白酶不敏感,不具溶血性。  相似文献   

4.
一株鸭源恶臭假单胞菌16S rDNA的序列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病鸭翅静脉无菌采集抗凝血,直接镜检和姬姆萨染色镜检,微生物感染呈阳性.从血液中分离出该微生物,用细菌16SrDNA通用引物扩增出约1500bp的条带,经DNA测序得到一条长1499bp的16SrDNA序列,与GeneBank已提交的序列进行BLAST相似性搜索表明该微生物应归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并用DNAStar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显示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同源性最近,首次发现恶臭假单胞菌可能感染家鸭.  相似文献   

5.
MALDI-TOF MS对草莓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黏质沙雷氏菌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 MS)在草莓微生物风险监测的应用价值,确定草莓的危害识别微生物及其特征,采用选择性培养方法对50份草莓样品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黏质沙雷氏菌进行分离,MALDI-TOF MS对分离微生物进行鉴定,应用SARAMIS Premium软件对这2种食物感梁性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图谱进行分析和加权修正。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在草莓中的检出率为18%,黏质沙雷氏菌检出率为20%,实验获得草莓中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完全拟合特征峰12组,标识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差异较大;获得草莓分离黏质沙雷氏菌完全拟合特征峰有8组,标识峰加权聚类分析结果可认定分离的2株黏质沙雷氏菌同源。MALDI-TOF MS方法可标识草莓分离微生物的蛋白质特异性特征,且对微生物的溯源及特异性分析有一定优势,表明其在农产品复杂微生物环境中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将沼泽红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细黄链霉菌、维氏硝化杆菌和粪产碱菌固定在同一载体上,构建简单的人工微生态系统,并研究其对养殖水体的脱氮作用.结果表明,固定化微生物对养殖水体脱氮效果良好,对氨氮、硝基氮、亚硝基氮的降解率可达85.0%、79.3%、87.3%.  相似文献   

7.
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pseudoalcaligenes)是刘世贵等人从自然罹病死亡的蝗虫体内分离到的一株病原菌[1],为一种新发现的昆虫病原微生物.该菌代谢产生并分泌到胞外一种杀虫蛋白,对蝗虫具有较强的致死作用,是细菌灭蝗剂的主要成...  相似文献   

8.
两株石油降解菌的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利用正交试验法对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ZL13和产碱菌Alcaligenes sp.ZL21两株原油生物降解菌株的降油影响因素和最优降解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气质联用方法分析两株菌对原油不同组分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影响两株菌降解的重要因素是原油浓度和温度;在最优降解条件下,菌株ZL13和ZL21的7d原油降解率分别为72.68%和73.10%;菌株ZL13和ZL21对原油大多数组分都有较高的降解能力,ZL21的降解效果要略优于ZL13。  相似文献   

9.
10.
分离一株新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进行生物学特征分析,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了解该噬菌体与其他假单胞菌噬菌体之间的亲缘关系以及它的潜在应用价值.利用双层平板法分离纯化噬菌体,利用酚氯仿抽提基因组,利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基因组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分离到一株新的烈性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SRT6,其基因组全长91 364bp,G+C含量49.3%,存在18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其中的96个与已知功能的蛋白质具有相似性,无tRNA和tmRNA.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噬菌体SRT6属于一个新物种.分离鉴定出一株烈性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SRT6,并发现它属于一个新种噬菌体,为未来利用噬菌体治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产碱假单胞菌NCIB 9867株(P25X)能够通过龙胆酸途径降解芳香烃.研究显示P25X在龙胆酸途径可能产生一组同工酶-其中一种酶是保守型,另一种则为严格诱导型表达.龙胆酸降解途径主要的酶是龙胆酸加双氧酶(GDO),它促进芳香环的裂解,产生顺丁烯丙酮酸,并通过一系列的反应最终进入TCA循环.目前,仅有保守型的龙胆酸加双氧酶及其下游片段被克隆.P25X的衍生株SNZ28,它的龙胆酸加双氧酶的基因(GDO I)被链霉素/奇霉素抗性基因所打断.本研究运用二维蛋白电泳法分析降解菌株SNZ28的蛋白提取物,并用考马斯亮兰染色鉴别.经软件比对分析,由龙胆酸诱导与元龙胆酸诱导菌株的蛋白表达提取物存在明显的蛋白质表达差异,其中有15个蛋白质点被识别.这一结果为诱导型龙胆酸酶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多环芳烃是一类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物,微生物的降解是PAHs去除的主要途径。介绍了多环芳烃性质及目前国内外研究状况,以及降解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阐述了三大因素:微生物活性、基质和环境因予等对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的影响,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的机理;并对今后的几个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Rieske型芳香环双加氧酶是含有Rieske[2Fe-2S]中心的多组分酶系统,能够催化多种反应,在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和化学品绿色合成领域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Rieske型芳香环双加氧酶依靠还原酶、铁硫还原蛋白及末端氧化酶的铁硫中心进行电子传递,利用氧气实现芳香烃类化合物的立体选择性羟化双加氧反应。该类酶具有广泛的底物谱、高度立体选择性等特点,在芳香族污染物降解、环境微生物修复以及手性化合物合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现代生物催化理论与应用热点研究对象之一。本文总结了微生物Rieske型芳香环双加氧酶的结构组成、催化机制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气相色谱法测定气溶胶中的烃类有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仪对北京市的气溶胶样品中的烃类有机物质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利用大流量的大气颗粒物采样器,收集大气气溶胶样品于石英滤膜上,每24 h更换一次滤膜。样品首先用二氯甲烷进行超声波萃取,萃取液通过氧化铝-硅胶层析柱进行分馏。用气相色谱对烃类有机物中的烷烃和芳烃馏分进行分析。检测出样品中包含C12-C25的正构烷烃及16种优控多环芳烃及其含量。同时对实验条件的选择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新的方法, 用于富集苯并[a]芘耐受菌株。该方法使用多孔介质脱脂棉作为载体, 从连续流动的流体--下水道污水中富集菌株。利用介质截留法、富集培养法等理论, 为富集目标微生物提供了最佳条件。以苯并[a]芘为唯一碳源和能源, 从下水道沉积物中分离、筛选出4株苯并[a]芘耐受菌株, 其中一株能在20天内将40 mg/L的苯并[a]芘降解28.7%。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部分生理生化特征分析, 鉴定该菌株为Acinetobacter sp. Bap30。这是不动杆菌可降解苯并[a]芘的首次报道。添加其他碳源和低分子量多环芳烃--菲作为共代谢底物, 研究菌株的共代谢作用。研究结果对石油污染的土壤或者焦化废水等工业污水中的高分子量多环芳烃--苯并[a]芘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芳烃氨氧化反应催化剂的研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芳烃氨氧化反应催化剂的载体、活性组分和制备方法 ,以及国内芳烃氨氧化反应催化剂的研制情况。  相似文献   

