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对此,万钢表示,"双创"是青年人实现自己梦想的绝好平台,是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大舞台,它又是一种改革手段,带动了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万钢说,打造"双创"升级版,一方面创新创业的融通发展要更加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及大中小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创客融通创新,完善院  相似文献   

2.
正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强雾霾治理、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让创新成果为民生服务,提升人民的生活福祉,这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创新的持久生命力和价值所在。万钢表示,"科技惠民、改善民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正6月5日,第七次中美创新对话在北京举行。科技部部长万钢与美国总统科技助理、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约翰·霍尔德伦博士共同主持会议,来自两国政府相关部门、产业界和学术界代表就中美两国的国家创新战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小微企业的创新、创新使命、数据对创新的激励作用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万钢向约翰·霍尔德伦博士介绍了中国在不久前正式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以及刚刚在北  相似文献   

4.
2012年3月1日,河南省科技创新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会议在郑州举行。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对近年来河南科技创新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对科技创新如何支撵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出了五点期望。郭庚茂省长也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创新工作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河南实现科学发展中承担着新的更大责任,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之“新”,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3月1日,河南省科技创新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会议在郑州举行。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对近年来河南科技创新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对科技创新如何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出了五点期望。郭庚茂省长也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创新工作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河南实现科学发展中承担着新的更大责任,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之"新",在很大程  相似文献   

6.
高层视点     
正万钢: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3月6日上午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科技部部长万钢等就"科技创新发展"答记者问。万钢表示,2015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14000亿,其中77%来自于企业,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万钢表示,之所以重视科技投入结构,是因为它可以反映投入的质量和效益。企业  相似文献   

7.
高层视点     
正万钢:中国科协深化改革要建立现代科普体系2016年11月14日,2016年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会上表示,当前科协组织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新起点、新长征,任务和压力前所未有,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科协下一步的深化改革工作要强化政治属性、建立普惠共享的现代科普体系、打造好"创新争先行动"品牌。他对深化改革工作提出三点明确要求: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  相似文献   

8.
高层视点     
正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万钢:引领众创空间越来越多地向实体经济发展2月24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要引领众创空间越来越多地向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现代农业、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针对产业需求、行业共性技术细分领域建设众创空间。万钢表示,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之间是一个接续有序的关系,建立一个系统很重要。近年来,我国区域创新更加活跃,形成了创新创业生态系统。11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46家国家高新区成为区域创新创业的核心载体和增长级,与498家众创空间、60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共同形成接续有序的创业服务链条和良好的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9月5日,福建召开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万钢强调,要推进自创区率先发展。特别是在海峡两岸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建设等方面,力争率先试点、走前头、作示范,为自创区发展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要加快培育创新创业新生态。建设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大力孵化培  相似文献   

10.
正4月25日,在"展望十三五"系列报告会第十场报告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强调,未来五年,我国科技创新工作将紧紧围绕深入实施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有力支撑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海洋强国、网络强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十三五"期间,将围绕构建大众创业、万  相似文献   

11.
高层视点     
正万钢: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优先战略5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简称纲要)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会上表示,在战略目标方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按照2020年、2030年、2050年三个阶段进行了部  相似文献   

12.
正在国务院新闻办2月2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及5位科技工作者介绍了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展与成就。万钢表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进入"三跑并存"、领跑并跑日益增多的历史性新阶段,主要创新指标进入世界前列,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大国。  相似文献   

13.
正在国务院新闻办2月2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及5位科技工作者介绍了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展与成就。万钢表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进入"三跑并存"、领跑并跑日益增多的历史性新阶段,主要创新指标进入世界前列,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大国。  相似文献   

14.
正12月11日,2015中国(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在广东省东莞市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广东省副省长陈云贤、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林积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万部长强调,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中国政府把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与合作作为推进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与各国开展平等互利的合作。  相似文献   

15.
正6月9日,在第20届德累斯顿国际轻量化论坛开幕式上,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向论坛发来的贺信中指出,轻量制造将成为中德科技创新合作的热点与重点。万钢表示,轻量制造对于可持续交通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影响,将成为中德科技创新合作的热点与重点。中国科学家、企业家与各国嘉宾一起围绕轻量化主题展开交流研讨,必将进一步深化中德在轨道交通与轻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进一步加强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对中蒙俄三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正在积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蒙古国、俄罗斯共同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这为中蒙俄知识产权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希望中蒙俄三国相互分享各自在知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6月13日,中德两国政府在北京举行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万钢部长指出,在中德政府磋商机制的框架下,双方在交通、信息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务实高效,中方愿与德方一道,进一步推动在燃料电池技术、电动汽车互动示范、充电基础设施、电动交通标准化、轻量化技术、第五代移动通信、自动驾驶与互联网汽车等领域的创新合作,共同应对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和挑战。万钢部长表示,目前中国正在大力实施  相似文献   

18.
<正>"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人才是国家和社会发展最核心的要素。在科技领域更是如此,在创新发展的时代,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决定科技水平的高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我国要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2006—2015年的数据资料,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双维时空耦合协调模型,运用熵值法进行指标赋权,测算出2006—2015年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各省(区、市)的对比类型。结果表明:全国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东高西低的态势,10年间各省(区、市)耦合协调度均有提升,但差异逐年拉大。最后提出加强调控、规划,合理配置有效资源,通过法律约束和绿色生态文化构建共同促进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层视点     
正万钢:我国科技水平正在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2016年1月11日,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会上作工作报告时透露,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超过7 100万,研发人员超过535万,其中企业研发人员398万。他说,"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长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