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选用我国南方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us)的蝌蚪,通过研究废旧电池浸出物对蟾蜍蝌蚪致死率的影响,表明蝌蚪对废旧电池渗出液十分敏感;半致死浓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为今后的生物监测提供可靠的半致死浓度的数据.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离子对黑框蟾蜍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红细胞微核和观察生长指标分析的方法探讨了Pb2 、Cu2 、Hg 3种重金属离子对黑眶蟾蜍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结果表明,Pb2 、Cu2 、Hg 使黑眶蟾蜍蝌蚪红细胞核异常率明显提高,其平均红细胞核异常率分别达到3.76‰、2.20‰、2.81‰,与对照组相比增长了6.52、3.40和4.62倍. 重金属离子在一定的处理时间和质量浓度下对黑眶蟾蜍蝌蚪红细胞有显著的诱突变作用. 另外,实验组的体长、尾长、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 Pb2 处理组中的蝌蚪出现了明显的畸形现象.  相似文献   

3.
以黑眶蟾蜍蝌蚪及中华大蟾蜍蝌蚪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核实验检测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对2种蝌蚪红细胞的微核及核异常的诱导.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当质量浓度达到0.02mg.L-1的甲维盐处理24h,黑眶蟾蜍蝌蚪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的提高;当质量浓度达到0.01mg.L-1的甲维盐处理48h,中华大蟾蜍蝌蚪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的提高;在一定质量浓度和时间范围内,蝌蚪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随甲维盐质量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延长而增加,并显示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甲维盐对2种蝌蚪的红细胞造成显著的遗传损伤.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移植细胞核的方法,探讨黑眶蟾蜍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层细胞核的早期分化。以囊胚期动物半球细胞核的移植为对照:当原肠早期囊胚腔底内胚层细胞核,与原肠晚期原肠腔底内胚层细胞核,移入去核的未受精卵后;移核卵发育到各期胚胎的百分率,与对照组基本相似。这表明以上两个时期的内胚层细胞核与囊胚期动物半球的细胞核一样,是尚未分化的,它们仍有发育的全能性。在以神经板期内胚层细胞核为供体的移植过程中,虽有一半以上的全囊胚发育到原肠期,但是胚胎进一步发育的能力受到较明显的阻抑。由此得出结论:黑眶蟾蜍内胚层细胞核从神经期开始,出现了较明显的分化,使卵子发育到游泳蝌蚪的能力显著下降。这结果表明黑眶蟾蜍内胚层细胞核的功能变化迟于豹蛙,而与非洲爪蟾相似。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镉对花背蟾蜍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镉质量浓度在0.0015,0.0300和0.1500mg/L时对花背蟾蜍(Bufo raddei)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镉能缩短花背蟾蜍蝌蚪50%出膜时间,但对蝌蚪最终孵化率没有影响;镉能影响蝌蚪的生存率,对蝌蚪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时各质量浓度水平均导致蝌蚪头部泡状膨大、‘S’型尾和体形奇小(为正常体长的0.50~0.67)等,致畸率0.1500 mg/L质量浓度水平最高(2.25%),0.0300 mg/L水平次之(2.00%),0.0015 mg/L水平最低(0.50%)。  相似文献   

6.
将兴凯湖林蛙(Rana Xingkaihu)蝌蚪分别暴露于浓度为1.0~6.0mg/L之间的五氯酚溶液中,分别测24、48、72和96h蝌蚪死亡率,用寇氏法计算出蝌蚪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4.18、3.42、2.67和2.17mg/L,安全浓度(SC)为1.00mg/L。结果表面,随着五氯酚浓度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蝌蚪的死亡率增高。另外,将蝌蚪饲养于含五氯酚的溶液中(安全浓度以下),研究PCP对蝌蚪胚后发育的影响,发现PCP对蝌蚪的发育时间有明显的滞后性,但在相同发育期的蝌蚪其体长和体重并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氟对花背蟾蜍(Bufo raddei)的受精卵及蝌蚪的急性不良反应.本研究以花背蟾蜍为研究对象,观察不良反应行为并测量氟对不同发育期花背蟾蜍(受精卵,10、30和50日龄)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和安全质量浓度(SC).结果显示,随着质量氟浓度的增高,其对受精卵发育的抑制作用增强. 96 h后,氟对10、30和50日龄花背蟾蜍的LC50分别为333、493和678 mg/L,SC分别为3、5和7 mg/L. LC50和SC均随花背蟾蜍日龄的增加而不断升高,花背蟾蜍的受精卵及幼体对氟不良反应较敏感.  相似文献   

