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产有机茶是提升茶叶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常规茶园向有机茶园转换的管理技术.包括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严把施肥关.重施基肥、早施催芽肥,巧施根外肥,采用综合治理措施,控制病虫草害,严格把好采摘关,注意采养结合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宁强县高产优质茶园的管理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培肥土壤,树冠养护,合理施肥,通过这些技术措施,使茶园实现高产优质,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安徽科技》2005,(1):89
由于早生良种的增加、肥培水平的提高以及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茶树发芽日趋提早.早春气候异常,气温乍暖乍寒,对茶园生产高档名优茶极为不利。近十余年来.受早春气候影响而造成茶园损失各地均有发生.特别是引进和推广了早生品种的茶区损失更大。因此,要积极采取防御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土壤养分化验,查清了城固县土壤养分现状、分布、面积等基本情况,对比、评价测土配方施肥实施五年来与五年前及1982年土壤普查结果土壤养分变化情况,提出了今后耕地培肥利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绿色无公害茶园土壤培肥措施与施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其质量安全越来越引起人民的关注。汉中市现有茶园面积约50万亩,茶叶已成为汉中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茶叶生产,已成为实现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推广绿色无公害茶园施肥技术培肥茶园,改良土壤,不仅可以改善茶叶品质,提高茶叶产量,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施肥对环境和茶产品的污染,确保茶叶产品安全,对我市绿色无公害生态茶园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国际茶叶市场上开始流行“有机茶”,其需求量呈不断上升之势,而我国的“有机茶”研制开发和生产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因此,根据国际市场茶叶消费趋势,发展、生产“有机茶”将有着广阔的前景。“有机茶”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比一般名茶要高出30%~50%,已受到世界各产茶国家的普遍重视。近几年来,我国茶业科技界开始探索“有机茶”茶园建设及其生产,一些茶区也曾获得国际有机食品运动联合会统一颁发的“有机茶”生产许可证。但从全国各地总的发展趋势来看,仍然发展缓慢,茶园普遍偏小,且尚未形成生产、出口规模,生产出…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茶园施沼液肥后对土壤及茶产品中锌硒镁变化的影响,以黄壤为供试土壤,福鼎大白为供试品种,进行对比试验,探讨不同施肥方法、次数和剂量对土壤和茶叶锌硒镁的改变。试验设不施沼液肥、根灌沼液肥和沟施沼液肥3种处理,每个施肥方法下设亩施500kg、1000kg、l500kg和2000kg4种剂量处理。不同施肥方法、次数弄口剂量对土壤和茶叶中锌硒镁均有影响。茶园根灌500kg/667m。沼液肥3次后,土壤中锌含量增加153.28%、硒含量降低一47.04%、镁含量增加119.48%。茶园中根灌1000kg/667m2沼液肥3次后,茶叶中锌含量降低7.22%、硒含量增加25%、镁含量降低4.64%。茶园根灌沼液肥有利于茶树对硒元素的大量吸收,以每年根灌500~1000kg/667m2沼液肥3次最佳。  相似文献   

8.
由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农学系王介元教授等主持完成的河北省科委下达的“燕山山麓平原粮经牧协调发展持续高效配套技术研究”(即遵化试区)子课题之一——“燕山山麓平原褐土培肥机理与量化培肥模型及培肥技术研究”(课题编号:96220916D-4)通过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9.
杨钦亮 《创新科技》2014,(14):106-106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有机蔬菜已经成为健康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有机蔬菜栽培对于土壤的要求比较高,在不使用化学肥料的情况下,做好有机蔬菜栽培土壤的培肥对于有机蔬菜的栽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详细分析了有机蔬菜栽培土壤的培肥技术,针对有机蔬菜的栽种要求,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培肥措施,希望能够对有机蔬菜的栽培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淮北滨海地区生土培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7-1998年在江苏淮北滨海地区的新整生土地上进行了施用猪粪、饼肥、秸秆等有机物料的培肥试验,结果表明:以猪粪肥自理培肥效果最佳,秸秆还田处理中以麦季还稻秸稻季还麦秸各5625kg.hm^-2为较好。3季培肥后,土壤各养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值呈持续上升趋势,试验开始时为0.2202,3季后上升到0.3833,但与当地大田土壤肥力综合值0.5653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各处理第3  相似文献   

