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的禽鸟意象中,以"雉"最为特别,最能反映先秦时期人们的生活,它与先秦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对"雉"的概念的理解,在《诗经》中"雉"的意象主要有四种含义:爱情中的思妇形象;王族中的地位象征;祭祀中的舞蹈器具;生活中的善良品格。这与"雉"本身的特点、先民自然崇拜思想的延续以及西周独特的天命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试析莲花文学意象的起源与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花首先因为其实用性而为先民关注,又由于其独特的外形而成为图腾与生殖崇拜的对象。莲花文学意象的发生则是从《诗经》与《楚辞》开始的。佛教的传入,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古代文学中莲花意象的象征意蕴,成为莲花文学意象的又一源头。中外文化的共同作用促使莲花文学意象不断发展和丰富。  相似文献   

3.
《诗经》产生于中国文化由巫到史的演变过程中,“上帝”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意象,而在《诗经》的接受史上,这一文化意象千百年来却一直受到曲解。在《诗经》和《圣经》的参照阅读中,我们发现《诗经》中的上帝确曾有过与《旧约》中耶和华相似的位格,上帝与人之间那种既亲密又紧张的父子般的关系,也为中西方经典所共同关注。上帝的身上,寄托了先民的道德精神、社会关怀及其希冀和理想。但在《诗经》中,上帝没有被理解为人类精神的航标,灵魂最终的归宿,而是被理解为可以满足人的欲望的神灵,上帝对人来讲始终是外在的,人对上帝有敬畏之心,有怨愤之情,而从来没有想到要回归上帝。人,最终疏离了上帝。  相似文献   

4.
比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象征是楚辞创作的一大特色。比和象征都要求喻体或象征物与被喻事物或被象征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但比一般以现实主义为根基,更多的是理性思维的结果。象征较比的思维机制更古老,更接近原始宗教狂热阶段,也更具浪漫色彩。《诗经》有礼乐文化的影子,楚辞受巫风影响更明显。楚辞中的象征与《诗经》中的比的关系不是承继关系,而是源各有自。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创构了以情感为主导、以原型意象为主体的同场共振结构,体现了当下意象和回忆意象、写实意象和象征意象有机结合,表现了词人国破夫亡,自身憔悴的深哀巨痛,感情极其浓厚又极其悲凉。  相似文献   

6.
浅析小说《儿子与情人》、《虹》中的象征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H·劳伦斯是英国 2 0世纪杰出的心理小说家。在《儿子与情人》、《虹》这两部小说中象征手法的应用在展示人物复杂心理状态 (包括意识、无意识精神活动 )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劳伦斯的小说在象征手法的应用上主要有三类 :细节性场景象征、意象象征、神话象征  相似文献   

7.
《潍坊学院学报》2016,(5):96-98
让学生从《诗经》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作为自己的网名、笔名、人名、书斋名等,是《诗经》导读课中最为学生喜欢的教学实践活动。其实施方案大致包括撷取词汇、注明出处、阐明理由、小组汇总、师生讨论评估五个步骤。学生用《诗经》中的词语或诗句取名的行为具体分为直接摘取、跳跃摘取、改编化用三种方式。从审美取向看,学生的《诗经》取名,爱情诗居多,尤其钟爱水意象、美玉意象、植物意象,而且具有明显的名人情结,充分展现了古代经典《诗经》母性般的伟大魅力,在塑造大学生形象和气质方面发挥出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传世的诗歌总集,在艺术性、思想表达、韵律美等方面对后世的文学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诗经中所描绘的意象也成为了后代文学创作的典范,如"鸟"的意象、"水"的意象、"树木"的意象等等。本文试对《诗经》中出现的"柳"意象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诗经》与《万叶集》里“葛”这一意象,发现中日两国歌人用 “葛”(日文:クズ)入诗时,其描述内容常与家人亲情、婚恋有关; 从文学意象与民俗意义上探究,婚恋诗中的采葛行为不仅是普通的劳作,也是男女表达爱意的方式;由于社会背景的不同,《诗经》中的“葛诗”更多关注民间疾苦等社会问题,而《万叶集》的“葛诗”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相似文献   