8.
依据急性毒理实验方法设计实验,用简化机率单位法计算洁厕液对中华蟾蜍(Bufogargarizans)蝌蚪毒性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设计亚急性实验(空白、7、14、28、56μL/L),研究低剂量洁厕液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急性毒理实验得出24、48、72、96 h的洁厕液对蝌蚪LC50为107.71、74.63、73.74、70.99μL/L。亚急性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随着洁厕液浓度的上升,蝌蚪生长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在第10天,7、14μL/L浓度组和空白对照组中蝌蚪处于27期,28、56μL/L浓度组中蝌蚪处于26期。第20天,对照组的蝌蚪已进入37期,7μL/L浓度组处于36期,14、28μL/L浓度组中蝌蚪处于34期,56μL/L浓度组中蝌蚪处于32期。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洁厕液浓度和处理时间对蝌蚪体重体长有极显著影响(P<0.01)。因此,洁厕液对中华蟾蜍(Bufogargarizans)蝌蚪具有高毒性,并且抑制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Pb~(2+)质量浓度在10,20,30,40和50mg/L时对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胚胎期及Pb~(2+)质量浓度在0.07,0.30,1.00mg/L时对黑斑蛙蝌蚪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Pb~(2+)对胚胎期的毒性于孵化期和开口期表现显著,其余各期毒性不如这两期明显.Pb~(2+)能影响黑斑蛙胚胎期和蝌蚪期的生存率,对蝌蚪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时质量浓度为30,40,50mg/L时会导致孵化期胚胎畸形,致畸率50mg/L质量浓度水平最高(4.41%),40mg/L水平次之(3.33%),30mg/L水平最低(2.39%).各质量浓度水平均导致蝌蚪头部泡状膨大、"S"型尾和形体较小(为正常体长的0.50-0.67)等,致畸率1.00mg/L质量浓度水平最高(2.25%),0.30mg/L水平次之(2.00%),0.07mg/L水平最低(0.50%).并对致毒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黑斑蛙受精卵为实验材料,采用人工配制的不同质量浓度的锌离子(分别为0,1,5,10,20,30,45,60,80mg/L)作为培养液,研究锌离子对黑斑蛙胚胎出膜及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其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锌离子会显著缩短黑斑蛙胚胎50%出膜时间(P〈0.05,n=8),但对黑斑蛙蝌蚪的最终出膜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n=8);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蝌蚪的畸变率大大增加,且畸变类型具有多样性,表现为:尾部呈泡状膨大、尾部呈‘S’型、头部呈泡状膨大、个体形态较小(是正常个体的50%-65%),总体表现是锌离子浓度越大,毒性效应越强,致畸率越高,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蝌蚪的畸形比率受锌离子浓度影响差异极其显著(P〈0.01,n=8),且蝌蚪尾部的弯曲程度也随锌离子浓度的增加更趋严重,这与锌对尾部神经系统的毒害有关;锌离子对黑斑蛙蝌蚪的死亡率也有很大的影响,实验初期各质量浓度组蝌蚪死亡现象不明显,个体的死亡多发生在出膜后第5天到第10天,在肌肉感应期出现死亡高峰,与对照组相比锌处理组的蝌蚪死亡率明显增加,而且浓度越高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11.
用三氯杀螨醇对中华大蟾蜍蝌蚪水体染毒和成体体腔染毒,采用寇氏法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三氯杀螨醇对中华大蟾蜍蝌蚪(15℃和20℃)和成体(20℃)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其95%可信限范围,并观察了中毒症状.结果表明:在15℃和20℃条件下,三氯杀螨醇对蝌蚪的LC50分别为13.24 mg/L和9.85 mg/L,其95%可信限范围分别为12.30~14.24 mg/L和9.18~10.57 mg/L;20℃时,三氯杀螨醇对雄性成体和雌性成体的LC50分别为114.89 mg/kg和174.14 mg/kg,其95%可信限范围分别为80.00~165.01 mg/kg和121.25~250.11 mg/kg.  相似文献   

12.
实验用泽陆蛙蝌蚪为模型动物检验食物水平充足的环境中密度对其生长、变态和存活率的影响.密度水平设置为30只/L、60只/L和120只/L.研究发现,蝌蚪的体长、尾长和体重的增长速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高密度显著降低早期的存活率,但随后的存活率不受影响;高密度显著降低蝌蚪的变态率,表明高密度抑制了蝌蚪的发育从而延长变态时间;变态体重不受密度影响.该研究推测高密度环境降低蝌蚪生长速率是导致其变态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变态体重不受密度影响可能是实验动物在水体稳定且食物充足的生境中对高密度导致的变态延迟代价的一种补偿;泽陆蛙蝌蚪生长发育的适宜密度环境可能需低于30只/L.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标准水生生物毒性的测量方法研究三氯杀螨醇对黑斑蛙蝌蚪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15~20℃下,三氯杀螨醇对黑斑蛙蝌蚪的24 h、48 h和72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7.861、3.82和8.21 mg/L,95%可信区间分别是15.37~20.751,2.62~15.147,.81~8.63 mg/L。安全浓度(SC)为2.49 mg/L。  相似文献   

