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救命的微风     
某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几十位老矿工当时在极深的坑道中工作,他们被困井下,生命危在旦夕。他们摸索着寻找洞口撤退,前边出现一个二十多米长的斜坡地段,矿工小王体质较弱,爬了几次也没爬上去,急得直跺脚,差点哭出声来。他后边的人也非常着急,因为这时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决定着人的生死。这时,有人急中生智,矿工们脱下衣服、解下裤子,用衣服袖子和裤腿一个一个地连接成一根救命的绳索,从上面抛给小王。小王抓住这根特殊的“绳子”,终于爬了上来。接下来半个多小时,他后面的矿工同样也用这根“生命绳索”爬过了“死亡斜坡”。在这个危急关头,他们明…  相似文献   

2.
平凡的矿工     
正身在矿山,长在矿山,工作在矿山,自然接触最多的就是矿工。在我的印象中,矿工们总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进入地球的心脏,兢兢业业开采着光和热,擎起了矿山的希望和未来,他们是平凡而又伟大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欣赏他们、赞美他们。只有近距离地走近矿工,才能真实地了解他们。只有和矿工们一起劳  相似文献   

3.
印第安人不仅是美洲最早的主人,而且在今天拉丁美洲的人口中也占着很大的比重。构成拉丁美洲农业人口和矿工的印第安人和印欧混合种人,他们受到最残酷的剥削,他们的命运已经紧紧地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1、美国西弗吉尼亚州Pinnacle煤矿中只有矿车和矿工头上的灯发出亮光。这里的矿工像他们祖辈们一样,到地下四分之一英里的地方去工作,他们的工作伴随着巨大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2007年1月16日晚11时40分,包头市壕赖沟铁矿3号井的机房旁,安全员陈福州和另一名当班矿工从井道爬上来送信,井下正在透水,已齐腰深了。到1月17日凌晨时,交接班的二批人中从矿井跑出11名矿工,另外35名矿工被困井下。更要紧的是这时井下机器无法启动,供电也停了,给井下35名矿工逃生增加了难度。35名矿工被困井下的消息一经媒体传出,令全国人民揪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11月2日,新化县科头乡栗子坳煤矿井口广场上人头攒动,无数双焦急的眼睛紧紧地盯着黑黝黝的井口。下午13时01分,矿工卜能长在救援人员的搀扶下缓缓出现在井口,喧闹的现场突然出现了静寂。一直守候在井口的新化县委副书记李铁林、副县长曾国成三步并两步迎上前去,紧紧地握住了那双沾满煤尘的黑黑的大手,泪水从他们的眼睛中夺眶而出!13时10分,另外两名被困矿工也在救护人员的搀扶下艰难地走出井口,送上早已在井口待命的救护车。这时,井口广场上掌声雷动!这时,距离事故发生整整25小时!遇险:三名矿工命悬一线11月1日12时30分许,新化县栗子坳煤矿…  相似文献   

7.
柳浩 《科技信息》2010,(33):I0394-I0394
协庄煤矿“80后”矿工队伍在企业已经占到半壁江山,他们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从改革开放中接受的影响、吸收的营养和能量远远超过上一代,同时在开放的世界里,在市场经济影响下,他们身上也有些值得担心的地方和弱点。那么,加快学习型组织建设,更好地推动协庄煤矿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科学发展,如何激发“80后”矿工潜能,发挥优势、规避风险,更好地为“五年百亿”建设贡献力量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笔者整理了近几年来协庄煤矿在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激励“80后”矿工成才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8.
云南境外的傣泐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傣泐人又叫泐人(Lue),是傣族中的一支。在我国,傣泐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此外,思茅和红河地区也有少量分布。除了云南以外,境外的几个国家也居住有一些傣泐人。居住在境外各国的傣泐人,由于环境的改变,他们在文化、习俗等方面与云南的傣泐人已有了一些不同,在政治上也分别认同他们居住的国家。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仍然保持着对他们的故土西双版纳和他们傣泐人身份的认同。由于保持着这种认同,这个群体也就成为联系云南乃至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一条天然纽带。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回首上世纪80年代,大龄青年找对象难的问题成了社会讨论的焦点。当时,河南一个矿工在杂志上刊登了征婚启事。后经证实,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则征婚启事,那位矿工一时间被媒体称为“中国征婚第一人”。如今岁月匆匆20多年过去,当初那个征婚的矿工和征来的娘子还好吗,他们有着怎样的婚姻传奇……  相似文献   

