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职院校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需要推动"课程思政"的实施。课题组通过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无锡市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部分高职院校缺乏顶层设计,"课程思政"开展过程碎片化,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的认知度不够,"课程思政"教学缺乏明确的载体和有力的抓手。"课程思政"要取得更好的发展,还需要从完善顶层设计,加强"课程思政"教师的队伍建设,开发课程资源等方面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如何在高职理工类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是现阶段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液压与气动技术》为例,探索出“修订教学文件,明确思政目标”“遵循思政目标,挖掘思政元素”“建设课程资源,打造思政载体”“重塑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环节”“创新评价体系,评价育人效果”五个方面开展高职理工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在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高校在法治教育与思政教育方面融合不足的问题。对此,提出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深入挖掘法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构建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大思政课”格局;有效应用“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思政教育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是高职院校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工作的关键。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实质上是一种育人能力,是实现高职院校课程育人功能的重要力量,是一种以实现课程思政育人功能为导向的课程创生能力。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划分为不同的结构类型,基于个体活动三要素的“认知+实践+反思评价”能力结构,基于课程系统要素的能力结构,基于课程思政内容的能力结构。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发展路径如下:课程本质观重塑是其发展的观念基础,课程思政意识的形成是其发展的自觉心向,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力是其发展的生长点,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呈现技巧是其发展的关键突破点,教师自身的师德魅力是其发展的隐性力量。  相似文献   

5.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通过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师协同教学,把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充分挖掘出来,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有机结合,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还面临着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思想认识不一致、顶层设计缺乏系统性、机制构建尚不健全等。推进二者的同向同行,必须科学解决深化协同育人的思想认识,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教学改革评价体系。探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及其具体的实践路径,对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思政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对于"课程思政"的质量提升非常重要,思政课教师对作为"课程思政"实施主体的其他各类课程教师起着坚定理想信念的引领者、思政素养提升的导学者、"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助力者的作用。由于专业课程教师对思政课重要性认知不到位,加之思政课教师和其他各类课程教师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思政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中处于缺位状态。发挥好思政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要突出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建立思政课教师和其他各类课程教师协作的机制,以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筑牢"课程思政"根基。  相似文献   

7.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终极目标是立德树人,两者在育人体系中皆举足轻重。它们具有日趋完善的内在动力,引领共同的价值方向。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的路径,应立足于立德树人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增强大学生对立德树人教育的文化认同,实现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同向而行。  相似文献   

8.
赵秀娟 《甘肃科技》2021,(12):45-47
阐释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分析了课程思政嵌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逻辑必然和应用价值,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教学制度体系,发挥教师作用、培养教师思政素养,挖掘思政元素、做好课程教学设计,营造人文环境、强化学生自我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课程思政嵌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目前,“供应链管理”案例教学的课程思政存在思政主体政治素养不足、团队合力缺失,案例选编和案例库结构不合理,教学实施环节设计欠佳,评价机制可靠性不高等诸多问题。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组建优秀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提升教学案例质量,更新课程思政案例库资源,丰富案例教学形式,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引领,完善素质目标设计,优化课程思政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实现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目前各高校高度重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如主体、内容、场域、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协同困境,影响了协同育人的效果。因此,高校要找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聚合点,不断优化教师培养、资源整合、场域合作和育人效果等路径,提高协同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专业教师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其教学能力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效果。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增强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发挥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引领作用,对接就业岗位需求,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考核评价体系,从而提升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能力,使之将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专业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政府预算管理”课程具备天然的“思政”属性,基于国家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与专业发展定位,其课程思政建设应遵循课程目标定位、思政教育基本问题以及管理创新等逻辑路径。立足于课程建设现实,文章深入诠释“政府预算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偏差,从强化教育性目标、优化思政建设问题的实践路径与创新管理机制角度构建课程思政建设策略体系,实现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耦合共进。  相似文献   

13.
专业课推进课程思政优势明显.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包括全方位育人,强化专业课中课程思政目标的设置;根植学科特色,开发与整合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精准切入,润物无声地渗透思政教育资源;同向同行,实现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的协同育人;立足实践,建立多元化的专业课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4.
徐燕秋 《科技资讯》2006,(30):137-138
高职院校的思政类课程为国家规定的学生必修课程,目前思政课程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本文提出,结合高职院校比较发达的实训条件,可以进行思政课程实训室的建设探索。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既是高职院校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思政培育载体建设进行了研究,提出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协同合作、细化考核评价、优化师资队伍和开发育人素材,并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已成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途径。针对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呈现的诸如重视不够、课程功能定位不清及方法比较单一等若干问题,从维度缺失、策略迷失和系统丢失三个方面探求问题产生的根源。为解决问题,以管理学基础课程为例,创造性地从课程思政建设的高度、长度、深度以及宽度四个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策略,为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打开思路、拓宽视野、全面规划以及精准施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高校工科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与实践的方法,为高等院校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参考。文章以道路工程检测课程为例,分析该课程的性质与定位,开发课程思政元素,探索融入方法,并以该课程中的一个任务锥体砂质量的标定为例,阐明融入与实践的过程。结果表明,学生期末成绩平均分、对课程的满意度、课堂参与度以及思政考核及格率均有提升。论文研究成果对高校工科类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与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程思政改革在高职院校不断深入推进,从“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已成为高职院校思政育人改革的必然途径。课程思政以课程为单位实施隐性思政教育,而专业思政则是从专业人才培养角度出发,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理顺各类课程及各类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印刷类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行业内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为顺应行业转型升级,助力我国由印刷大国向印刷强国的历史性转变,印刷类高职院校迫切需要结合专业特色,解决印刷专业人才培养中立德树人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足等问题,探索一种具有印刷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从“单一的思政课程”模式向“课程思政”模式的转变,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育一直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本文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德”的内涵,并从确定目标、选准切入点、建立高效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简言之就是挖掘不同学科与专业课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其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发挥协同育人功能。军事理论课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具有一定的课程思政作用。然而,军事理论课教学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载体单一、思想引领不够等现实困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军事理论课的思政育人效果。基于课程思政视角,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着力点要放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和课堂吸引力;丰富教学载体,增加教学体验促进知识内化;强化思想引领,提升思政寓于课程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