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NDVI的鹤壁市植被覆盖动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较高分辨率的2000年ETM+影像和2007年TM影像,对该地区进行归一化植被指数处理,在此基础上进行植被覆盖度反演,并合理地确定植被覆盖等级分类标准,由此得到植被覆盖等级分类图,对比分析鹤壁市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利用ARCGIS的空间统计分析和栅格计算功能,对黑龙江省30个气温站1960~2015年间的冻土平均厚度和气温数据进行相关关系的分析.研究发现:(1)黑龙江多年冻土出现退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冻土厚度和分布面积缩小以及部分多年冻土消失.(2)1960~2015年间气温升高是多年冻土退化的主要自然原因.(3)55年来黑龙江冻土退化与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生态学研究中,植被、物种与环境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一直以来,在气候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的关系的研究中,主要研究重点是对大尺度植被分布的模拟研究,而且建立了大量的气候—植被分布关系模型.随着近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预测物种分布的统计模型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很多创新的技术模型(如:广义线性模型(GLM)、广义加法模型(GAM)和分类回归树(CART)等)被应用到了生物地理分布、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等方面.文章基于分类回归树(CART),关于气候变化对植物及植被分布的影响趋势进行了总结分析,其中主要是对我国几种常见树种的地理分布进行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4.
利用"珞珈一号"夜间灯光影像,分别采用简单阈值法与植被调节的城市夜间灯光指数法提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成区.对比两种提取方法,植被调节的城市夜间灯光指数法可以削弱"珞珈一号"影像的过饱和现象,减少由于影像的"溢出"导致的误提取.计算并对比大湾区内城市建成区的景观指数发现,不同城市的建成区分布存在不同模式:广州、深圳、香港作为大湾区发展核心,城市区域向外扩展;东莞、佛山、澳门、中山、珠海的城市建成区紧凑性高,空间分布组成完整;肇庆、江门、惠州在大湾区内的发展程度低于其他城市,城市建成区斑块面积小,相距较远.研究证明了利用"珞珈一号"夜光遥感影像可以有效揭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空间形态,为该地区城市规划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白晶 《河南科技》2013,(5):201+223
县域经济是具有农村地域属性和资源禀赋特征的区域经济,它覆盖了中国几乎全部的农村人口,因此,可以说县域经济是中国国民经济整体的一个缩影。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发展水平关系密切,从某种意义上说,县域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决定着城镇建设的进程,而城镇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提升我国整体经济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县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水平的相关性对于缩小贫富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指导意义。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县域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0—2017年MODIS-NDVI数据集,在MRT、ArcGIS、SPSS等软件的辅助下,采用最大值合成法、均值法、一元线性回归法来分析近18年来伏牛山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7年伏牛山区植被NDVI呈增长趋势,增长率为0.024/10 a(P<0.05),其中秋季植被NDVI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主机和网络的入侵检测技术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不同之处,以说明如何将这两种方式融合在一起,以提供更加有效的入侵检测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西安近10年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了西安市2002年12月—2012年11月逐年、季、月植被NDVI序列,结合同期西安市的观测数据,总结出西安市NDVI的变化特点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10年西安市NDVI呈整体上升趋势,年均值在0.237 8~0.252 5之间;春季NDVI增加量最大,为0.004/a.(2)10年来西安市年降水量呈递减趋势,气温基本持平,气候驱动力不利于植被覆盖增长;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秋季,雨热同期满足了植被生长发育需求.(3)年和季NDVI总体上与同期平均气温、上期降水相关性较好.(4)西安市植被对降水变化的滞后时间约为1个月.(5)人为因素在植被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洛伦兹曲线、人口集中化指数、人口重心等人口分布指标对黑龙江省六次人口普查各市县朝鲜族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其近六十年人口分布格局及其变化轨迹,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近六十年来黑龙江省朝鲜族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黑龙江省南部,形成"两片三点"聚集区,人口呈现高度集中于朝鲜族乡、朝鲜族村和各区域中心城市的不均衡态势,人口分布重心也出现明显移动,人口跨省跨国迁移、城市化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是导致其人口分布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支出关系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凤莉 《松辽学刊》2006,27(1):16-18
本文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地区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与支出关系进行了建模.利用SAS的运行结果,筛选出两对典型变量,并对典型变量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比较符合实际的结论:我国城镇居民中的工薪旗还只是温饱型的,要想提高城镇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必须提高工薪族的工资.  相似文献   

11.
