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晚古生代古盐度与古环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古盐度数据为有争议的塔里木盆地上古生界地层的沉积环境研究提供判定依据。方法对盆地巴楚、塔中、塔北地区的上古生界泥岩样品进行B,Ba,Sr,Ga等微量元素及K2O含量测试,开展古盐度地球化学分析,使用多指标恢复出研究区晚古生代水体的古盐度。结果本研究测试的古盐度数据分布于4.7‰~55.2‰,变化范围较大,涵盖了淡水、半咸水、咸水、超咸水各种类型。其中,以半咸水—咸水样品多见,超咸水样品集中出现于巴楚地区二叠系南闸组及库普库兹曼组,淡水样品出现于塔中地区砂泥岩段。结论古盐度测试显示,塔河地区"东河塘组"具半咸水特征,这一结果与该区钻、测井揭示的三角洲沉积吻合;石炭系巴楚组—卡拉沙依组各泥岩段的古盐度具半咸水特点,反映了该时期为有河流注入的淡化泻湖环境;砂泥岩段沉积期,淡水河流注入对古盐度控制作用较为明显。巴楚地区二叠系南闸组—库普库兹曼组泥岩为咸水浅海陆棚—半咸水泻湖与潮坪沉积,个别样品的古盐度偏高可能与样品含火山凝灰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古三门湖的盐度数值。方法在渭河盆地渭南部分地区的古三门湖沉积地层中采集泥岩样品,分析了样品中的B元素,然后利用有关公式求得古三门湖的盐度。结果渭河盆地渭南段三门组盐度变化范围大致为1.66%~1.88%,游河组盐度变化范围大致为1.38%~2.06%。结论渭南段三门组为低盐度沉积,游河组为低盐度—半咸水沉积。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采集自甘肃窑街中侏罗统的炭质泥岩、油页岩、泥岩中的饱和烃馏分和芳烃馏分以及裸子植物化石角质层中的相同组分,在样品中检测出表征高等植物输入的生物标志化合物,表明裸子植物角质层为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母源之一.结合藿烷母质类型等参数的分析,表明烃源岩样品以高等植物输入为主,且水生藻类有一定贡献.植物化石角质层样和烃源岩样中表征细菌微生物作用、指示沉积环境以及判断样品成熟度的参数均吻合,说明窑街盆地中侏罗统的沉积相属于弱氧化-弱还原的半深湖相或滨浅湖相,沉积介质为淡水-微咸水,有机质经历过一定程度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处于未熟-低熟阶段.研究结果对深入分析窑街盆地中侏罗统烃源岩沉积环境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晚三叠世泥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晚三叠世鄂尔多斯南部21个泥岩样品中的钒(V)、镓(Ga)、锶(Sr)、硼(B)、镍(Ni)、铷(Rb)、钡(Ba)和 钙(Ca)的质量分数 w 进行了分析,运用地球化学的方法,分析了反映沉积环境的 w(B)、w(B)/w(Ga)、w(Sr)/w(Ba)和w(V)/(w(V)+w(Ni))值,结果显示:1)晚三叠世盆地南部的南召和五里川地区可能与盆地本部不连通,该地区可能是山间半咸水的闭塞断陷湖盆;2)南部是陆相淡水、淡水-微咸水的陆相沉积环境;3)古沉积环境水体是缺氧的还原状态.   相似文献   

5.
宁夏灵武直罗组植物化石及泥岩地球化学特征记录了灵武龙生活时代直罗组沉积期的地质信息。通过对灵武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孢粉和植物化石的采集分析,对直罗组泥岩的常量及微量元素分析,针对该区古气候、古盐度、古氧化还原环境进行探讨并简要分析古沉积环境演化。直罗组孢粉类型以湿生为主,茎秆类植物化石大都为湿生蕨类植物,反映了当时温暖湿润的气候,相比延安组植物化石组合,直罗期开始向炎热干旱气候演化。泥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显示从直罗组沉积早期到晚期,古气候由温湿气候逐渐变得干旱,整体处于弱还原环境,沉积环境氧化作用减弱而在直罗晚期氧化作用具增强之势,同直罗组呈微咸水相的淡水环境并且晚期水体古盐度增大一致,揭示直罗组沉积晚期相比早期气候更加干旱,且相比延安组气候开始向炎热干旱气候演化,直罗组沉积时期处于由温暖潮湿变得炎热干旱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6.
