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脂肪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酶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富油土壤中分离筛选到40株脂肪酶产生茵,其中060805茵株产脂肪酶的能力较强,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鉴定,初步鉴定为短波单胞茵.060805茵株发酵产酶需油脂的诱导,同时也依赖Mg2 ,培养基中不添加Mg2 时产酶量很少,微量的Mg2 就能激活茵体产酶.蔗糖等糖类物质不利于060805菌株产脂肪酶.该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5℃,最适pH为6.0;而且在60℃保温60 min酶活基本不损失,在pH 5.0~8.0范围内稳定.  相似文献   

2.
土壤产几丁质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几丁质为碳源,从土壤中筛选出3株产几丁质酶菌株,其中酶活最高的为一株革兰氏阴性菌.对该菌株应用16S rDNA法进行鉴定,结果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通过单因素优化法和均匀设计法实验,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0.5%的胶体几丁质为碳源,质量分数1.0%的蛋白胨为氮源,及30℃和pH值为7.2,发酵60 h的条件是菌株的最合适产酶条件.此时,胞外几丁质酶酶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3.
南海海域几丁质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南海海域水样和沉积物中分离并筛选到两株几丁质降解菌,分别为SCSS04和SCSWE13.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SCSS04属于芽孢杆菌属,菌株SCSWE13属于弧菌属.两株菌几丁质酶的产生均需要几丁质的诱导,并在富营养培养基中产酶量较高.菌株SCSS04在培养第9天产酶量达到最高,所产生的几丁质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50℃.菌株SCSWE13属于低温酶,在培养第7天产酶量达到最高,所产生的几丁质酶最适反应温度为20~28℃.  相似文献   

4.
一株耐高温α-淀粉酶生产茵的分离鉴定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四川成都及其周边地区的淀粉厂,米厂,面粉厂等样品采集地的土样和污水当中筛选到16株酶活较高的野生型-α淀粉酶生产茵,其中一株编号为C-1的茵株酶活最高,液体发酵酶活达到20 U/mL.这株茵能在高温(50℃)下生长良好.在电子显微镜观察,有明显芽孢,生理生化常规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茵(B.subtilis),进一步的16S rDNA分子鉴定确定该茵属于枯草芽孢杆菌,命名为B.subtilis C-1.并对B.subtilis C-1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5.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产几丁质酶的细菌LL-C.该菌经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及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分析,鉴定为Luteibacter rhizovicinus,属于黄单胞菌科(Xanthomonadaceae).以不同发酵时间、碳源、氮源、起始pH值、培养基装液量和培养温度为因素,考察LL-C菌株产几丁质酶的优化条件.结果表明,最有利于该菌产几丁质酶的条件:碳源为胶体几丁质、氮源为(NH4)2SO4,培养基起始pH值为4.5,培养基装液量为30 mL,培养温度为32 ℃,振荡培养时间为7 d,此优化条件下,摇瓶产酶活力为115.02 μkat·L-1.  相似文献   

6.
以愈创木酚培养基为底物,利用平板筛选法从土壤朽木中筛选能够产漆酶的菌株,通过测定漆酶活力进行复筛,筛选出一株产漆酶活力较高的白腐茵菌株。以漆酶活性为参考指标,确定葵花粉发酵产漆酶条件:发酵培养基中硫酸铵0.025%,初始pH值5.5,接种量8%,装液量50mL,愈创木酚0.10%,培养时间7d。  相似文献   

7.
通过特异引物PCR方法和水解圈活性法对62株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26株蜡状芽胞杆菌菌株及18株球形芽胞杆菌菌株进行了几丁质酶产生菌的筛选.所测苏云金芽胞杆菌中除4株野生型菌株外均为阳性结果,蜡状芽胞杆菌仅1株为阴性结果,球形芽胞杆菌全为阴性结果,且水解圈法观察结果与PCR检测结果一致.在此基础上,通过DNS比色法对几丁质酶产生菌株的几丁质酶比活力也进行了测定.对这些具有致病性的病原芽胞杆菌几丁质酶的研究对于研究其致病机理及对其进行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利用几丁质平板法和几丁质酶基因特异引物PCR两种方法,对本室保藏的995株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几丁质酶及其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被检测的菌株都可以在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的平板上生长.其中93.0%的菌株PCR检测阳性,54.1%的菌株可产生明显的水解圈.证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几丁质酶普遍存在.通过研究发现Bt几丁质酶活力高低与其血清型及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的类型无相关性.同时对286个菌株进行了抑小麦赤霉菌实验,筛选出19株抑真菌效果较好的苏云金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9.
紫外诱变球孢白僵菌选育几丁质酶高产菌株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实验利用紫外线对白僵菌进行诱变,比较了不同诱变剂量对白僵菌产几丁质酶的影响,从而筛选出几丁质酶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10.
抑制多种植物病原菌的几丁质酶产生菌X2-23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样品经纹枯病菌细胞壁培养基富集后 ,从 16 6株几丁质酶产生菌中分离得到一株高产几丁质酶细菌X2 2 3.X2 2 3对所有指示菌如水稻纹枯病、稻瘟病、水稻恶苗病、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以及水稻白叶枯病等多种病原菌均具强烈的拮抗作用 .当X2 2 3加入上述病原真菌的液体培养基中时 ,由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病原真菌菌丝发生扭曲、变形、菌丝细胞壁肿胀裂解、细胞质聚集、原生质体外溢或裸露等异常现象 .几丁质酶活性达 2 5 .5U/mL .该细菌经鉴定为圆孢芽孢杆菌 (Bacillusglobisporus) ,是一种新的几丁质酶产生菌 .  相似文献   