10.
乌鸦意象是中国文学中一种重要的禽鸟意象,本文重点分析了楚辞中的乌鸦意象,指出楚辞中的乌鸦意象,恰好分属于现实、历史、神话三个层次,说明楚辞中的乌鸦意象明显受到了<诗经>文化的影响,同时又表现出鲜明的楚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中描绘了大量的动植物,这种寓情于物文学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灵光初现,而是昆虫文学萌芽的必然选择。文章从文学意象入手,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再现《诗经》中昆虫的文学图谱,理顺《诗经》中昆虫意象的分类,结合先秦社会的政治、经济格局,并进行文学形象的分析,从而得出中国昆虫文学萌芽于《诗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陆龟是《愤怒的葡萄》中最突出的动物意象,承载着丰富的象征内涵。它代表以约德一家为首的千千万万破产逃荒的农民,预示着他们一路将要经历艰难曲折,同时体现着他们面临苦难时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此外,"陆龟"意象来源于《圣经》。借用原型意象,斯坦贝克深化了陆龟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他对广大移民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凯特.肖班以《觉醒》而闻名,大量象征与意象成分的运用构成了该小说最显著的特点。分别从岛屿、大海、鸟儿和房屋等几个象征成分入手,研究《觉醒》中的象征手法,进而再现女性追求婚姻自由、性解放以及自我觉醒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4.
《永别了,武器》中的动物与《圣经》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中的“作为意象的象征”的象征理论和神话理论为基础,从研究海明威的象征运用出发,对《永别了,武器》中的取材于自然中动物的象征运用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探讨,挖掘隐藏于作品当中的丰富宗教内涵。通过研究海明威的象征运用,我们就可以了解基督教和《圣经》对海明威的影响,理解作品中更深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雪"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传统意象,当代作家刘醒龙在其长篇小说《天行者》中延续着对这一意象的抒写。在他笔下,"雪"被赋予多重的象征内涵:或是高尚人格的寄寓;或是诗意情感的坚守;或是错位现实的反讽。透过刘醒龙笔下的"雪"意象,既可以窥探出中国乡村民办教师的生存困境和苦难命运,又可以展现作者对现代文明在乡村传播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6.
《诗经·国风》中声音意象的运用广泛而多样,不仅包括对自然界风雷泉、动物界鸟兽虫禽等声音的描写,也包括人类社会劳作、祭祀等声音勾勒。这种大量的声音意象描写是在自然与社会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不仅反映出先民对以声音为中介的意象审美感觉的创造,同时也蕴含着丰富且具体的社会文化意蕴,对整个后《诗经》时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诗经》中的女性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诗经》为我们展现了一道两千多年前的女性世界的艺术长廊,对女性的赞美是《诗经》的一个鲜明特点。《诗经》中的女性具有形象美、品德美和精神美。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考察了《诗经》中时间、空间、时空交织的具体表现形态 ,归纳出常式和变式两种表现形态 ,其中变式表现形态又包含了象征手法、心理时空、转换时空等方式。以上表现既服从于《诗经》具体诗篇的叙事或抒情的需要 ,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9.
截止目前,关于中国最古老歌谣《诗经》的研究成果可谓“夥颐”,但对《诗经》意象的研究分析似还不多,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意象作为一个美学概念,早在刘勰的《文心雕龙》里就被明确提出来了。《神思篇》说:“是以陶钧文思,……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闚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此后历代文论专著也常使用这一概念,直到当代的许多诗歌评论家,还一直把它作为判断某首诗审美价值高低的标准之一。尽管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都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的爱情诗,反映了上古时代人们对爱情独到的认识,展示了人们古朴自由的恋爱方式;《诗经》中的爱情诗,表现了青年男女恋爱时的坦诚、率直及“一见钟情”的恋爱方式;《诗经》中的爱情诗給后人以教育、启迪,激励我们追求真正的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