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荔枝果皮褐变机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果蔬褐变的几种假说和有关荔枝褐变机理及防褐保鲜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褐变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3.
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的光分解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荔枝果皮甲醇提取液为材料,研究了紫外光和阳光照射对提取液吸收光谱的影响。发现紫外光和阳光能够分解花色素苷吡喃盐环。同时还探讨了不同波长和强度的光对荔枝褐变的影响,并提出了荔枝光照致褐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4.
应用透射电镜对荔枝茎类生长锥由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过程的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荔枝圆锥花序发育期细胞排列紧密,细胞质浓,液泡小,细胞核大并占据着细胞大部分位置;细胞质内有丰富的线粒体和膜状系统,整个膜状系统内连细胞核,细胞内囊泡大量形成、融合与迁移。这些均显示出细胞内结构物质在此期经历着活跃的周转和合成代谢,细胞内部在基因 的控制下有序地表达,为发育过程质的转变积累足够的信息和物质。生长锥由尖长变为宽平的花序原基时,其组织细胞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在此过程中,有一些细胞发生了程序性死亡。正在凋亡的细胞核染色质固缩、趋边、核膜破裂或皱缩、细胞质囊泡化并将降解的物质运转到周围细胞,从而保证了其他细胞正常发育以及生长的细胞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新型速冻荔枝果皮抗褐变剂(KH-1)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理学、生物化学、形态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等多种角度探讨新型速冻荔枝果皮抗褐变剂(KH-1)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KH-1具有螯合铜离子,阻隔氧气,吸附单宁,调节pH与水分等多种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一种天然、高效、无毒的新型抗褐变剂(KH—1)用于防止速冻荔枝果皮变褐的试验结果,新鲜荔枝经KH—1处理三分钟后,速冻冷藏三个月,解冻后其果皮保色时间可达24小时以上,裂果率为4%,果肉品质和风味保持良好,通过测定贮藏期间果皮多酚氧化酶活性和果肉中糖和维生素C等的含量,表明整体效果明显优于其它技术措施处理的速冻荔枝。  相似文献   

7.
报道一种新型保红剂用于常温保持荔枝果皮红皮的试验结果,新鲜荔枝经LJQ-1浸泡处理10min后,在室温23-35℃,RH=70%-93%条件下,贮放15d果皮颜色保持鲜红色。  相似文献   

8.
不同物流条件对荔枝品质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鲜荔枝在物流与运输全过程(如采收→转运→分级→前处理(预冷和杀菌)→包装→运输→销售)中的品质变化,通过对比不同物流运输条件下荔枝果皮褐变指数和果皮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速率,观察对荔枝的品质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环境(3.5~5.5℃)和预冷杀菌等预处理在荔枝的整个物流过程中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大减缓果实的褐变进程;为延长其货架期,荔枝销售也应当在低温环境之下,通常在5~13℃为宜.  相似文献   

9.
荔枝常温保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后荔枝经处理后,在常温27~34℃,相对湿度RH=76%~92%条件下,以荔枝叶碎片堆埋贮藏10天,商品果率达76.2%.  相似文献   

10.
采用缓慢释放SO2、CO2气体方法保鲜荔枝,研究了荔枝在低温下的果皮褐变及其某些生理生化反应.结果表明,在常温下,采用缓释剂a处理效果最好,好果率在80%以上;在2~4℃的冷藏条件下,降低呼吸强度,乙醇含量增加,PPO酶活性下降.采用缓释剂b处理,其效果最好,可贮藏60 d,好果率为90.1%.其SO2残留都尚未超标.  相似文献   

11.
荔枝研究引文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荔枝的研究论文作一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荔枝的根、皮、枝、叶、花、果壳、果核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2.
应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DAPI荧光染色方法对荔枝雌花发育过程中花药败育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败育的花药在减数分裂之前其药壁细胞即开始解体,减数分裂后,药壁组织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导致对营养物质竞争力的减弱;发生凋亡的细胞,细胞核染色质固缩,其电子密度高于正常,核仁消失,染色质趋边化的双层核膜降解,有的核变形而凹陷,核膜破裂,在核膜破裂处可见到由核物质组成的凋亡小体.正在凋亡的细胞中,几乎都可观察到细胞核周围有许多线粒体,一些线粒体变形拉长,嵴肿胀,有的线粒体发生缢缩,线粒体膜降解而变得模糊,有的已破裂.表明线粒体与细胞凋亡可能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雨蛙染色体的组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中国雨蛙(Hyla chinensis)染色体的组型,其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4(2n=24)条,可配成12对同源染色体;全部为中部和亚中部着丝点,其中第5对染色体的长臂上具有一明显的次缢痕;雌雄个体之间未发现有异形染色体存在。  相似文献   

14.
《武夷科学》2019,(2):122-126
利用刺吸电位技术(EPG)测定了荔枝蝽4龄若虫在寄主荔枝上的取食行为。结果表明,荔枝蝽在荔枝上取食过程中产生了5 种波形:分别为NP波(非刺探波)、α波(刺探波)、β波(撕裂植物细胞波)、γ波(取食波)、δ波(取食结束波),但对不同品种荔枝没有明显差别,表明荔枝蝽对不同品种荔枝没有明显取食选择性。研究结果对于揭示荔枝蝽及其寄主荔枝之间的互作关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荔枝挂果末期荔枝蒂蛀虫防治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荔枝是华南地区著名的热带水果之一,荔枝蒂蛀虫是危害荔枝的主要害虫,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防治费用。探讨荔枝蒂蛀虫成虫的防治指标和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为荔枝蒂蛀虫的科学防治提供指导。【方法】于海口市三门坡镇一荔枝种植园内,采用整株套罩和人工接虫的方法研究荔枝蒂蛀虫成虫的接虫数量与荔枝蛀果率之间的关系,设置无接虫为空白对照组,分析荔枝蒂蛀虫的防治指标与经济允许损失水平。【结果】不同处理组之间蛀果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接虫数增加,荔枝蛀果率也随之升高,最高蛀果率为55.75%。荔枝蒂蛀虫接虫数与蛀果率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3.442x-1.484,R2=0.983 5。【结论】荔枝蛀果率与荔枝蒂蛀虫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防治荔枝蒂蛀虫的平均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为2.27%/株,平均防治指标为0.28对/株。  相似文献   

16.
以浓HNO3和H2O2作消化体系,采用微波消解荔枝肉,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荔枝肉中的Mg、Fe、Ca、Mn、Pb等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这些结果对荔枝的综合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Chitosan(聚氨基葡糖)对红豆杉悬浮培养细胞PAL(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及Taxol(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影响.种胚来源的红豆杉细胞培养在改良MS液体培养基中,于培养的第18d添加不同浓度的Chitosan.Chitosan浓度为100~1000mg·L-1时对红豆杉细胞PAL活性有明显的诱导作用,且诱导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诱导作用下PAL活性在16h达到峰值;Chitosan浓度在100mg·L-1时对红豆杉细胞的生长基本无抑制作用,增产效果最显著(约为对照组的10倍),Chitosan可作为Taxol合成的诱导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