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结合为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阐述数学史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分析数学史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内容材料的选择,探索数学史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方式,以具体教学案例展示数学史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实践做法.  相似文献   

2.
红色家书是红色时代的产物,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充分挖掘红色家书的研究价值,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调查为起点,凝练红色家书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功能,探寻其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结合点,参考《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研究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课程、实践、文化、网络"育人的"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3.
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是高等数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到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是高等数学改革的一项积极措施。本文阐述在高等数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之一,是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更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所以,高等数学教学肩负着为学生提供学习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方法的重任,对高校教育的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高校教学中,高等数学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不容忽视。该文从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和特点出发,根据高等数学课程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课教学资源,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价值逻辑方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问题逻辑方面,部分高校对思政课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红色文化的运用存在“硬融入”“表面化”的现象,课堂教育和实践教学融合度不够;在实践逻辑方面,应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思政课堂、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与提升实践教学育人实效四方面构建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稳健发展,教育模式及育人思想不断优化,为教师科学树立教育目标,以端正姿态涌入新课改浪潮,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奠定基础,其中将榜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属于新型教学方法,为拓宽教师育人思路,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略给予支持。该文以榜样教育为载体,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以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7.
古田会议精神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高校积极探索弘扬古田会议精神的途径,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场教学以其独特的内涵和功能,融思想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成为古田会议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载体.当前,要提高人们对现场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价值认知,加强对现场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健全现场教学的各项保障制度,进一步发挥现场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当前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抓住当前治理社会风气的要害,抓住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如何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到高校的育人实践中去,积极探索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是高校育人工作中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在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高校在法治教育与思政教育方面融合不足的问题。对此,提出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深入挖掘法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构建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大思政课”格局;有效应用“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思政教育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0.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高校为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创新实践。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是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视角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大思政课”的价值本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大思政课”的本质要求;将新时代道德教育有机融入智、体、美和劳动教育,打造高质量专业课程,强化健康责任与体育精神,用好传统文化资源与红色资源,构建“大思政”格局下的合力育人体系是“大思政课”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红色音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在音乐领域相结合的产物,是激励全国人民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新时代日趋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下,红色音乐道德涵养、精神传承和价值引领的价值功能日渐凸显。教育状态的潜隐性、教育过程的愉悦性、教育结果的有效性诠释了红色音乐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独特优势。强化红色音乐育人理念,提升教师音乐和数字化素养;遴选优质红色音乐素材,建设红色音乐数字化资源库;找准红色音乐融入视角,精准科学赋能思政课教学共同构建了红色音乐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张晓燕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1):137-138,141
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当前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抓住当前治理社会风气的要害,抓住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如何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到高校的育人实践中去,积极探索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是高校育人工作中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会计类课程的思政教学既是会计类专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也是会计学科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会计类课程开展思政育人工作的意义与现状,分析会计类课程的思政育人优势,并以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为例,探索会计类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教学实践显示,扎根于会计类课程的专业知识,基于知识模块和典型案例建立教学模块框架,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教学流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会计类课程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数学是大学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针对如今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存在的一些困惑:怎样教?如何学?从上好绪论课、重视高等数学的人文价值及育人功能、注重数学的实际应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等4个方面提出了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共同构成高校的育人体系,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阵地,具有教育目标一致、教育手段互补、教育效果相通和教育环境升华等协同育人基础。提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质量,应认识到价值认知偏向化、功能协同碎片化、活动层次失衡化和评价标准单维化等现实困境,要从理念、机制和活动载体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专业课是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领域,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育人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以高校“货币金融学”课程为例,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从横向线索与纵向线索两个方面优化教学设计,并提出“货币金融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该文对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进行了探讨研究,通过结合模型案例,提高了高等数学教学的质量,对学生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浅谈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数学是大学理工科必修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和中学数学在教育管理模式、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脱节,直接影响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考虑到现今中学数学教学特点,在大学高等数学教学中注意搞好情感育人、放慢起始速度、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及正确使用数学语言、引导互学互助、重视能力培养等是弥补二者脱节和进行教学衔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红色故事是青年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文化基石和不竭源泉。通过在安徽13所高校中开展问卷调查,发现红色故事融入思政教育的共性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高校应以教学理念上明确“为何融入”,教学内容上厘清“从何融入”,教学方法上探索“如何融入”三个方面全面构建具有自身特点的思政课育人格局,提升思政课的立德树人效果。  相似文献   

20.
红色文化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育人价值是显著的。当前,吉林省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未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等问题。高校应采取有力措施,夯实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完善红色文化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发挥网络和新媒体的传播辐射作用,深化地方领域协作增强教育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