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新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作家,周作人的文学价值观发生了多次重大转变。这既决定于中国现代社会历史发展的风云变幻,也与他本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人生阶段上人生观的变化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因此,从人生观和文学价值观的互动关系出发,应该是厘清周作人文学思想发展演变过程的一个有效角度。 相似文献
2.
3.
石圆圆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6)
周作人的文学思想以“人的文学”为核心,而他的风物书写,也与此紧密相连.周氏的风物书写,可从“人的图腾”、“世相的描述”以及“国民文化的书写”三个方面出发加以解读,其中前者是后两者的基础,而后两者则为前者的展开.在此基础上,周作人的风物书写具有文学与国民的双重意义,从中我们可以找到周作人的兴趣、气质以及与文学事功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4.
作为五四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周作人深受当时西方方兴未艾的文化人类学的影响。文化人类学理论对周作人的人文思想和翻译活动,尤其是对古希腊文学的翻译发挥着深远的影响。他全景式地译介了希腊的神话、诗歌、戏剧,力图全面展示古希腊人的生活、思想、艺术、人生观、世界观,借以开启民众、教化大众。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民俗学角度来探讨周作人的生活观。笔者认为,在周作人民俗学研究的背后有着更为深层次的思考:即以此来探求中国人理想的生活方式。周作人的生活观由两个层面构成:一为“自然地简易地生活”;一为“微妙地美地生活”。前者注重平民趣味,后者带有传统士大夫情调。在周作人看来,二者都是中国人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6.
7.
陈松林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9(3):51-54
对周作人与吴宓的文学思想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指出周作人的文学观以个人为本位,提倡“人的文学”;吴宓则更关注作为整体的人生。周作人一贯坚持“无用之用”的文学功利观,而吴宓的文学功利观以提倡道德为中心。周作人积极倡导“文学宽容观”,吴宓则站在新人文主义立场上持保守的文学观。周作人注重文学作品自身的审美艺术特征,吴宓主张文学的道德教化功用,但也表现出对形式美的推崇。 相似文献
8.
9.
刘春香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4,17(3):42-45
冲淡美不但被我国传统美学所青睐,更是周作人散文的一个重要特色。周作人的散文。通过对平实而广泛的内容的叙写和自然平易手法的运用,达到了一种超然于艳冶华丽之外的散文胜境——冲淡之美。他的这类散文,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创作,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李永春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8,28(1):86-90
1920年12月19日周作人应少年中国学会之邀讲演宗教问题,为学会讨论和决定宗教信仰问题提供资料和方法指导。这是他在学会的唯一一次宗教讲演,而《知堂回想录》则说成是第三次讲演。导致这种忆误的原因,主要是周作人当时混淆了少年学会与少年中国学会两个团体,以及日记“至第三次少年中国学会讲演”之误。 相似文献
12.
胡勇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6):76-78
陶渊明一生都处于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其解决方式是通过自然寻找真趣,在现实的世界里获得生命的超越意义.在宁静平和的田园中追求一种真淳、质朴、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更加理想的、更加完美的人生,新的理想和新的现实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程宏燕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4,24(1):89-92
中国古代以儒家贵德价值观统率社会,卓有成效地推进了泱泱大国的经济发展。在当今中国社会的转型期,结合经济发展的三个方面,挖掘并与时俱进地赋新儒家贵德价值观的当代经济价值,有利于中国经济健康有序地转向,有利于经济建设与人文道德建设同步前进。 相似文献
14.
叶平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4):101-102
受教育体制、信息传播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对生命漠视、践踏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应通过大力开展关于生命起源的教育、关于生命存在意义的教育和关于死亡的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周作人在五四时期文学思想变化过程的描述,展示出他从主张“为人生的艺术”到转而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复杂历程.既反映出周作人文学思想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也显示了五四时期相关文学概念内涵的多样性,对我们重新认识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潮及相关作家的文学思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处在人们精神生活最深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社会主义高校的重大历史责任,提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是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18.
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是打开解释不同文化冲突大门的钥匙,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扩张使得冲突变得紧张频繁,但并非像亨廷顿所预言的不可调和。全球化搭建了一个不同文化交流撞击的平台,文化共同体在此基础上的相互体认和旧有价值观的扬弃使得文化的融合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朝鲜族人生观与消费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岿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8(2):7-10
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从文化学的角度,朝鲜族消费文化可以分成表层、中层和深层三个结构,通过朝鲜族人生观和消费特点之间的联系,能够看出“重现世”、“求乐生”的人生观是影响朝鲜族消费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