沉积岩中的各种微量元素在测定整个沉积岩的环境和演化过程中都有着很大的灵活性和敏感程度,是记录整个沉积岩演化过程的有效参数。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羊虎沟组沉积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是上石炭统油气所展现出来的新型层系,其中古水体环境和古气候对于恢复该区域历史时期羊虎沟组沉积的格局和成藏性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东部羊虎沟组不同层位的47件泥岩样品进行微量元素测试,选取对于泥岩沉积环境较为敏感的元素作为评价和判别的指标,如锶(Sr)、钡(Ba)、铀(U)、钍(Th)、钒(V)、镍(Ni)、钴(Co)等,并结合沉积学标志研究了盆地西缘羊虎沟组古盐度、氧化还原条件、古水深及古气候特征。结果表明:Li、Sr、Ni、Ga以及Sr/Ba数值表明该研究区处于淡水-微咸水环境,偶尔也会注入咸水;δU、U/Th、V/(V+Ni)、V/Cr和Ni/Co数值表明研究区处于弱氧化弱还原-氧化环境,部分深水区可能存在还原环境;综合沉积学标志及生物遗迹化石判断,羊虎沟组沉积期以浅水环境为主;Sr/Cu以及CaO/(MgO×Al_2O_3)值指示研究区在羊虎沟组时期处于北部及中部较炎热干燥、南部较温暖湿润的气候中。  相似文献   

7.
吐哈侏罗纪原型盆地演化主要表现为早、中侏罗世断陷盆地向晚侏罗世挤压再生前陆盆地转变。原型盆地演化控制了这一时期的大地构造格局,古地理环境发生改变,古气候条件相应调整,在这样特殊的古地貌背景下沉积了该时期重要的烃源岩层。早、中侏罗世,吐哈盆地沉积了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河湖、沼泽相层系,其中广阔湖相沉积的暗色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层成为该时期最重要的烃源岩;晚侏罗世,盆地接受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山麓河流相沉积,很少有烃源岩。中、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含煤岩系是盆地内的主力烃源岩,中侏罗统七克台组湖相至半深湖相沉积,是盆地内的次要烃源岩。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长8油层组古盐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应用Adams公式与Couch公式,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沉积期的湖盆水体古盐度进行定量计算。由于受到伊蒙混层转化的影响,利用Couch公式计算出的盐度可能偏低,而Adams公式计算结果更加符合长8沉积时期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湖水盐度的平面规律。研究表明:镇原地区长8油层组沉积期湖盆水体具半咸水—咸水的性质,盐度从北东和北西2个方向往湖盆中央及东南方逐渐升高。盐度值较高的区域为相对闭塞的湖湾和湖盆中心的半深湖区。平面上,古盐度顺河流入注湖盆的方向逐渐降低。根据古盐度变化恢复了古地理。较高盐度的水体在早成岩阶段有利于绿泥石环边胶结和浊沸石形成,前者有利于原生粒间孔隙保存,后者有利于溶蚀形成丰富的次生溶孔。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探讨伊犁盆地中二叠统烃源岩沉积环境与地球化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以地表剖面烃源岩的地球化学分析资料为主,结合部分井下样品分析数据,研究了泥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利用不同岩类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及饱和烃气相色谱等特征,对烃源岩的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 伊犁盆地中二叠统烃源岩层系主要分布在塔姆齐萨依组,沉积水体的古盐度较高,为弱还原相-还原相沉积环境;半深湖-深湖相带沉积的还原程度强的黑灰色泥岩类烃源岩,大多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河流一沼泽相带沉积的灰色-绿灰色泥岩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低、类型较差。结论 气候相对干燥、陆源碎屑物质补充不足或较长时间处于氧化程度较高的条件下沉积的碳酸盐岩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低、类型差;还原程度强、具一定深度水体的沉积相带是原始有机质沉积的良好场所,有机质能及时沉积、保存下来,且大多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中侏罗统延安组沉积时期的古环境特征,利用泥岩样品进行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分析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古植物和孢粉组合等特征,对盆地中东部延安期的古环境进行恢复重建。结果表明:锶、硼、相当硼、镓、锂、镍、Sr/Ba、B/Ga、Rb/K2O和Th/U的数值说明延安期水体主体为淡水-半咸水环境;Fe2+/Fe3+、Ni/Co、V/Cr、V/(V+Ni)、U/Th、δU和Cu/Zn的数值反映延安期主要存在弱还原弱氧化-氧化的沉积条件;通过对比延安组和直罗组Sr/Cu、Mg/Ca、Rb/Sr、FeO/MnO、Al2O3/MgO和Sr/Ba的数值,结合古植物和孢粉组合特征,认为从早侏罗世富县期到中侏罗世延安期,再到中侏罗世直罗期,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经历了炎热半干旱半湿润—温暖湿润—炎热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变化过程。研究成果对于恢复中侏罗世延安期盆地沉积格局、重建古地理及成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