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电磁计算数据和微波暗室测量数据,基于弹道目标全极化回波仿真软件平台,生成不同战情下的弹道中段目标雷达动态全极化回波数据,分析影响导弹中段目标雷达回波极化特性的主要性能参数,并统计分析其对中段雷达目标典型极化特征参量的影响规律及变化趋势,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这对弹道目标极化起伏模型构建、真假目标识别等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项目属于新材料新工艺技术领域,根据电磁传输特点,结合当前民用与军用吸波材料的应用频段需求,通过一系列关键工艺研发电磁参量可控且匹配特性良好的低频吸波材料,以获得工艺性能稳定、吸波性能优良的低频高效电磁吸波材料为目标,完成对吸波材料在低频波段吸波性能的提升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0-31
本项目是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与俄罗斯科学院地磁、电离层与电波传播研究所共同协作完成,项目目标是按照我国地震电磁卫星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配合地震电磁探测卫星方案论证,通过与俄罗斯相关研究机构的全面合作,获得和引进俄罗斯方面在卫星电磁观测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2013年1月27日,日本用H-2A火箭成功发射了分辨率为1米的"雷达-4"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和一颗光学试验卫星,前者的开发费用约为16.6亿人民币,后者的开发费用约8.1亿人民币,能提供分辨率0.4米的图像,用于试验日本第3代光学成像侦察卫星技术."雷达-4"可与目前正在使用的"雷达-3"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和"光学-3""光学-4"光学成像侦察卫星组成星座,每天能对特定地点至少进行一次拍摄.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9):7-7
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适用面广,适合于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尤其是复合材料的检测,特别适用于对大尺寸制成件(航空航天器)的现场外场检测。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的核心是针对各类试件设计和选择不同特性的热源对试件进行周期、脉冲、阶梯等函数形式的加热;采用现代红外成像技术,在计算机控制下进行时序热波信号探测和数据采集;使用根据热波理论模型和现代图像处理理论模型而研制的专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实时图像信号处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根据法拉第的论著、书信和日记等文献,对他研究电磁旋转现象的过程进行了仔细考察,论述了《电磁历史概要》的写作对其发现电磁旋转现象所产生的重要作用.认为法拉第的这一发现是由一系列关键实验组成,不能仅以单一实验为其标志.阐述了奥斯特、安培和沃拉斯顿等人的相关研究及思想对法拉第研究电磁旋转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指出法拉第能够作出这一发现的决定因素还在于其敏锐的观察能力、高超的实验技能和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同时,还对前人相关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红外热成像技术是根据物体受热散发红外线的这一特点而形成的,因其独有的勘测优势被广泛地应用于恶劣环境探测、故障检测。火灾调查是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的重要方面,本文从节省火灾调查的成本、准确对火灾进行定性、适应多种火灾调查环境、能够进行远程调查与缝隙等四个方面对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火灾调查中的应用优势进行了分析,能够为实际的消防安全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PET是核医学领域的先进临床检查影像技术,对促进神经、心血管、肿瘤等方面的研究及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PET成像过程、物理机制以及发展历史,并对中国PET专利申请状况进行了简单分析,最后对PET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8-29
本课题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海上应急搜救系统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课题海上搜救指挥系统应用示范(2009BAG18B04)的子课题。研究目标是:通过研究机器视觉增强技术和海上目标搜寻和定位方法,确定通过可见光、红外和雷达等用于海上目标搜救的目标检测算法,研制机器视觉增强系统,安装在搜救船舶上进行示范辅助搜救,解决夜间的搜救难题,完成及其视觉增强系统在东海救助局形成应用示范,提高东海救助局在其辖区内的救助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法拉第对电磁旋转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阐述了法拉第发现电磁旋转现象的实验过程及其进行的相关研究,并通过与安培及沃拉斯顿的研究进行对比,说明法拉第的研究对两者均有借鉴,但法拉第在其研究过程中又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特点,这是他成功的原因所在;还探讨了法拉第研究电磁旋转现象的起因、原始实验装置和指导思想,澄清了前人的一些认识分歧和错误,并对法拉第该阶段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思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在南海北部某海域进行的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勘探中,采用了单源单缆的采集方法,这样常规的二维数据采集方式能够较好地识别地质目标体,但是由于二维观测系固有的缺陷无法准确定位地下目标体,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中,研究并应用了一系列相关技术,实现了数据二维采集的三维处理,在保证成像效果的同时,实现了准确定位,基本完成了预期目标。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随着面元方位角的减小,地震剖面上的“马赛克”效应也越来越明显,对准三维成像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随着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不断深入,对地震资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以后的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很有必要采取方位角较宽的地震勘探方法,以期获得高质量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3~2008年(4~8月)强对流天气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和克拉玛依08时探空资料及地面实况资料,对冰雹天气的0℃层高度、冰雹云的雷达回波强度、强回波高度、回波顶高等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建立本地区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的降雹指标,提高冰雹灾害天气的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研究、规划编制研究和政策法规保障研究三个层面对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规划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通过回顾现有研究成果,认为在现有城市更新规划、“三旧”改造规划及规划编制、相关政策支撑的基础上,有效衔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农业产业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在规划范围、目标、分区、用地分类标准、规划技术方法等方面的规定,对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规划编制进行集成创新。  相似文献   

