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南科学》2016,(3):440-445
以河南省为例,基于碳排放视角核算了1995—2013年间河南省旅游业6大部门的生态效率,用VAR模型分析了旅游生态效率对影响因素的动态响应.结果显示:旅游住宿和交通的生态效率较低,但发展趋势向好;旅游餐饮、游览、购物和娱乐4个部门的生态效率较高,但发展趋势堪忧;旅游业整体的生态效率缓慢提高.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表明人均旅游产出是导致旅游生态效率降低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和旅游交通产出占比对旅游业经济产出的影响大于对旅游碳排放的影响,长期来看有助于提高旅游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2.
煤炭型城市工业碳排放对驱动因素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顶山市为例,探讨了煤炭型城市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工业碳排放对其影响因素地动态响应特征.根据扩展的Kaya恒等式将影响工业碳排放地因素分为能源碳强度、能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四个因素.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工业碳排放对自身及四个影响因素冲击地动态响应,用方差分解模型定量分析工业碳排放自身和四种影响因素地贡献度.结果显示,能源碳强度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冲击效应值为负,工业产值占比地冲击效应类似于正弦曲线,GDP和工业碳排放自身的冲击效应为正.工业产值占比对工业碳排放的推动作用最大,接下来依次为工业碳排放自身因素、能源强度、GDP、碳排放系数.  相似文献   

3.
从对城市RBD发展驱动机制的理解和已有研究出发,首先研究了城市RBD发展的驱动力系统,并以模型的形式予以展现。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层面推导出了城市RBD发展的驱动机制模型。最后,对城市RBD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和行为主体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淮北市煤炭资源进入开发中后期,资源枯竭型城市特征日益凸显.从经济结构、社会保障、环境资源、财政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了淮北市城市转型的制约因素,明确城市经济转型模式选择的原则,并从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经济结构、就业、社会保障、循环经济、学习型城市、城市群等方面提出加快淮北城市转型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城区蓝绿空间演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城镇化进程中蓝绿空间不断遭受侵蚀,厘清其演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对于指导城市用地规划、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择哈尔滨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以1981—2020年5轮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设定时间节点,探究其蓝绿空间演化特征,从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两方面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并解析其演化驱动机制。【结果】①研究区耕地、林地和水域及湿地面积均发生显著缩减,草地面积有所增加;政府颁布的相关土地利用政策与城市规划方案是研究区蓝绿空间演化的基础依据。②研究区蓝绿空间总占比在各梯度都呈减小趋势,耕地、水域及湿地在主城区及近郊明显减少;林地占比在城市中心及紧邻松北新区主要建设用地外围出现小幅度减少;草地在主城区范围有所增加。③1981—2017年研究区蓝绿空间收缩演化模式以主城区内吞式为主;2017—2020年边缘式收缩成为蓝绿空间主要演化模式;蓝绿空间收缩由城市中心建筑用地内部单元逐渐向外围转移。④研究区各类蓝绿空间演化受多种因素共同驱动,社会经济因素是直接驱动力,自然因素驱动作用不如社会经济因素显著。【结论】研究明确了1981—2020年哈尔滨中心城区各阶段蓝绿空间的时空演化特征,引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探究社会经济及自然因素对蓝绿空间演化的驱动作用,可为东北地区城镇快速扩张过程中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蓝绿空间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创造新知识的基地和区域科技、经济发展的中心,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城市科技创新驱动机制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已有研究在人才、产业的视角下,以知识获取、知识消化和知识溢出为主线,呈现了城市科技创新的人才驱动机制、产业驱动机制及其扩散效应,但尚未对城市科技创新的驱动及扩散过程提供明晰的整体研究框架和实践指...  相似文献   

7.
基于长江经济带1998—2018年各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自下而上法测度其旅游交通碳排放量,探究其时序演变特征与空间格局,并建立旅游交通碳排放的Kaya恒等式,运用LMDI分解法揭示不同驱动因素对旅游交通碳排放变化的贡献程度.研究表明:(1)关于时序变化趋势,长江经济带旅游交通碳排放整体呈上升态势,大体可以划分为...  相似文献   