14.
福尔马林处理对石斑拟合片盘虫和斜带石斑鱼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 0 0年 4月研究了斜带石斑 Epinepheluscoioides寄生拟合片盘虫Pseudorhabdosynochusepinepheli的防治方法。海水福尔马林对拟合盘虫的作用表现为 :2 5min处理的半致死浓度为 2 5 0× 10 - 6 ,5 0min处理的半致死浓度为 5 0× 10 - 6 。淡水福尔马林的效果为 :3min的半致死浓度为 83× 10 - 6 ,纯淡水处理的半致死时间为 2 1min。海水福尔马林对斜带石斑的毒性表现为 :30min和 4 5min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94 0× 10 - 6 和 6 4 5× 10 - 6 。淡水福尔马林对斜带石斑的毒性表现为 :5min和 10min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130 0× 10 - 6 和 5 0 0× 10 - 6 。福尔马林处理海水中的斜带石斑半致死浓度介于 6 0 0× 10 - 6 ~ 10 0 0× 10 - 6 ,淡水处理对斜带石斑半致死浓度介于 95× 10 - 6 ~ 115×10 - 6 。淡水中斜带石斑的半麻醉和半致死时间分别为 95min和 115min。以上结果表明 :海水和淡水福尔马林对石斑拟合片盘虫的致死浓度 ,处于斜带石斑的安全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我国北方地区村镇用生活污水高效培养小球藻,对小球藻的生长环境(初始污水浓度、环境温度、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因素环境条件下,污水的初始污水浓度、环境温度、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小球藻生长具有显著影响.最佳的初始污水浓度是将原生活污水稀释2倍,环境温度达到30 ℃,光照强度为12 000 Lux,光照时间为20 h.正交实验研究表明,生活污水培养小球藻的最优培养条件并非各环境因子最佳水平的简单叠加,而是受环境因子间耦合作用的控制,主导性环境因子是初始污水浓度和光照时间.将原生活污水稀释2倍、环境温度为30 ℃、光照强度为10 000 Lux、光照时间达16 h,此时的生活污水培养小球藻的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P Mohanty-Hejmadi  S K Dutta  P Mahapatra 《Nature》1992,355(6358):352-353
Niazi and Saxena first observed that vitamin A has an inhibitory and modifying influence on tail regeneration in Bufo andersonii tadpole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was later found between the inhibiting influence of vitamin A and the developmental stage of the regenerating tail in the same species. There have been several subsequent reports on the effects of vitamin A and its derivatives on limb development and regeneration. Thus in regenerating amphibian limbs, application of retinoids produces pattern duplication in the proximodistal and anteroposterior axes of the limb, and local application of retinoic acid to the anterior side of developing chick limbs causes duplications in the anteroposterior axis of limb. Here we show that vitamin A can cause limb development when applied to amputated tail stumps of the tadpoles of the marbled balloon frog Uperodon systoma (Anura Microhylida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homeotic transformation mediated through vitamin A in vertebrates.  相似文献   

17.
把身长1cm的小蝌蚪在稀释后的临汾市废水中培养24小时,再用蒸馏水修复培养24小时,镜检蝌蚪尾尖细胞微核率。结果表明:废水处理使蝌蚪细胞微核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且剂量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8.
滦河位于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核心区域,精准分析其水质演变特征及污染来源,对于流域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滦河上游流域19个监测断面、8个水质指标进行监测,采用对数型幂函数普适指数公式进行富营养化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源解析模型确定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滦河上游流域属于弱碱性水体,大部分水体处于过饱和状态,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数值丰水期变幅相对较大,年际超标率为7%,总氮(TN)浓度整体远大于氨氮(NH4+-N)浓度,且TN年际超标率高达94%,枯水期全样本超标,说明水体氮素污染较为严重。总磷(TP)全年均值为0.09mg/L,年际超标11%,整体浓度相对较低。滦河上流流域全监测区域处于富营养、中营养以及重富营养等不同程度富营养化,且处于富营养状态区域占比高达78.94%。其中丰水期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重富营养化均出现于丰水期。根据污染源贡献率解析可知,对水体TN、NH4+-N贡献最大的是农业非点源污染,支流还受到畜禽养殖及生活污水影响,干流TN有一部分潜在污染来源,TP和CODmn主要来自城市面源污染,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支流主要来自于畜禽养殖、生活污水,干流区域来源相对较为复杂只受潜在污染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