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气相色谱法(GC)建立蜂胶超临界CO2萃取物(SEP)的指纹图谱,用于鉴别市售超临界CO2萃取的蜂胶类产品.研究发现来自9省份的16批蜂胶样品超临界CO2萃取物的GC图谱具有9个共有峰,其图谱信息构成蜂胶超临界CO2萃取物的指纹图谱,与所得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8.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精密性试验、重现性试验和稳...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超临界CO2萃取鄂西烤烟挥发油的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萃取温度、压力、CO2流量等因素对鄂西烤烟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得到了超临界CO2萃取鄂西烤烟挥发油的最佳实验条件:萃取压力15MPa、温度40℃、CO2流量45kg·h-1和时间80min,得率为2 86%.水蒸汽蒸馏提取率为0 96%.超临界CO2萃取的收率高,萃取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均匀设计优化大豆异黄酮的超临界流体萃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O2超临界流体法提取大豆中异黄酮类成分.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均匀设计法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及药材粒度等4因素对大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CO2超临界流体法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45 MPa、萃取温度50 ℃、萃取时间4 h、药材粒度40目,在此工艺条件下进行实验,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率为(0.361±0.012)%.  相似文献   

4.
考察当归挥发油的不同提取方法.文中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和微波辅助萃取法研究萃取当归挥发油.实验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分离釜Ⅰ解析温度55 ℃、萃取温度45 ℃,提取率约1.9%;微波辅助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无水乙醇为提取溶剂,微波功率800 W、微波辐射时间150 s、液料质量比为4.71: 1,提取率约11.2%.微波辅助萃取法取得当归油的收率高于超临界CO2萃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萃取当归挥发油收率高,但外观品质较超临界萃取的当归挥发油差.  相似文献   

5.
近日 ,由我校承担的“蜂胶有效成分超临界CO2 萃取及其产品功能学评价的研究”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该研究项目建立了蜂胶活性成分临界CO2 萃取 -超声辅助醇提的提取方法和GC指纹图谱 ,并就物体外抗癌初步试验 .其中 ,一个产品已经获得卫生部保健食品批文 ,其主要功能为提高免疫和调节血糖 ;另一个产品按照国家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的要求 ,完成了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试验 ,以及毒理安全性和稳定性试验 ,进入保健食品申报程序 .经专家鉴定 ,该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蜂胶有效成分超临界CO_2萃取产品功能学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 CO2)及气相色谱技术,建立了土壤中12种类二癋英类多氯联苯(PCBs)的分析测定方法. 对SFE CO2的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其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25?MPa,温度100?℃,静态萃取时间20?min,动态萃取时间45?min,收集溶剂丙酮,CO2流量2.5?mL/min,改性剂10%(质量分数)二氯甲烷. 12种PCBs的加标回收率为73.0%~129.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10.5%. 测定麦田土壤样品中12种类二癋英类多氯联苯,共检出8种PCBs,质量比为77~667?pg/g,其他4种未检出.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超临界CO2萃取薰衣草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挥发油萃取率为指标,选取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萃取时间作为影响因素,通过正交试验法L9(3^4)确定了超临界萃取薰衣草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最佳工艺为CO2流量25L/h,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22MPa,萃取时间1h,挥发油提取率为4.497%。水蒸气蒸馏法提取4h,挥发油提取率为1.32%。因此可知,超临界萃取薰衣草挥发油的收率高,萃取时间短。  相似文献   

8.
对新疆尼勒克县产蜂胶用超临界CO2流体进行萃取脱蜡,脱蜡率为22.5%,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萃取物进行分析,检测到53个化合物并进行了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这些物质的相对含量,主要化学组成为以长链正构烷烃为主的烃类蜡质化合物,占89.13%,蜂胶中主要功效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等所占比例很小,显示在此工艺条件下主要分离的是蜂胶中蜡质。对其中正构烷烃的碳数及奇偶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蜂胶的产生过程和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了讨论,显示蜂胶中所含各种碳数正构烷烃数量及比例有一定的生态学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从银杏叶中高效提取分离银杏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具有生产周期短、安全、环保、分离效果好等优点,已成功用于包括银杏叶在内的多种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为更加高效、经济地提取分离有效成分,中草药在用于超临界萃取工艺前的预处理过程非常重要。采用溶剂热法与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相结合,可以提高银杏叶中银杏黄酮的提取率;降低CO2的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使生产工艺更加稳定,促进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超临界CO2萃取油泥砂中柴油的可行性及经济性进行分析,根据文献数据获得了物质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与其萃取率的关系曲线,发现当溶解度大于25g/(100g)时,萃取效率高达98%。采用Aspen软件对柴油中的主要化合物C10~C20的超临界CO2萃取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操作压力、萃取时间、CO2流量对萃取率的影响,优化了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5℃、压力为20MPa、萃取时间为180min、CO2流量为60kg/h、甲醇与CO2的流量比为0.3的条件下,柴油中C10~C20的萃取率高达95%。对20t/d处理量的超临界CO2萃取系统的技术经济性分析表明:建设投资为1 500万元,处理含油量(质量分数)21%的油泥砂的收益为2.4万元/d,2年内即可收回投资;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油泥砂中的柴油不仅可以解决当前的油泥砂污染问题,而且可以有效回收柴油,缓解目前日趋紧张的油气供需关系。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提高玉米芯活性炭对CO2气体吸附性能的方法和途径,对自制的玉米芯活性炭进行了氧化改性和还原改性.改性后C元素质量分数都减少了10%左右.经硝酸和硝酸盐氧化改性后其表面含氧官能团明显增多;经碳酸盐碱性还原改性后引入了CO2-3根;经氨水碱性还原改性后引入了大量氨基基团,表明成功地对制备的玉米芯活性炭进行了氧化和还原改性.其中,利用Ca(NO3)2改性后样品对CO2的吸附量比改性前提高了21.2%;经过Na2CO3改性后样品对CO2的吸附量提高了28.5%.因此,制备的玉米芯活性炭经过Na2CO3改性后更有利于其应用于CO2吸附分离.  相似文献   

