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降低汽车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中存在的较大能量损失,整个转向系统要消耗原动机约3%的能源,但真正转向消耗的能量只占其中不到40%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含有浮动块的新型汽车转向泵。同时研究新型转向叶片泵变量机构的动力学特性,分别建立了变量机构的动力学和叶片泵流量模型,并对泵在液压转向系统向系统执行机构的输出流量进行仿真. 结果表明该泵能有效降低转向系统的能量损失,是一种较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叶片式转向泵.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汽车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中转向泵存在的较大能量损失,提出一种含有浮动块的新型平衡式变量转向叶片泵.考虑转向泵实际工况,将新型转向泵的变量范围设计为特定转速范围内速度补偿代替全转速范围内速度补偿,同时建立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选择不同的参数对转向泵进行节能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泵可有效降低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能量损失.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中转向油泵高转速时泵的无功功率损失过多、汽车燃油消耗增加的问题,设计一种具有速度补偿功能的叶片式转向泵.建立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汽车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Matlab Simulink仿真模型,对平衡式变量叶片泵选择不同的参数进行输出功率特性仿真,并对输出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泵在不同转速条件下的功率输出平稳,可有效降低转向系统的能量损失.  相似文献   

4.
为了消除车轮跳动过程中悬架导向机构与转向杆系的干涉,实现精确独立转向,提高系统集成度,使无驱动半轴传动的全轮线控独立转向电动汽车前后轮采用相同的独立悬架-转向轮模块化结构,提出了一种一体化线控独立转向-悬架导向机构.根据空间机构学理论推导出该导向机构运动分析公式,利用MATLAB分析了单一变量对悬架动力学参数的灵敏度,确定优化设计变量.运用ADAMS/Car建立该导向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在ADAMS/Insight模块中对其进行运动学灵敏度分析,找出关键优化设计变量并对其优化,改善悬架运动性能.  相似文献   

5.
双作用变量叶片泵是一种(类)新型变量泵。该泵保留了双作用定量叶片泵的径向液压力平衡,轴承卸荷,每转吸、压油各两次,具有排量大、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等优点;同时,能在主轴转向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单向或双向变量。因此,它能够按压力、排量和变量形式设计成多个系列产品,适应工业和交通液压系统的需要。文章论述该泵的结构、变量原理和设计上若干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减小某赛车转向时前轮的磨损,利用ADAMS/CAR软件,建立了某FSC赛车前悬架和转向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前轮同向跳动仿真和转向仿真.借助于ADAMS/INSIGHT,选取设计变量,设置约束条件,建立目标函数,对双横臂独立悬架的断开式转向梯形机构的断开点位置进行了优化设计后,再次进行双轮同向跳动和转向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车轮前束角随车轮上下跳动的变化量明显减小,转向特性曲线更加接近理想转向特性曲线,减少了转向时的前轮磨损.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限压式变量叶片泵液压系统的动态模型。利用Simulink仿真软件分析了叶片泵在阶跃输入下,从一个稳定状态到另一个稳定状态的自动调节过程,并对影响其动态响应特性的诸因素进行模拟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自动控制理论,建立了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数学模型,并以YBP—40型变量叶片泵为例,应用此模式,分析了它的稳定性和动态品质.文中还对如何选择参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针对加工、使用过程中多种不确定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模型,给出了转向机构设计变量与转向性能间的函数关系,模拟了不确定因素干扰下的系统响应.建立了转向机构稳健设计的数学模型,根据理想点法,求取了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针对独立轮电液助力转向系统结构简单、控制灵活,可满足传统单自由度梯形转向机构实现多轴车辆蟹行、原地转向、横移等特殊工况要求的情形,建立阀控单缸独立轮电液助力转向系统拉格朗日动力学模型.根据实际重型车辆转向系统搭建了1∶1实验台架,并基于dSPACE和硬件在环设计动力学模型实验验证方案.通过给定包括手动随机信号在内的多种输入信号,对比动力学模型和实验台架,得到反馈转角、压力和跟踪误差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转向角度、转向缸两腔压力等曲线匹配良好,验证所建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该模型可为今后独立轮电液伺服转向系统的非线性控制与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