申莹莹 《河南科技》2020,(16):149-151
本文以国家中心城市郑州为研究区,选取其2000—2019年植被生长季节的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并分析NDVI的长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20年来,郑州市一半以上的区域植被变化不显著,植被极显著增加和显著增加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巩义市、登封市、新密市以及郑州老城区,而显著减少和极显著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周边,并延伸至新郑南部及中牟的东部,这与郑州城市发展进程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2.
绥化地区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境内有低山丘陵、台地及平原三种地貌类型。属中温带湿润及半湿润地区。土壤类型有暗棕壤、黑土、黑钙土、盐渍土及风沙土。境内生态条件经向分异规律明显。植被区划原则首先是综合性原则,但也要遵循等级性原则及主导性原则。据此将绥化地区植被划分四个植被地区:I温带湿润针阔混交林植被地区;Ⅱ温带偏湿半湿润森林灌丛草甸植被地区;Ⅲ温带半湿润草甸草原植被地区;Ⅳ温带偏干半湿润草甸草原植被地区。在四个植被地区内划分七个植被地带,每个植被地带详细论述了范围、面积、生态条件、植物种属组成、区系特征、植被类型、改良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举例说明法因果分析法.分析黑龙江省矿山废弃地现状,探讨矿区土地复垦的意义及对策,为今后矿山土地复垦提供决策参考.研究发现黑龙江省矿山开发早,布局不合理,土地破坏严重,矿产综合利用水平低,制约矿区土地复垦.因此,建立复垦基金和研究机构,合理布局矿山,强化土地管理,将加快黑龙江省矿区土地复垦,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时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情况下,结合e Cognition软件面向对象的影像信息提取,对赣南稀土矿区的植被生长做变化检测,能够反映矿山的生态变化状况,为矿区管理和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黑龙江省域政区为研究单元,采用熵值法、标准差指数、锡尔系数方法,从时空布局和演变两个侧面,在对黑龙江省城市化度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城市化空间布局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以及地域空间差异,剖析了导致空间差异的形成因素.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城市化布局从时间断面上来看空间差异明显,从时间动态上来看变化幅度不明显;黑龙江省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为经济因素,空间差异的主要表现为南北空间差异,其中南部地带内差异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大豆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东北大豆在历史上也曾远销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从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发展特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如何发展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出路3个方面展开研究,为黑龙江省大豆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降温、取暖负荷快速增长,温度对于统调用电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基于温度梯度变化开展月度统调用电量预测研究,量化分析温度对统调用电量的影响,并对某省级电网进行统调用电量预测。算例进一步证明了该预测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MODIS MOD13Q1植被产品介绍及快速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MODIS MOD13Q1植被产品进行介绍,并使用MODIS提供MRT软件为基础编写脚本程序以及Edras遥感影像处理软件来对MOD13Q1数据波段提取,镶嵌,投影转换,数据格式转换等基本处理流程实现快速处理,以降低研究者在数据处理中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9.
2014年10月对黑龙江省金河湾湿地的11个样点进行了藻类植物采样调查,经显微镜观察,共鉴定藻类植物97个分类单位,包括种93种及4个变种,分别隶属于7门9纲16目23科49属.金河湾湿地藻类群落组成以硅藻、绿藻、蓝藻为主,不同采样点藻类植物种类组成及丰富度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