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数理统计法对河南大学2009—2013年运动会进行梳理和系统剖析,得出结论:河南大学每年举办春秋两季运动会,实现了运动会场次和参与人数的倍增;春季运动会主要包括男子组项目、女子组项目和集体项目。秋季运动会有田径项目,也有集体项目,有阳光长跑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部分项目,有的学院也设置了一些师生互动参与的项目;运动会的组织形式每年都有所调整和变革,以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本文还对河南大学运动会的改革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黑龙江省参加全国大学生预选赛、全国大奖赛及第六届城市运动会中的50名跳远运动员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对竞赛性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和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便在竞赛中正常发挥技术、战术水平,创造较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3.
<正>冰上竞技体育项目是齐齐哈尔市竞技体育发展的核心.为准确分析齐齐哈尔市冬季竞技体育整体实力的发展态势,本研究以第十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第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第十二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冬会、十一冬会、十二冬会)齐齐哈尔市各冰上项目获得的成绩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齐齐哈尔市冬季竞技体育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项目,为齐齐哈尔市冬季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高师体育教学改革及高师学生能力培养的意义,并就如何提高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能获得自我锻炼身体、课外体育活动或小型竞赛的组织及某些运动项目的指导等方面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排舞是一项新兴的融舞蹈、音乐、体操队形为一体的,具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价值,以排排成行、队队成路、强调群体的练习方式,体现团队团结、凝聚力的运动项目.排舞进入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发展、符合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求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将排舞引入高校体育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大学生体育自主锻炼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认知水平和体育兴趣度处于较好的状态,体育锻炼动机呈多样化趋势,体育锻炼科学化程度与自主体育锻炼习惯尚未完全确立,存在对准备活动与放松运动重视程度不足的情况,大学生体育自主锻炼项目的选择较分散,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与场地使用情况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学生群体诚信方面存在知行脱节,主客观评价矛盾、追求功利和对非诚信行为过高容忍度等问题.不诚信的环境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从环境入手,建设校园体育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来促进高校诚信之风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应体现在学生体质、身心健康的提高,体育教学的规范,教学改革的开发与深入,教学与科研的同步,群体体育的普及与竞赛周期性的开展等方面,其目的是全面地促进和发展学生体质,教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目前,我校体育教学改革、科研、群体与竞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如何继续发挥我校体育学科的优势,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增强广大师生的身体素质,我认为应…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齐齐哈尔大学大学生体育自主锻炼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齐齐哈尔大学学生对于体育锻炼认识水平和体育兴趣度处于较好的状态,体育锻炼动机呈多样化趋势,主要集中在强身健体和减肥塑身方面;体育锻炼科学化程度与自主体育锻炼习惯尚未完全确立,存在对准备活动与放松运动重视程度不足的情况,同时自主锻炼形式以与同伴一起参与为主;体育自主锻炼项目多数集中在球类运动与田径项目上,体育场馆和锻炼时间等问题是影响学生自主锻炼热情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积极引导青年科技活动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学生作为跨世纪的人才,除了必须掌握丰富、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外,很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的能力。我院青年教师科学研究活动十分活跃,大学生科技活动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成果竞赛上,每次都有项目获奖,在联合办学中积极引导,并将这些项目与企业生产实际结合起来,以适应联合办学要求。1.发挥董事单位优势,营造学院学术氛围。在联合办学中,我们可以与董事单位的专家学者建立密切联系,邀请他们为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