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疆石河子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720例确诊为NSCLC患者(包括已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239例)的完整病史资料,分析EGFR基因突变情况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新疆石河子地区NSCLC患者EGFR突变检测率为38.1%。检出EGFR突变113例(47.3%);女性患者突变率(63.6%)高于男性(35.7%),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腺癌患者突变率(52.7%)明显高于非腺癌患者(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9Del突变率为41.6%,21L858R突变率为37.2%;NSCLC患者中19Del突变在女性患者中较男性常见(P=0.001),L858R突变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腺癌中男性19Del突变率(15.5%)低于女性(29.9%)(P=0.013),L858R突变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6)。结论新疆石河子地区NSCLC患者EGFR突变检测率偏低,有待提高;该地区EGFR突变主要见于腺癌,女性患者;突变类型主要为19Del及21L858R,其中女性患者19Del突变比男性多见。  相似文献   

2.
研究尘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耐药基因突变与耐药性的关系。在97例尘肺结核患者痰中检出MTB菌株28株,采用PCR-SSCP法检测katG、rpoB和rpsL基因突变,并与采用常规药敏试验(AST)法检测的耐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PCR-SSCP法检测katG、rpoB和rpsL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2.86%(12/28)、42.86%(12/28)和32.14%(9/28),采用AST法检测INH、RFP和SM,耐药率分别为64.23%(18/28)、60.71%(17/28)和53.57%(15/28),两者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其中多耐药株20例(71.43%),包括耐三种药物12例(42.86%),耐两种药8例(28.57%),单耐药株6例(21.43%),敏感株2例,耐药率92.86%。PCR-SSCP法检出3个基因联合突变8株,与AST法符合率为66.67%(8/12);2个基因突变5株,符合率为62.50%(5/8);单基因突变2株,符合率为33.33%(2/6)。结果表明:PCR-SSCP技术适用于MTB katG、rpoB和rpsL耐药基因突变的筛选,对指导尘肺结核患者临床用药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类型对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1—2016年确诊晚期NSCLC并接受EGFR-TKI治疗的病例。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晚期NSCLC患者接受EGFR-TKIs的生存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226例接受EGFR-TKI治疗的EGFR敏感的NSCLC患者,19del突变113例,21 L858R突变113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GFR突变类型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经一线EGFR-TKI治疗的NSCLC患者含19del突变组的PFS优于21 L858R突变(P=0.038),经二三线EGFR-TKI治疗,19del突变组的PFS优于21 L858R突变(P=0.012)。结论经EGFR-TKI治疗的NSCLC患者含19del突变组的PFS显著优于21 L858R突变。  相似文献   

4.
靶向EGFR的siRNA有效抑制小鼠肺癌移植瘤的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NA干扰技术来研究靶向EGFR的siRNA对肺癌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化学合成了3条针对EGFR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不同的EGFR siRNA后,A549细胞(高表达EGFR)EGFR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显著降低,其中EGFR siRNA_1的沉默效果最为明显.转染EGFR siRNA_1后A549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增殖活性明显降低.最后,利用稳定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luc)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采用活体动物体内光学成像系统实时检测以及通过检测肿瘤体积来检测对照组和EGFR siRNA_1给药组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结果发现EGFR siRNA_1治疗组肿瘤的生长速度较空白对照组和Notarget siRNA对照组明显变慢,说明干扰EGFR基因表达对肺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防治的效果影响,同时对药物使用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118例,根据患者就诊前后并在组织患者自我意愿的前提之下,把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其中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的对症治疗和护理方式,而治疗组的患者则是在此基础上同时对患者加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口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疾病控制情况等.结果:在治疗组患者中,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4.7%(50/59),对照组患者治疗总体有效率为76.3%(44/59),在治疗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药物过敏反应,对症处理之后,患者症状得到缓解,对两组患者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对比发现无异常,两组数据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情况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防治具有较好效果,且小剂量阿司匹林并不会对患者凝血功能造成明显的影响,值得临床上适用.  相似文献   

6.
