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的分娩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后有分娩镇痛要求的孕妇随机分为2组,即TENS组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同期无分娩镇痛要求的孕妇设为空白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并比较3组中成功阴道分娩孕妇的VAS疼痛程度评分,血清强啡肽浓度,产程及母儿妊娠结局.结果:镇痛效果各组间相比,TENS组和CSEA组的VAS疼痛评分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CSEA组最低(P0.05);镇痛后TENS组孕妇血清强啡肽明显升高(P0.05);TENS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产程和母儿结局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ENS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分娩疼痛,分娩镇痛安全有效,不影响产程.  相似文献   

2.
在概述利用实验操作来改善睡眠结构研究概况的基础上,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的45名学生为样本,详细介绍了经皮电神经刺激对睡眠结构的影响以及不良反应,指出经皮电神经刺激并没有改善睡眠结构,但它还是改善了浅睡眠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电刺激小脑顶核为一种重要的条件性中枢神经源性神经保护途径,文章介绍了中枢神经源性神经保护及其机制,神经保护特点及所涉及的解剖部位;重点讨论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机理,并展望其临床应用及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4.
 重建假肢手的感知反馈功能是当前神经康复工程的重大挑战之一。从触觉感知的神经基础、重建技术分类及其应用等方面,综述了神经假肢手人机交互技术的进展。功能性电刺激是常用的神经调控技术,可用于刺激大脑皮层、外周神经及皮肤感受器等,达到重建感知功能的目的,并已取得一些重大技术突破和临床应用。基于诱发指感的表面电刺激技术可形成一种非侵入神经接口,结合神经移植再造感知功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关键词神经假肢手;感知反馈技术;电刺激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电针产品无仿传统针刺补泻法的电针针法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采集卡实现的新型智能电针仪。该电针仪属于虚拟仪器范畴,由数据采集/发生卡、功率驱动升压等部分组成,具有多种针法选择、输出定时、自动报警等优点且设计符合医疗器械安全规范,可用于临床穴位针法刺激和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文中着重介绍了利用虚拟仪器仿传统中医针刺补泻手法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IBM PC/XT 计算机为基础的神经肌肉功能性电刺激实验系统,根据功物实验原理,输入适当参数,产生两路刺激信号的控制电压,记录相应肌肉的收缩力及其电活动一肌电图(EMG),自动控制实验过程.研究具有多种发放率和募集控制方式的肌力调节、电刺激下肌肉的EMG/力模型、神经肌肉系统的频率响应等.  相似文献   

7.
研究可应用于功能性电刺激输出控制的步态识别算法,利用MEMS传感器采集步态的角速度数据,通过设置阈值实时识别患者行走时的摆动相,在脚跟离地时刻开启功能性电刺激,在脚跟着地时刻停止电刺激.平地自由行走模式和跑步机平台下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脚跟离地和脚跟着地两个时刻的识别率分别大于97%和98%.本算法不需要积分运算,避免了累积误差,步态分段准确性高且算法简单,易于在单片机中实现,为研究穿戴式功能性电刺激系统提供了基础与保证.  相似文献   