14.
居菲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21):31-33
本文通过我国新引进的S模式航管雷达与传统单脉冲二次监视雷达在处理方式与数据报文方面的比较,分析总结了S模式航管雷达的特点及优势,并提出了管制中心自动化系统在利用该雷达数据报文时,针对飞机位置、高度、批号等关键数据的处理,与传统航管雷达的不同之处是充分发挥S模式航管雷达技术及性能上的优势,确保管制中心系统在实施空中交通管制过程中的正确性、精确性、完整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交叉性创新研究的典范:雷达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众多学科参与的雷达研制过程中,学科背景不同的研究人员通过有效的思想交流,成功运用交叉研究推进雷达技术创新发展。本文通过解析雷达研制过程,阐述由多学科研究到交叉研究的转换以及实现交叉研究的动态机制,揭示交叉研究在现代高科技创新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阐明交叉科研对我国科技及管理创新的丰富启示。  相似文献   

16.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复杂先心病影像和介入新技术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04BA714802),组织实施了包括超声诊断后直接手术规范制定、超声应变率成像技术估测复杂型先心病患者局部心功能研究、动态三维磁共振成像,动态多层螺旋CT成像新技术探索、复杂先心病影像学诊断技术诊断规范和评价、无创心脏虚拟内窥镜显示及心内结构的三维运动估计诊断系统研究、无创心脏虚拟内窥镜显示及心内结构的三维运动估计相关实验研究及复杂型先心病内外科镶嵌治疗规范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
1成果简介 本项成果由3方面的技术组成:气波压力交换技术、射流振荡型气波制冷技术、旋转式气波制冷技术。其研究目的是开发出适用于高压天然气压力能回收和利用的气波压力交换和气波膨胀制冷技术装备,并作为核心技术以成套装备的形式投入工业使用。  相似文献   

18.
试析目标设置理论在科研组织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实现对科研人员进行有效的组织激励是科研管理的核心内容,合理的目标设置则是其中甚为重要的方面。针对科研活动的特点,结合管理科学中目标设置理论的研究结论,重点讨论了科研组织目标激励中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科研组织及其成员间的目标协同,科研目标难度和明确度的合理设置,以及科研人员目标取向的引导等。  相似文献   

19.
正手机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发送的电磁波信号传输到通信卫星,再辐射到受话人的手机所产生的电磁频谱,人们只要利用监视技术就能发现目标、识别目标、监视跟踪目标,并且能对目标进行定位,查清楚使用手机者的方位以及所讲述的语言,从中获得有价值的情报。因此,在战争中,绝对  相似文献   

20.
疾病的数字化分析精确诊断与安全有效的精确治疗在临床具重要意义,而现代数字化影像设备与相关图像分析软件系统是其重要保证之一,亦是现代医疗器械产业中的主流产品.在产业发展中起着主导和引领作用。目前全球的数字化医疗影像设备市场主要被关、日、德等少数国家的少数几个跨国公司所垄断,我国相关产业由于研究基础薄弱、技术储备不足、创新能力低,以致其产品大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国家973计划项目“现代医学成像与高维图像分析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深入开展了现代医学成像与高维图像分析中的理论模型与方法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该项目在医学成像与分析的基础理论模型、低剂量X线断层成像(CT)优质成像、快速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的优质动态成像,三维医学图像分割、临床病灶智能识别等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并简要展望了本领域的发展趋势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