17.
以十六烷基间二甲苯磺酸钠为表面活性剂, 分别以苯、 萘、 菲、 芘为芳香烃相, 采用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研究芳香烃相改变对芳香烃/水界面性质的影响, 并分析界面厚度、 界面生成能、 界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分子与芳香烃分子间的径向分布函数和配位数以及芳香烃相与水相的扩散系数. 结果表明: 当芳香烃相为菲时, 界面厚度、 界面生成能和配位数最大; 界面张力及芳香烃相与水相的扩散系数最小, 具有较好的增溶和相容性, 但洗脱速率最慢.  相似文献   

18.
Ajami D  Oeckler O  Simon A  Herges R 《Nature》2003,426(6968):819-821
The defining feature of aromatic hydrocarbon compounds is a cyclic molecular structure stabilized by the delocalization of pi electrons that, according to the Hückel rule, need to total 4n + 2 (n = 1,2, em leader ); cyclic compounds with 4n pi electrons are antiaromatic and unstable. But in 1964, Heilbronner predicted on purely theoretical grounds that cyclic molecules with the topology of a M?bius band--a ring constructed by joining the ends of a rectangular strip after having given one end half a twist--should be aromatic if they contain 4n, rather than 4n + 2, pi electrons. The prediction stimulated attempts to synthesize M?bius aromatic hydrocarbons, but twisted cyclic molecules are destabilized by large ring strains, with the twist also suppressing overlap of the p orbitals involved in electron delocalization and stabilization. In larger cyclic molecules, ring strain is less pronounced but the structures are very flexible and flip back to the less-strained Hückel topology. Although transition-state species, an unstable intermediate and a non-conjugated cyclic molecule, all with a M?bius topology, have been documented, a stable aromatic M?bius system has not yet been realized. Here we report that combining a 'normal' aromatic structure (with p orbitals orthogonal to the ring plane) and a 'belt-like' aromatic structure (with p orbitals within the ring plane) yields a M?bius compound stabilized by its extended pi system.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在 MR-GC80微型反应器上对几种改性 ZSM-5分子筛作为甲醇转化汽油催化刺的评价。结果有:a)磷改性 ZSM-5分子筛催化剂具有气相产物中烯烃含量增多,而油相产物中,芳烃产物含量减少。b)镍改性 ZSM-5分子筛催化剂使气相产物中烯烃含量有所降低,而在油相中碳数较大的组份(包括芳烃)的含量增大。c)锑改性 ZSM-5分子筛催化剂可减少低碳数烃类在油相中的比例。d)稀土金属(镧、鈰、钍)改性的 ZSM—5分子筛催化剂可较明显地抑制了油相产物中芳烃的比例,尤其是钍改性的分子筛催化剂在二甲苯的三异构体中对二甲苯的比例可高达52.4%(GC 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