11.
从天津、河北、山东、山西、福建、河南及江苏等地蔬菜根际土壤中分离细菌1万余株,从中筛选出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有明显拮抗作用的细菌802株,进一步用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及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为靶标筛选出对以上病原真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62株。对辣椒疫病防效温室盆栽实验结果表明,6个菌株防效在70%以上,其中菌株TB1340防效最高,达到82%。菌株TB1340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强的产生几丁质酶、纤维素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子鉴定结合形态学观察,菌株TB1340被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12.
浓香型白酒酒糟微生物分离及发酵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弄清浓香型白酒酒糟微生物以及发酵能力,通过平板分离得到酵母8株、细菌3株和霉菌4株.将各菌株通过糖发酵试验测定,发现均有产酒精能力.分别将其制曲后测定糖化酶活力、蛋白酶活力、液化酶活力.然后筛选出10株酶活力高的菌株,接种到按比例配好的5种粮食上混合发酵,以15株混合发酵为对照,混合发酵后测定产酒率.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0株微生物混合发酵的产酒率为10%,较之15株混合发酵的产酒率15%低.就本实验在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菌株在15株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为了培养高产表面活性剂的菌株,并探究合适的培养条件。从长庆油田ZJ2区某联合站取回生化池四级处理水样、单井注入水及采出水等共9处水样,依据性状的不同,一共分离出23种菌株;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溶血特性,使用血平板培养基挑选出7种产表面活性剂的菌株[1];通过对培养条件的优选,优化培养条件,并结合实验对菌株进行筛选,优选出2种高活性的菌株;从NaCl质量浓度、含油量、pH值及温度等方面对优选菌株进行适应性评价,并进行驱油模拟实验。试验表明,菌株具有较好的抗温耐盐耐碱性,生物表面活性剂有较高的界面活性,能够有效地降低界面张力,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4.
一株土壤源高产植酸酶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省不同地点采集的45份土样,利用分离培养基对产植酸酶芽孢杆菌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钒钼酸铵法测定其酶活,结合菌落和显微形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鉴定其种属。鉴定结果表明:从分离的80余株菌中筛选获得一株有较大植酸酶酶活的菌株B.Ld2-C,植酸酶酶活为552 U/mL。经鉴定为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B.sphaericus),能形成芽孢,而且该菌株能够耐受较强的酸、胆盐和高温,为研究其作为饲料添加剂菌种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抗稻瘟病和纹枯病的转基因水稻新品系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将水稻碱性几丁质酶基因(RC24)导入优良灿稻品种竹籼B,外源RC24基因可以稳定整合到RO代至R6代转基因水稻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已获得同时抗稻瘟病和纹枯病的转基因品系竹转68和竹转70以及43个转基因纯合株系。  相似文献   

16.
D-对羟基苯甘氨酸生产菌株的选育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际上通用的以底物--对羟基苯海因(HPH)为惟一氮源的培养基从69个土壤样品和3个水样中初步分离出238个菌株,然后利用双层琼脂法和微孔快速筛选法对分离到的菌株和实验室保藏的220多株茵进行反复筛选,最终获得D-海因酶阳性菌株54株.用茚三酮显色法及纸层析法从这54株茵中筛选到2株产N-氨甲酰水解酶的阳性菌株,从而获得了可同时产生D-海因酶(DHase)和D-氨甲酰水解酶(DCase)的菌株.  相似文献   

17.
摘要: 为了探明链霉菌S1的抑菌活性及其对植物病害的防控作用,通过抑菌圈法研究了链霉菌S1对不同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并分析了菌株S1是否合成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筛选了菌株S1的最佳发酵培养基、发酵时间和最佳接种量,进一步优化发酵培养条件。通过温室防效实验,研究了链霉菌S1发酵液对桃核腐病和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链霉菌S1对多种病原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中对桃褐腐病原真菌(Monilinia fructicola)和平菇褐斑病原细菌(Pseudomonas tolaasii)的抑制效果最佳。菌株S1能够合成几丁质酶,不能合成葡聚糖酶。链霉菌S1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G117,最佳发酵时间为3 d,最佳接种量为8%。链霉菌S1的发酵上清液和发酵液对桃核腐病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防效可到达80.66%。发酵代谢产物对番茄根结线虫的杀线活性最高可达90%,发酵原液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最高到达71.02%。可见链霉菌S1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为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提供了优良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8.
利用涂布平板法从腐烂秸秆及枯枝烂叶中分离出71株丝状真菌.通过比较菌株秸秆粉降解产物对小麦生长的促进作用,获得一株可有效降解秸秆并促进小麦生长的菌株2-5-2.对其进行形态分析和rRNA序列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木霉属真菌.该菌株可产生纤维素酶、木质素酶、半纤维素酶、几丁质酶、蛋白酶、壳聚糖酶.平板对峙培养显示,该菌对多种病原真菌的生长有抑制或阻碍作用.固态发酵培养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酶活在第11d达到最高;第28d,纤维素降解率达到21.13%,半纤维素降解率达到28.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