10.
矿山之恋     
记忆拉得很长。小时候,父亲讲的都是围绕矿山的连载故事。他们来自天南地北的兄弟们同住在一间工棚里,着一样的工作服,穿一样的矿工靴,戴一样的矿工帽,他们如何在这片荒芜之地开山、建房、修路,如何在深几百米的井下开采,他们一起学习、掌握各种井下操作技能,一起工作,一起回家。矿山的工人特别能吃苦耐劳,那时他们常年在井下工作,低头弯腰小心地游走,井下仅有矿灯发出微弱的灯光,只能听见风钻的轰鸣声在耳边  相似文献   

11.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58年,是全国知名的特大型甲级设计单位,实行集团化管理。他们是设计美丽的人,也正是用努力和汗水留下的美丽见证着他们的辉煌——几十载风雨路,他们无怨无悔,默默耕耘。不管寒来暑往,他们都“飘零不问冬来苦,化作春泥更护花”,因为有一个信念支持着他们,那是要为创造、设计美丽而鞠躬尽瘁。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矿工,却常年活跃在冷水江市梓龙乡大大小小的煤矿里。他们时常要走进漆黑的矿井中检查,来回一趟便是数公里,就算是在冬天,也是一身汗、满脸灰。他们就是梓龙乡驻矿安监员,他们的使命是确保矿井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奇闻怪事》2013,(3):30-31
天早上4点钟左右,矿工们就在升降机前排起了长队。这里是南非的姆波尼格金矿,所有矿工都全副武装,戴着头盔、头灯、护目镜和耳塞。三层楼高的升降机每次能运送150名矿工,里面拥挤得就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所有人都紧贴着挤在一起,就连楼梯上都站满了人。在最后一名矿工也进入了升降机之后,一名升降机操作员拉上了钢制的滑动门并上了锁,看上去就像是深夜打烊的店铺大门。升降机颤动着下降,将这些矿工送入深深  相似文献   

14.
广阔无垠的沙漠上,一支运送物资的小部队正在和烈日、高温做着顽强的抗争。这时,伴随着一阵慌乱的声音,只见排头的小战士半截身子已陷入黄沙中。没几秒功夫,整个人就没影儿了…… 啧啧,这场景可真够吓人的。难道沙漠中真有沙怪,能瞬间把人吞噬?这些电影中经常出现的场景到底是真的还是忽悠人呢?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月16日晚11时40分,包头市壕赖沟铁矿3号井的机房旁,安全员陈福州和另一名当班矿工从井道爬上来送信,井下正在透水,已齐腰深了。到1月17日凌晨时,交接班的二批人中从矿井跑出11名矿工,另外35名矿工被困井下。更要紧的是这时井下机  相似文献   

16.
魔兽炼神兵     
辛江 《科学世界》2011,(12):88-89
当我还是一个只有几级的小战士,活动范围还只是在艾尔文森林的时每天的生活大概包括几个主要项目:猪打架、抢狗头人矿工的蜡烛、被亚兄弟会的人干掉以及挖矿。真的,当时看见铜矿就两眼放光,而艾尔文森林也只有这一种矿藏。  相似文献   

17.
倪斌 《奇闻怪事》2008,(3):32-33
一直教育学生为人应心胸宽广些,可就是有那么一两个人遇事斤斤计较。最近,我班有几个男生变着花样“欺负”女孩子。我也知道,他们并不是真的想让女孩子尝尝他们的厉害,可能是觉得无聊,可能是好动,可能想引人注目?不管出于何种目的,“欺负”别人是不对的。但怎样使他们既认识到错误,又能从中受到教育呢?我得想个万全之策。  相似文献   

18.
玻利维亚奥鲁罗(ORURO)城有一种民间舞蹈,名叫魔鬼舞。每年一度的狂欢节来临时,这个地方的印第安人就组成几十人或成百人的舞蹈队,表演这种舞蹈。参加表演的大多是当地的矿工,作为业余演员。他们头戴狰狞面具,身穿类似中国京剧武生的服装,左手拿着一条假蛇,右手拿着一条丝绸手帕,在大街上舞蹈。表演动作也很奇特,每往前跳一步,再向后来个大转弯,又往前跑,边舞边叫喊,声势颇为雄壮。  相似文献   

19.
1月3日,攸县燕山煤矿发生一起透水事故,3名矿工被困井下。经过奋力施救,2名矿工成功获救,1人遇难。  相似文献   

20.
矿山风晚     
傍晚,太阳西下之际,归巢的倦鸟与出井的矿工,一起拉开了夏夜矿山生活的序幕。矿工们往往裸着上身,搭着衣衫,齐齐聚集球坪,席地而坐,麻利地从裤袋里掏出烟来,给同坐的工友递上一根,在烟雾缭绕中吹着清凉的晚风,听着归鸟的歌唱、夏虫的啁啾,唠着家庭琐事,谈着矿井兴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