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心雕龙》中的《知音》是一部伟大的文学批评论著。作者刘勰认为知音难遇既有批评者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客观上,文学批评具有复杂性,缺乏客观标准。主观上,批评者往往存在"贵古贱今"、"祟己抑人"、"信伪迷真"和"知多偏好"等心理偏差。为了避免文学批评中的种种偏差,刘勰提出批评者应圆照而博观,具体应做到"六观"。如此,才能成为作者的知音。  相似文献   

2.
刘勰提出的审美鉴赏理论“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指明了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主要区别,这一观点成为我国重要文学批评理论的方法。究其渊薮,孟子的“以意逆志”说开创了读者中心论的先河,《淮南子》、《文赋》进一步阐发,直至刘勰的《文心雕龙》方初具规模,后经钟嵘、宗炳等人努力,终于形成我国独具一格的文学批评标准“味外之味”。  相似文献   

3.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无论是论鉴赏还是论批评,他都十分关注接受主体,并非常重视接受主体──读者的关键作用。为了纠正不良的心理偏向,刘勰提出了接受主体必备的条件──“博观”,即“操千曲而后晓音,观千剑而后识器”。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文心雕龙》中《序志》、《知音》等具体篇目入手 ,内在地疏理出刘勰的文学批评意识 ,指出从这个角度入手 ,《文心雕龙》应为一部文学批评的巨著  相似文献   

5.
刘勰认为乐府是"诗"与"声"的合一,要以雅乐来配歌辞,从而达到观风识礼的目的.对于刘勰的乐府观,后人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解.联系刘勰生活的时代,试图对《乐府篇》作具体的阐释,并与其诗歌观进行比较,从而对其乐府观有一个客观认识.  相似文献   

6.
《心雕龙》中的诗歌批评自成理论体系,其一是《明诗》篇中对诗歌抒发情志的特征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其二是《情采》篇中强调诗的缘情审美特性,提出“为情造”,达到诗歌创作中情理并存、情志并重的状态;其三是《知音》篇中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诗歌批评鉴定理论,对诗歌鉴赏的主体和客体诸方面因素作了细致的分析;其四是《神思》、《隐秀》篇中对诗歌意象的深入探索,指出诗歌的特点就在于意存象中、隐在秀中,主客观相通,物我交融等,这些都是刘勰对中国诗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唯物辩证法观点对刘勰的批评鉴赏方法──"六观"说作了深入细致的阐释。认为刘勰"六观"说是一种对文章体制、风格、情志与辞采、继承与创新、文风、引事引言及音律等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立体透视的充满辩证法意味的批评鉴赏方法,它对我们当今建构全面完整的批评理论和客观全面地评价作家作品,仍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诠赋》篇是刘勰《心雕龙》体论中最为重要的一篇,本拟对刘勰追溯赋体发展史的一系列见解进行评价与阐释;对其将赋体分为“鸿裁”与“小制”两类的合理性与不足处进行揭示。通过解读,认为刘勰的赋体观充满了矛盾,这种矛盾导致了《诠赋》篇的不和谐性,但刘勰对待具体的赋体作品能坚持艺术尺度已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9.
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是一篇历代作者通论,是刘勰的作者批评观最集中体现的文学批评篇章。刘勰的作者批评抓住“才略”来确定其批评思路、指导思想、标准和原则,从而确定作者批评以“气”论文、以“才性”论文、以个性论文的指向;同时又拓展“才略”批评的视域,将“才略”放置在社会、历史、时代环境中辨析作者与社会的关系,从而使“才略”作者批评具有方法论、批评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使用了"江山之助"一词,第一次提出了文学批评中的地理环境论.刘勰认为,山林皋壤是影响诗人创作的重要因素,可以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这一理论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有着时代的、理论的和实践的前提和条件.刘勰的论述非常简略,但对后世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罗胜芩 《科技知识动漫》2007,(2X):98-98,104
面对今天讨论热烈的语文阅读教学,文章以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中的六观法:一观宫商、二观置辞、三观事义、四观位体、五观奇正、六观通变为依据,探讨阅读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重点讨论的是如何正确鉴赏文学作品的问题。然而他对于文学鉴赏问题的论述,客观上也反映了他对文学创作的认识与要求:文学作品俨然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创作必须蕴含创作主体的性情和心灵,作品在外部风貌上要达到“文”与“质”的统一,同时在作品内容上也要体现出“文”与“情”的统一和“文”与“心”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自然象喻批评作为象喻批评的种类之一,是将山川、河流、天地、虫鱼、鸟兽、草木等自然之物与文学的本质、特征、创作、鉴赏类比,运用自然物象来进行文学批评。在《文心雕龙》中刘勰较为系统地运用自然象喻批评方法对文学作品本身、作家文学鉴赏创作、文学与世界关系等问题进行说明研究,探讨其象喻批评方法的运用规律,发现其多用草木、天地、气候、四时之喻,进而构建了一系列诸如"根"、"气"、"风"等文论术语,形成了一套以自然象喻批评为基础的文论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是中国中古时期一部伟大的理论批评著作,贾谊是汉初文坛的杰出代表,其人其文具有永恒的魅力。刘勰在《辩骚》《诠赋》等十四篇中对于贾谊的文学创作做了多方面的评价,特别在《哀吊》《体性》《才略》三篇中重复运用"清"字来评论贾谊的文风。知人论世并结合刘勰审美理想中"清"的意蕴,贾谊"清"之文风主要呈现在其文语言明晰省净和其人性情清正真挚这两方面,而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和以《楚辞》为代表的楚地文化对他的思想及"清"之文风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谐隐》篇是《文心雕龙》文体论论有韵之文的最后一篇,刘勰以专篇的形式给予了谐辞、隐语应有的地位。在谐隐之风颇为盛行的魏晋南北朝,刘勰在注意并认同它们的基础上,详细介绍并分析了谐辞与隐语这两种文体。由此,我们可以窥见刘勰对民间文学持有的态度,这关涉到《谐隐》篇的意义问题,从而也从客观上突显出《谐隐》篇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知音》的篇名内涵,理论贡献与局限等方面对其进行初步分析,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鉴赏与批评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刘勰《文心雕龙》为例,分析了六朝文论在批评态度与批评方法两方面与当下文学批评的不同,指出运用六朝文论进行作家作品评论对于当下文学批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两个重要范畴。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在总结前人对"言"、"象"、"意"关系的哲学讨论和文学艺术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在《文心雕龙》中首次提出了具有美学意义上的"意象"观点。刘勰的"意象"观不仅丰富了前人"意象"理论的内涵,也开了魏晋南北朝讨论"意境"理论的先河,并为促进中国古典"意境"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以马丁等人的语言评价理论为框架,对15篇《中国日报》社论语料观察与分析,探讨《中国日报》社论中的鉴赏种类、实现方式,分析"鉴赏"评价资源在英语社论语篇中的总体分布模式,以及社论引言、背景介绍、论证、结论各部分中鉴赏资源的篇章分布模式。结果表明,鉴赏性评价集中于新闻事件或人物的"品质"和"影响",且鉴赏资源在社论论证部分,"价值"鉴赏资源在社论"结论"部分分布相对集中。语义评价主要围绕词汇系统来揭示或引唤针对新闻事件及其价值的各种鉴赏意识,且表述形式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20.
刘勰的《文心雕龙》重“求实”,主要体现在讲求实证,合乎实际,提倡实践,注重实质四方面,这是与刘勰的社会责任感相关的,这种“求实”的态度品格为后代文学批评树立了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