8.
武汉城市湿地景观格局时空结构演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定量研究武汉城市湿地景观的特征、分布格局及变化过程,探索其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 1987-2005年,武汉城市湿地总面积减少了137.50 km2,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281.87 km2,相反,人工湿地面积增加了144.37 km2。② 武汉城市湿地景观的多样性减小,均匀度降低,优势度增大,说明武汉城市湿地景观趋于同化。③ 水库坑塘湿地的破碎度最大,说明水库坑塘湿地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大。④ 河流湿地、湖泊湿地的质心向西南迁移,水库坑塘湿地的质心向东南迁移。⑤ 武汉气候的变暖与趋干、人口的快速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快速城市化导致武汉城市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综合运用碳排放系数估算法与旅游剥离系数法,估算2011-2021年中国省级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零售邮电业与旅游活动的碳排放量,并运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LMDI)分解模型解析旅游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旅游业碳排放总体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特征;旅游交通碳排放与旅游活动碳排放是旅游碳排放主要来源;旅游消费水平与游客规模是旅游碳排放产生的主要因素;旅游能源结构与旅游能源强度对旅游碳排放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类活动的强烈干预使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发生急剧变化,导致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城市生态需水量也随之显著改变.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定量分析城市生态需水量与土地利用结构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土地利用和城市生态需水量的变化进行了人文驱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生态需水量与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指标SI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所选驱动因素总体对于土地利用变化的解释率为50%~90%,特别是对城镇建设用地和SI指标的解释率高达90%以上;对各类生态需水量变化的解释率为60%~80%.各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和生态需水量变化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其中总人口的影响最大.由于城市生态需水量与土地利用变化具有类似的人文驱动机制,利用简化的SI指标可以方便地解释和预测城市生态需水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在利用IPCC提供的参考方法对中国大陆30个省区(不包括西藏)1997~2012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估算、分析的基础上,采用LMDI分解模型将碳排放的影响因子分解为人口规模效应、经济发展效应、能源强度效应、能源结构效应以及城乡人口结构效应和人均能源消费效应,并对江苏、河南、内蒙古和重庆4省区的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解.结果表明:中国各省域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但增加幅度各省区明显不同;CO2排放强度存在明显的省区差异,表现为东部省份中部省份西部省份,除青海、宁夏和海南3省碳排放强度仍在增加外,其他各省区均呈下降趋势;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表现为正向效应,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则表现为负向效应,其中经济发展对4省区能源消费碳排放正向效应最大,而能源强度对4省区碳排放负向效应最大;乡村人口比例、城乡人均能源消费量对4省区碳排放量的影响有限且存在较弱的正负波动.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碳排放演变驱动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IPAT方程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在技术进步驱动下,二氧化碳排放随着时间的演变依次遵循三个"倒U型"曲线规律,即碳排放强度倒U型曲线、人均碳排放量倒U型曲线和碳排放总量倒U型曲线。依据该规律,可以将碳排放演化过程划分为碳排放强度高峰前阶段、碳排放强度高峰到人均碳排放量高峰阶段、人均碳排放量高峰到碳排放总量高峰阶段以及碳排放总量稳定下降阶段等四个阶段。在不同演化阶段下,碳排放的主导驱动力存在明显差异。在碳排放强度高峰之前阶段,碳排放增长主要由碳密集型技术进步驱动,在碳排放强度高峰到人均碳排放量高峰阶段,则主要由经济增长驱动,在人均碳排放量高峰到碳排放总量高峰阶段,则主要由碳减排技术进步来驱动,进入碳排放总量的稳定下降阶段后,碳减排技术进步将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因此推进旅游业的碳减排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战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运用自下而上的测算方法,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三个方面测算中部六省2000-2019年的旅游碳排放,并分析旅游碳排放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2000-2019年,旅游碳排放...  相似文献   

14.
基于景区尺度,利用文献资料测算了2005年、2010年庐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旅游碳排放量,并对其变化特征与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0年,庐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碳排放量显著上升,而旅游碳排放强度表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 不同类别的旅游碳排放量具有较大差异,以2010年为例,不同类别的旅游碳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旅游交通碳排放、旅游住宿碳排放、食物消耗碳排放、旅游活动碳排放和本地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 旅游业总收入和旅游接待人数增长是研究区旅游碳排放显著上升的根本原因,旅游交通运输方式、旅游住宿、旅游者的食物消费以及旅游行为目的对旅游碳排放亦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提出的化石燃料释放CO2计算法以江西赣州开发区为例对碳排放进行了估算,计算得出,赣州开发区2011年碳排放量为49.23万t,万元GDP碳排放强度为0.52 tC/万元,人均碳排放强度为1.05 tC/人·年.根据估算结果,提出了赣州开发区碳减排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旅游发展的驱动力分析及案例实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深圳、上海、大连为例,对城市旅游发展的驱动力进行初步分析。将城市旅游发展驱动力分为城市旅游吸引、城市区位与基础设施、城市环境与城市形象、城市经济、城市政府推力五大驱动力因子。提出了发展城市旅游,应根据旅游需求结构的变化和每个城市的具体情况,结合城市旅游发展的五大驱动力来确定城市旅游发展的主导驱动机制,从而实现城市旅游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碳排放量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了安徽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并进一步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安徽省的产业结构、经济水平和碳排放量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和经济水平这两种影响因素与碳排放量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稳定的关系,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广西地区CO2排放量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考<广西统计年鉴>(1991~2010)中的社会经济指标和能源消费统计数据,采用能源消费耗总量及化石燃料系数估算法估算广西地区1991~2009年CO2排放量,归纳出CO2排放量变化趋势,并将因素分析法应用于Kaya恒等式定量分析广西的经济产出规模、人口规模、能源强度及能源结构等驱动因素对CO2排放的影响.19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