11.
鸟王茶产地土壤肥力数值化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求适宜于贵州茶园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方法,运用模糊数学和相关分析的原理,结合土壤肥力质量指数法对贵州省南部鸟王茶产地土壤肥力进行数值化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参评的8个肥力指标中,速效钾的权重系数最大为0.157,土壤有机质权重系数最小,仅为0.096,区域土壤肥力质量达Ⅱ级标准土壤占4%,Ⅲ级标准土壤占64%,Ⅳ级标准土壤占32%,土壤肥力质量尚适宜于茶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茶叶标准的现状,分析了我国茶叶标准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加强茶叶标准的检测项目研究,完善茶叶标准体系,健全茶叶质量检测与监督体系,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山区茶业绿色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南方山地传统茶园开发与经营面临水土流失治理、茶园生态保育、多样功能挖掘与深化绿色生产等挑战。通过实地调研与科学分析,结合福建省山地茶园发展实际,提出山区“三生”耦合茶园与绿色发展体系构建的思路及其技术对策,主要包括强化山区茶园生态恢复效率、强化山区茶园高优生产效益、强化山区茶园康养生活功能、强化山区茶园“三生”要素耦合,实现生产-生态-生活功能的有效发挥,以有助于发展富有区域特色的山区茶园循环农业经济。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国内外茶学及包装研究领域对茶叶的香气物质,影响香气稳定的因素、保鲜保香新技术及相关包装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规模推广现有的成熟保鲜保香技术,研制开发功能性保鲜保香包装材料是今后茶叶保香包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基于HS-SPME/GC-MS与模式识别技术判别红茶产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一种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分析红茶中挥发性组分,并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实现了红茶的产地鉴别.采用HS-SPME法在100℃提取60 min,热解吸法直接进样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根据挥发性组分的总离子流图,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等模式识别技术实现了对不同产地红茶的判别.  相似文献   

16.
采用色差仪对茶汤汤色进行400~700nm连续波长扫描的方法,分别建立了7个等级信阳毛尖茶汤色光谱指纹图谱。基于各波长下的特征反射率与透射率比值,采用判别分析技术对不同等级信阳毛尖茶进行了很好的等级区别,判别正确率均大于90%;通过7种方法对不同等级茶汤光谱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进行评价,发现各相似度计算方法均能不同程度反映茶叶等级间的差异大小,其中以新改良程度相似度法最佳。相似度评价方法与判别分析结果一致,且可实现对等级差异的量化分析,为绿茶品质评价和质量监控提供了一种客观可量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宜昌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多样化发展,茶文化的旅游开发有利于推动宜昌旅游产品向纵深发展。本文在分析宜昌茶文化的资源概况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宜昌的名茶开发意义,提出了宜昌茶文化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8.
茶园土壤性状与茶叶品质关系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我国茶园土壤物理性状与化学性质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指出协调良好的茶叶土壤环境与科学的茶园土壤管理措施,是提高茶叶品质的根本保证。并提出今后茶园土壤性状所要研究的方向,这对促进我国茶叶品质的提高和茶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复配调理剂(50%生物炭+25%牡蛎壳粉+25%鸟粪石)为试验材料,在土壤酸化茶园进行田间试验,探究复配调理剂对土壤和茶叶品质的改良效果。设置CK组和T1~T3处理组,分别施加土壤调理剂0,1 500,3 000,4 500 kg/hm2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施用调理剂可提高土壤pH值和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提高了0.68~1.55,26.80~37.00 g/kg,22.82~39.18 mg/kg,86.23~108.04 mg/kg。同时,施加调理剂后,茶叶水浸出物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茶多酚含量降低,酚氨比下降,Cd、Cr、As和Pb含量在残留限量规定范围内。可见,施加复配调理剂可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茶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茶树害螨为害严重、益螨研究薄弱的现状,笔者对福建部分地区茶园的益螨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对已采获的茶园益螨标本约20000余号,制作玻片标本2000余号,经过对其科的初步分类鉴定,已鉴定出前气门亚目和内气门亚目捕食性或寄生性益螨9总科、13科,分别是:吸螨科Bdellidae、巨须螨科Cunaxidae、长须螨科Stigmaeidae、小真古螨科Eupalosellidae、肉食螨科Cheyletidae、大赤螨科Anystidae、赤螨科Erythraeidae、绒螨科Trombidiidae、真足螨科Eupodidae、莓螨科Rhagidiidae、镰螯螨科Tydeidae、镰寄螨科Iolinidae、阿里螨科Alycidae.阿里螨科Alycidae为中国新记录科.另外,还有大量前气门亚目以外的螨类标本,尚待进一步研究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