靶向给药能将药物传递到指定位置,从而改变药物的疗效并减少毒副作用。构建了一种具有高度生物安全性的人表皮生长因子-铁蛋白重链亚基纳米粒子(EGF-5Cys-FTH1),该纳米粒子能有效靶向于过表达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乳腺癌细胞。由于采用了基因突变增加了蛋白的载药位点,所构建的阿霉素/铁蛋白重链亚基(DOX/EGF-5Cys-FTH1)纳米载药系统显示了较高的载药量,即1mol EGF-5Cys-FTH1可载72mol阿霉素,且具有pH可控释放的特性。与游离DOX相比,该载药系统相比于对乳腺癌耐DOX的MCF-7/ADR细胞具有更好的致死作用。这些研究为探索构建蛋白类的载药系统治疗癌症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4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以下方法化疗:替吉奥胶囊每天80mg/m^2,分2次,餐后口服,第1-14天;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静脉滴注2-3h,21d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44例均可以评价疗效。CR3例(6.8%),PR18例(40.9%),SD14例(31.8%),PD9例(20.5%),RR47.7%,DCR79.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7.2月,中位生存期为11.3月。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及口腔黏膜炎。结论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头颈部鳞癌患者p53基因突变、mdm2基因扩增的状况,了解其与头颈部鳞癌患者的性别、鳞癌分级、淋巴结转移等的相关性及两异常基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例行手术切除的头颈部鳞癌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提取标本DNA;用PCR-SS-CP-银染法检测p53基因第5~8外显子的突变状况;用dPCR法检测mdm2基因扩增情况;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行2检验分析实验结果。结果:在50例头颈部鳞癌患者标本中,检测出17例存在p53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4%,所有的癌旁正常组织未发现p53基因突变;在50例鳞癌标本中检测出6例标本存在mdm2基因扩增,扩增率为12%,其中有一例同时存在p53基因突变;p53基因突变、mdm2基因扩增与患者的鳞癌分级、淋巴结转移、性别等相关性分析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基因突变与mdm2基因扩增在头颈部鳞癌中较常见,可能是头颈部鳞癌发生发展的主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Th17/Treg细胞变化特征,并对其与DAS28评分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为RA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选取RA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血清中Th17/Treg细胞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DAS28评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各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中的Th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re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Th17水平与DAS28评分呈明显正相关,Treg水平与DAS28评分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Th17在RA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Th17水平与疾病的严重性密切相关,临床上可指导疾病的预测和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0.
邓朋  江晓春 《科技信息》2013,(8):158-160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恶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放化疗对改善患者生存作用有限。近年来针对胶质瘤传导通路上特异分子的靶向治疗成为热点,但前期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单一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在提高患者生存获益上有限,客观有效率不超过10%~15%。为此本文就近年来脑胶质瘤分子靶向药物联合治疗的一些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乳病消治疗乳腺疾病的临床观察。方法:将305例确诊为乳腺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于乳病消,口服,一日二次,每次六片。疗程3~6月。对照组给于增生平,口服。一日二次,每次八片。治疗3~6月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11%与93.8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乳病消对治疗乳腺疾病(乳腺增生、乳腺炎、乳房胀痛)的患者有显着优势,是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检测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30例肺癌患者和3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血清中CEA、CYFRA21-1、NSE的含量.结果:肺癌组血清CEA、CYFRA21-l、NSE的含量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A、CYFRA21-l、NSE联合检测阳性的敏感性(70.0%)最高,优于单项检测.结论:血清CEA、CYFRA21-1、NSE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有助于对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纳米药物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物制剂,显示出为癌症患者提供副作用更小和具有靶向效果的治疗前景。近年来,随着纳米生物技术的发展,纳米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转化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现有很多纳米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其中部分产品已获得批准,在临床上应用于肿瘤治疗,改善了治疗效果。但是,肿瘤的复杂性和异质性,也为纳米药物对肿瘤的治疗带来巨大的挑战。本文从纳米药物的临床转化角度出发,概述了癌症纳米药物的发展和现状,纳米药物在临床转化中进展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来曲唑(Letrozole)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3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给予来曲唑(进口或国产)2.5mg,口服,1次/d。结果63例患者中,可评价疗效者62例,可评价不良反应者63例。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9例,占14.5%;稳定(SD)30例,占48.4%,其中SD≥6月10例,占16.1%,临床获益(CR+PR+SD≥6月)19例,占30.6%;病情进展(PD)23例,占37.1%。一线治疗9例,有效率44.4%,临床获益率66.7%。二线治疗19例,有效率10.5%,临床获益率36.8%。三线及以上治疗34例,有效率8.8%,临床获益率26.5%。骨、软组织和内脏转移有效率依次为13.3%、12.8%和11.9%。