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当前对分布式驱动智能汽车转向稳定性的研究多基于车辆动力学模型,而针对驱动电机对汽车转向造成的影响的研究较少,忽略电机的影响容易使汽车出现侧滑、过度转向或不足转向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电机运行特性与车辆转向的关系,提出了分布式驱动智能汽车转向分类的思想,对转向稳定的情况实行转速控制策略,对转向不稳定的情况实行转速辅以转矩控制策略,并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转向分类控制在提高车辆操控性基础上实现了车辆的稳定转向,保证了车辆状态能紧随驾驶员的意图。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Pro/E建立实体模型建立实体模型,然后导入多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虚拟样机模型进行仿真研究。探究了弹簧支撑在轴向和横向刚度的取值分配关系,确定了最优分配关系下改变弹簧支撑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利用ADAMS仿真出弹簧支撑在竖直方向上不同位置时筛体质心的位移曲线,并与原模型进行对比。为解决振动筛整体强度的最薄弱部位--连接弹簧与筛体的支座加强筋处提供优化方向,从而为振动清理筛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亚当斯的某型车辆的液压阀控液压转向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的仿真平台,通过设置和调整步骤的大小和计算时间,准确地观察仿真曲线的变化,气缸的速度分析和优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使用日益广泛的自行装备进行精确运动仿真,本文结合车辆实时动力学解决方案,提出了"车辆地面力学+动力学"的综合运动仿真方案。根据基于Vortex的实时车辆建模及地面模型构建方案,对车辆动力学实时建模方案进行研究;同时,为了方便集成地面力学,对Vortex中独立建模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Vortex与地面力学集成的具体开发流程;最后对车辆地面力学进行研究,重点论述轮式自行装备直线及转向时轮地力学模型。上述研究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自行装备实时运动仿真方案,并结合视景仿真技术,可实现自行装备的精确、可视化仿真。  相似文献   

5.
针对工程车辆随车备胎机构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较大冲击振动的现象,采用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对工程车辆随车备胎机构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了随车备胎机构,在备胎重力作用下并且无液压力作用时,得到翻转臂与固定架的作用力矩和备胎在达到规定位置时翻转臂与限位部件的接触力,分析了将液压阻力等效成弹簧,在备胎重力下弹簧位移量和力的变化。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一定的优化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多刚体动力学为基础,结合人车碰撞事故特征,建立多刚体假人模型,利用PC-crash对模型进行模拟仿真,得到头、胸、骨盆等人体各部分与损伤有关的运动学参数,并通过真实事故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5关节、16刚体的假人模型能较真实地反映车辆正面撞击时行人的运行轨迹和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RecurDyn(Recursive Dynamic)软件建立了飞行器螺旋桨变距机构——滑块摇臂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对该机构进行了静力学和运动学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实验。通过研究分析得到了活塞杆和摇臂杆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变化规律,并获得了运动仿真曲线图,为螺旋桨变距机构的设计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以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变距速度和变距范围。同时,为螺旋桨调距机构的设计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飞行器的可操作性和机动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的整车动力学模型未能完全反映汽车纵向运动、侧向运动与垂向运动间的相互关联影响,采用Newton-Euler方法,建立一个14-DOF整车非线性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4-DOF整车非线性耦合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汽车底盘在制动、转向和悬架等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9.
针对一类受外部和内部激励下复合压电板系统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利用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主要对该系统平凡平衡点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利用微分方程分支理论分析得到系统在平衡点处Hopf分支的存在性以及分支方向、分支周期解的稳定性。通过matlab进行数值仿真以验证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0.
商用车产生的噪声对道路两侧的行人与住宅造成极大的危害.研究轮胎不同部位的噪声分布,对分析轮胎噪声的产生机理与控制车辆行驶噪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Abaqus和LMS Virtual.Lab软件对商用车子午线轮胎进行动力学和声学仿真,通过混合拉格朗日-欧拉方法(MLE),将轮胎有限元动力学参量映射到声学有限元网格节点上,最后在自动匹配层技术(AML)基础上进行了轮胎振动噪声的有限元仿真,得到轮胎周围声场的噪声分布云图和频谱曲线.块状花纹载重子午线轮胎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通过MLE方法可以得出轮胎噪声声源主要位于轮胎接地点前/后部,而不是轮胎接地正中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