12.
玉米黄色素的提取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超临界CO2法从水解玉米蛋白粉中提取玉米黄色素.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超临界CO2萃取玉米黄色素的工艺条件,并通过HPLC检测提取物中玉米黄素和叶黄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提取玉米黄色素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时间2 h,CO2流速35 kg/h,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夹带剂15%无水乙醇,此时玉米黄色素产量为210.97 μg/g.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CO2萃取-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丹皮中丹皮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临界CO2提取中药丹皮中总丹皮酚,选择萃取温度、萃取压力、物料粒度为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优选出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物料粒度40~60目,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0MPa,提取率可达90%以上。将萃取后的总丹皮酚应用高速逆流色谱进行分离纯化,两相溶剂系统为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1:0.4:1:0.4),进样量为330mg,得180mg纯度为99.0%的丹皮酚。  相似文献   

14.
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CO2)及气相色谱技术,建立了土壤中12种类二英类多氯联苯(PCBs)的分析测定方法.对SFE-CO2的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其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25 MPa,温度100℃,静态萃取时间20 min,动态萃取时间45 min,收集溶剂丙酮,CO2流量2.5 mL/min,改性剂10%(质量分数)二氯甲烷.12种PCBs的加标回收率为73.0%~129.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10.5%.测定麦田土壤样品中12种类二英类多氯联苯,共检出8种PCBs,质量比为77~667 pg/g,其他4种未检出.  相似文献   

15.
采用MTT法研究蜂胶的超临界CO2萃取物(SE-P)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和市售蜂胶乙醇提取物(ME-P)、蜂胶超临界CO2萃余物的95%乙醇提取物(RE-P)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了不同萃取压力所得SE-P的抗肿瘤功效.SE-P在体外对肿瘤细胞U937,95D,SGC-7901和TE-1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SE-P对4株肿瘤细胞的最高抑制率和最高抑制率质量浓度均高于ME-P和RE-P.SE-P的抗肿瘤成分在各压力段都有分布,以10~15 MPa和20~30 MPa压力段抗肿瘤效果最好.研究结果表明,SE-P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MTT法研究蜂胶的超临界CO2萃取物(SE-P)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和市售蜂胶乙醇提取物(ME-P)、蜂胶超临界CO2萃余物的95%乙醇提取物(RE-P)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了不同萃取压力所得SE-P的抗肿瘤功效.SE-P在体外对肿瘤细胞U937,95D,SGC-7901和TE-1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SE-P对4株肿瘤细胞的最高抑制率和最高抑制率质量浓度均高于ME-P和RE-P.SE-P的抗肿瘤成分在各压力段都有分布,以10-15 MPa和20-30 MPa压力段抗肿瘤效果最好.研究结果表明,SE-P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_(1-x)Ce_xCoO_3钙钛矿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N_2物理吸附和H_2程序升温还原等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e掺杂对La_(1-x)Ce_xCoO_3物化性能及其催化CO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的掺杂不仅增加了样品的比表面积,还增强了其氧化还原性能,提高了样品对CO的氧化活性.但当Ce掺杂量(即Ce/La+Ce原子比)大于10%时,样品中出现CeO_2物相,覆盖了活性位,破坏了钙钛矿结构,使CO氧化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CO2萃取两头尖皂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两头尖皂甙,采用正交设计优化条件,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用香草醛—高氯酸显色法测定皂甙含量,来研究两头尖皂甙的超临界CO2提取方法.实验得出超临界萃取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1.5h,夹带剂95%乙醇用量为20%.结果证明超临界CO2萃取两头尖皂甙方法是可行的,为提高皂甙提取率,预处理工艺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研究了蒙药文冠木的挥发油提取工艺。比较了水蒸汽蒸馏(SDE)和超临界CO2萃取技术(SFE-CO2)对文冠木挥发油的提取率,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了两种提取物中的挥发油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两种方法中超临界CO2萃取法萃取文冠木挥发油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研究了从海南对虾壳中提取虾青素的工艺,同时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其最优化萃取条件,结果表明:萃取压力为35 MPa,萃取温度为60℃,夹带剂为100g样品用15 mL二氯甲烷,萃取时间为2 h.最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萃取产物中的虾青素进行了测定,色谱柱:waters novapakC18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