8.
针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实时控制要求,采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对DMFC系统的工作温度进行建模与控制.基于实验数据建立DMFC电堆温度模型,避免了DMFC电堆的内部复杂性分析.以训练好的网络模型作为DMFC控制系统的参考模型,采用一种改进的模糊遗传算法(FGA)在线对神经模糊控制器的参数和模糊规则进行自适应调整.将所提出的算法与非线性PID和传统模糊算法进行实验比较,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神经模糊控制器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镜像法 ,对经皮刺激电极下人体组织中电位场和电流密度场的分布进行了理论的推导 ,得到了场分布的解析解 ,以此解析解为基础 ,推导出电极下场分布的数值解 .在此基础上 ,通过模拟实验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刺激电极下的电场与电流场分布是不均匀的 ,当刺激电极安放在被刺激神经正上方并沿神经走行方向放置 ,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双耳差频声刺激影响大脑状态的神经机制,采用功率谱、Lempel-Ziv复杂度(LZC)和基于互信息的脑网络等线性及非线性方法,深入探讨了两种不同模式的双耳差频声刺激(alphabeta)对脑电的影响规律.13名受试者分别进行了alphabeta差频刺激,结果表明自发脑电的功率谱并没有发现频率跟随响应效应,LZC也没有显著变化.而脑网络图则能够发现在alpha差频刺激下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信息连接性显著减弱,在beta差频声刺激下信息连接性则显著增强.因此,互信息脑网络图可以有效地监测大脑在双耳差频声刺激下的变化,为双耳差频声刺激的生物学效应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低频低强度电刺激家兔腓浅神经(SPN)能明显抑制电刺激主动脉神经(AN)诱发的心动过缓,对诱发的降压反应也表现轻度的抑制作用。静脉注射阿托品和两侧颈迷走神经切断后,可基本消除电刺激AN诱发的心率减慢,静脉注射心得安几乎不影响这种诱发的心率减慢,提示电刺激SPN对电刺激AN诱发的心率减慢的抑制作用与对心迷走神经系统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混合笑气吸入应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和对母儿影响。方法:选择阴道分娩的正常产妇100例,分为笑气吸入组和观察组比较,产痛程度、产程时间、产妇一般情况及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等。结果:混合笑气吸入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好且迅速,缩短产程,对母儿均无不良影响,是一种既简单又安全的分娩镇痛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经颅磁声电刺激(TMAES)是一种新型无创的脑神经调控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技术利用静磁场和超声波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磁声电效应,在神经组织中产生感应电流,进而对神经组织实施刺激.作者基于小脑颗粒细胞模型(GrC模型),建立了突触连接GrC模型,对TMAES刺激下突触连接GrC模型的动作电位进行仿真,分析了动作电位的传播方向.在TMAES神经元的不同突触连接方式下,对比了兴奋性与抑制性对神经元放电的影响.通过改变抑制点的位置分析了抑制作用在TMAES下对神经元放电模式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经颅磁声电刺激对GrC模型神经元放电节律具有重要影响.实现了两个神经元突触连接模型在TMAES下的仿真,对进一步发掘和研究神经元的传导及连接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双眼竞争是两侧不相融合的单眼图像刺激形成主观意识交替占优的现象.为实现对双眼竞争中意识交替平均速率的客观检测,提出了一种将相位锁定与互功率谱估计相结合的脑电分析算法,利用频率标记双眼竞争过程中记录的脑电信号.在对6例实验数据的分析中,客观检测平均速率与主观报告相差10%以内.该方法抗噪性能好,不需要主观参与,适用于无法言语表达的婴儿及老人受试.平均交替速率作为一项辅助诊断指标,对老年痴呆症、儿童多动症等多种神经障碍疾病的诊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对异氟醚吸入麻醉术后躁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异氟醚吸入麻醉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40)和电刺激组(H组,n=40),H组患者予持续经皮穴位电刺激,从术前30 min直至术毕30 min。两组患者均予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吸入异氟醚、一氧化二氮维持麻醉。围术期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观察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及躁动程度,并依次评估拔管即时、拔管后5、10、15、30 min各时点的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H组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低于C组(P<0.05);H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SAS评分均低于C组(P<0.01);与H组相比,C组患者拔管即时MAP、HR升高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经皮穴位电刺激可减轻异氟醚吸入麻醉的术后躁动。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基于肌肉激活生理特性的足下垂功能性电刺激调制与评估方法. 结合肌肉募集的死区和饱和特性,利用自然步态下胫骨前肌的肌电信号和电刺激下胫骨前肌的耐受值和阈值调制电刺激输出曲线. 研究基于1-范数的方法量化肌肉在电激活下的肌电信号募集水平评估所提出的电刺激调制方法的性能. 通过实验比较了肌电信号调制电刺激时的胫骨前肌电诱发募集特性和自然激活时的募集特性,二者的相关系数达到0.8815. 结果表明,利用自然激活方式调制电刺激的输出方式是有效的,而基于肌肉激活程度的评价指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深度脑刺激(DBS)是治疗帕金森症和癫痫等神经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其开环控制的缺点,以MorrisLecar神经元为节点模拟病态同步神经元网络,提出了基于H∞变论域模糊的DBS闭环控制方法,实现了神经元网络的精确去同步控制.采用变论域模糊逼近神经元非线性动态和H∞抑制逼近误差,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控制算法的稳定性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及鲁棒性,该方法可作为由病态同步引起的神经疾病的一种潜在电刺激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吞咽障碍作为脑卒中多见的并发症,由于肌肉受损,患者吞咽困难,出现呛咳、误吸,甚至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在脑卒中后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且病程长,对患者的心理以及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困扰。临床中对本病尚无疗效肯定治疗方法,多采取吞咽功能训练等康复手段来改善吞咽功能,研究表明神经肌肉电刺激作为新型的康复治疗方式,刺激神经肌肉从而恢复其功能,神经肌肉电刺激已经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表现出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神经肌肉电刺激与康复治疗、针灸及其它治疗的联合运用进行阐述,为临床应用及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腕踝针疗法的分娩镇痛效果以及对子宫收缩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无阴道分娩禁忌症,且要求自然分娩的足月妊娠产妇70例,按知情同意原则分为腕踝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分娩镇痛处理,腕踝针组采用腕踝针疗法镇痛.比较分析两组孕产妇不同时间的视觉模拟(VAS)评分、β内啡肽(β-EP)以及5-羟色胺(5-HT)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腕踝针组孕妇在镇痛后60、120 min、第1产程末、第2产程以及第3产程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第1产程末和第2产程时β-E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在镇痛后60 min,第1产程末和第2产程时5-HT水平明显提高(P<0.05).结论:腕踝针疗法具有分娩镇痛作用,其机理可能与β内啡肽降低,5-羟色胺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各种常见膈肌功能不全的发生与膈肌的废用性萎缩有关,继而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膈肌萎缩,提出经颈内静脉途径电刺激膈神经的临时膈肌刺激方案,对该方案的参数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方案的硬件及软件设计。将21只家兔随机分为三组,病理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脊髓离断控制通气组家兔的膈肌纤维存在明显萎缩,而电刺激膈神经组家兔膈肌纤维只有部分萎缩,证明该方案是一种有效的预防膈肌萎缩保护膈肌功能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