治疗中1例因变态反应停药,其余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来曲唑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肯定,药物不良反应轻,患者易于耐受,只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研究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中主要致癌相关癌基因的突变情况,并分析其在肺癌研究中的意义。方法:选用6株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采用PCR法扩增相应癌基因关键外显子序列,扩增产物直接进行碱基测序。利用NCBI网站数据库进行碱基定位及突变分析,推断基因突变导致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改变。同时检测供试细胞系对顺铂的药物敏感性,结合测序结果分析相应突变对肺癌细胞系实验研究的意义。结果:所有供试细胞系的EGFR、ERBB2、BRAF基因的受检外显子区域均无碱基突变,H460细胞系的KRAS基因存在单碱基置换,推测可导致Q61H氨基酸改变,PC9、HCC827、NCI-H1975、NCI-H1299细胞系存在KRAS第2外显子区的移码突变,推测可导致氨基酸编码阅读框的严重改变,导致蛋白质翻译提前终止。结论:供试的NSCLC细胞系在RTK/Ras/Raf信号转导途径拥有的癌基因突变,以及它们对顺铂的敏感性均与NSCLC患者体内癌细胞的情况有较大差异,我们认为在针对该途径的靶向治疗中,上述细胞系不具备典型性,不能较好的模拟NSCLC患者癌细胞的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方案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方法 以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2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试验组130例,采用组合型人工肾治疗,血液透析2次/周,4 h/次,组合型人工肾治疗1次/周;对照组130例,采用单纯性血液透析治疗,3次/周,4 h/次.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  相似文献   

17.
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CYP2C19是氯吡格雷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研究利用PCR-荧光探针法对天津地区322例冠心病患者基因位点进行检测,经统计,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分别为*1/*1(44.7%)、*1/*2(38.1%)、*2/*2(10.3%)、*1/*3(6.6%)、*2/*3(2.6%)、*2/*17(1%)、*3/*3(0.3%);按照代谢类型统计,超快代谢型9例(3.0%),常规剂量用药需要注意出血风险;快代谢型135例(41.9%),常规剂量用药;中间代谢型138例(42.9%),需增加剂量或换药;慢代谢型40例(13.2%),会产生氯吡格雷抵抗,需换药。天津地区冠心病患者特别是PCI术后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检测结果为提供个性化治疗打下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联合检测并分析KRASBRAFPIK3CA突变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探讨基因突变在结直肠癌(CRC)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收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及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2008—2009年入院治疗的15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提取DNA行PCR扩增后,采用焦磷酸测序法联合检测KRASBRAFPIK3CA基因的突变率,统计分析基因突变与患者临床病理(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位置、Dukes'分期、TNM分期、组织病理学分型及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50例患者中,KRAS突变率为32%(48/150),BRAF突变率为8%(12/150),PIK3CA突变突变率为12%(18/150),其中9号外显子突变率为6%(9/150),20号外显子突变率为6%(9/150)。KRASPIK3CA的突变与患者的Dukes'分期关系密切,KRASBRAFPIK3CA的突变与CR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位置、组织病理学分型之间无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观察联合平胃胶囊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新方案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肝郁脾虚兼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平胃胶囊组、果胶铋组及双歧杆菌组各60例。3组均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10 mg/次、2次/d,口服、阿莫西林1.0 g/次、2次/d,口服、克拉霉素0.5 g/次、2次/d,口服,此外平胃胶囊组给予平胃胶囊2 g/次、3次/d,口服,果胶铋组给予胶体果胶铋150 mg/次、3次/d,口服,双歧杆菌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1.5 g/次、3次/d,口服。疗程为14 d,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比较3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中医症状积分,检测3组的不良反应。平胃胶囊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9.7%,果胶铋组为85.5%,双歧杆菌组为73.2%。平胃胶囊组与果胶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歧杆菌组与其他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相比较,3组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降低,平胃胶囊组与其余2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果胶铋组与双歧杆菌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总有效率分布差异显著(P<0.05),其中平胃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85株气单胞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活性,及这些菌产AmpC酶、金属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情况,指导临床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用API-20NE和API-20E及补充生化试验对菌株进行鉴定;采用MIC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酶;改良Hodge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MIC测定采用琼脂稀释法。结果:气单胞菌的产酶率为9.3%(19/185),其中AmpC酶为1.6%(3/185),金属β-内酰胺酶为2.7%(5/185),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为6.5%(12/185)。氨苄西林敏感性低,三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甙类的敏感率在80%左右,四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和氟喳诺酮类敏感率大于90%。结论:实验室有必要加强对产β-内酰胺酶气单胞菌的检测。氟喹诺酮类是治疗气单胞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其次为氨基甙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