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f/2培养基,在不同的生长时期(指数期、稳定前期和稳定后期)对杆状裂丝藻(Stichococcus bacillarisMACC/C19)和3株小球藻(Chlorella sp.MACC/C95、MACC/C97和MACC/C102)共4株绿藻的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时期对4株绿藻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影响显著.C19在稳定后期脂肪含量最高(33.7%),C95和C97均在指数期脂肪含量最低,之后在稳定前期和稳定后期缓慢增长(分别为16.6%~19.2%和27.7%~32.1%),C102在稳定前期获得脂肪含量的最大值(28.1%).4株绿藻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均在指数期含量最高,C19为17.3%,C95为28.1%,C97为28.4%,C102为14.8%,之后则随生长时期的延长而逐渐降低.C19、C95、C97和C102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igh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HUFAs)含量均在指数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5.4%、37.9%、36.8%和24.8%.4株绿藻的主要脂肪酸成分为14∶0、16∶0、16∶1(n-7)、16∶4(n-3)、18∶1(n-9)、18∶3(n-3)、20∶4(n-6)和20∶5(n-3).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温度对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salina)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32℃之间,提高培养温度和增加光照强度促进了盐生杜氏藻的生长;盐生杜氏藻的脂肪酸组分以C16和C18脂肪酸为主,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和光照强度的增加,藻株内饱和脂肪酸所占百分比例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所占百分比例减小.  相似文献   

3.
采用梯度法、正交试验L9(34)研究盐度、温度、光照强度、光照周期和氮水平对青岛大扁藻、亚心形扁藻、微绿球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指出适宜于合成n-3PUFA的培养条件分别为青岛大扁藻20 ℃、1000 lx、12∶12 (LH∶DH)、2份氮水平(2×74.8mg/lNaNO3)、盐度5;亚心形扁藻为20 ℃;微绿球藻为25 ℃、4000 lx、12∶12 (LH∶DH)及2份氮水平.如果作为生物饵料,两种扁藻提供的必需脂肪酸主要是18∶3n-3,微绿球藻主要是20∶5n-3.  相似文献   

4.
温度、盐度和硅酸钠浓度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了模拟生物絮团培养条件下不同温度(10、15、20、25、30、35℃)、盐度(10、15、20、25、30、35)和硅酸钠添加浓度(0、2、5、10、15、20 mg/L)对中肋骨条藻生长、培养水体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株中肋骨条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10℃低温也能正常生长,最适盐度为30,最适硅酸钠添加浓度为5 mg/L.在适宜温度、盐度和硅酸钠添加浓度条件下,其增殖过程基本符合单胞藻的S形生长曲线.藻体在高温(35℃)时不能繁殖、盐度低于25时生长较差,硅酸钠添加浓度在0~5 mg/L时,随浓度增大,藻细胞最大密度逐渐增大,超过10 mg/L时,藻体繁殖受到抑制.养殖生产中,可通过适当提高温度和盐度,添加适量硅酸钠以提高产量,降低饵料系数和成本.  相似文献   

5.
十四株海洋微藻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4个门的14株(红藻门8株,甲藻门1株,隐藻门2株,绿藻门3株)海洋微藻进行了脂肪酸含量测定,微藻在确定的条件下生长,指数生长末期收获。结果表明,各门的微藻都有其独特的脂肪酸特征:红藻中含有大量的20:4m和20:5n-3,其中紫球藻R25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的49.8%(AA占总脂肪酸的20.5%,EPA占总脂肪酸的29.3%)。隐藻的主要脂肪酸是16:0、18:1n-9、18:3n-3、18:4n-4、20:5n-3、5n-3。与其它甲藻有别的虫黄藻,18:4n-3含量很少并且不含EPA,其主要合成的是16:0、18:1n-9和22:6n-3。C16和C18的不饱和脂肪酸是本实验研究的3株绿藻的主要脂肪酸。  相似文献   

6.
在遵义市新建城市湿地公园设置5个采样点,于2015年8月21日、9月5日、9月20日、10月12日、10月25日和11月8日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初步鉴定出浮游植物种104种,分属7门10纲19目33科52属;优势种为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狭细贾丝藻(Jaaginema angustissimum)、阿氏浮丝藻(Planktothrix agardhii)、颗粒颤藻(Oscillatoria granulata)、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分歧锥囊藻(Dinobryon divergens)、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巴豆叶脆杆藻(Fragilaria crotonensis)、尖针杆藻(Synedra acus)、具尾蓝隐藻(Chroomonas caudata)、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和空球藻(Eudorina elegans).浮游植物丰度、生物量和Shannon-Weaver指数均值分别为1.63×106cells·L~(-1),1.16 mg·L~(-1)和2. 23.新建城市湿地公园水体的富营养化评价结果为中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浓度铁离子对栅藻生长和藻细胞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分析测定了培养基初始Fe3+分别为0,1.2×10-3,1.2×10-4,1.2×10-5,1.2×10-6,1.2×10-7mol.L-1时栅藻的细胞密度、生物量、蛋白质含量、总脂产量及脂肪酸组成,并研究了不同浓度铁离子对栅藻细胞的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初始铁离子浓度为1.2×10-4mol.L-1时最适合栅藻生长和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含量达到最大为97.33μg.mL-1;当初始Fe3+浓度为1.2×10-5mol.L-1时,栅藻细胞总脂占干质量最高达38.60%;C18∶2和C18∶3占总脂肪酸的比例随Fe3+浓度增加而降低.当Fe3+浓度达到1.2×10-3mol.L-1时,栅藻的生长受到抑制.与对照组(培养基不添加铁离子)相比,不同浓度铁离子使栅藻总抗氧化能力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羟自由基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浓度铁离子对栅藻生长和藻细胞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分析测定了培养基初始Fe3+分别为0,1.2×10-3,1.2×10-4,1.2 ×10-5,1.2×10-6,1.2×10-7 mol·L-1时栅藻的细胞密度、生物量、蛋白质含量、总脂产量及脂肪酸组成,并研究了不同浓度铁离子对栅藻细胞的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初始铁离子浓度为1.2×10-4 mol·L-1时最适合栅藻生长和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含量达到最大为97.33 μg·mL-1;当初始Fe3+浓度为1.2 ×10-5 mol·L-1时,栅藻细胞总脂占干质量最高达38.60%;C18∶ 2和C18∶3占总脂肪酸的比例随Fe3+浓度增加而降低.当Fe3+浓度达到1.2×10-3 mol·L-1时,栅藻的生长受到抑制.与对照组(培养基不添加铁离子)相比,不同浓度铁离子使栅藻总抗氧化能力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羟自由基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9.
离子液体酸催化小球藻油脂转化生物柴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取得到的小球藻(USTB--01)油脂为原料,采用离子液体酸([C4MIm]HSO4)为催化剂,研究了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适宜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小球藻油脂及所制备的生物柴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研磨破碎藻细胞壁能显著提高索氏法提取藻脂的提取率,石油醚是最适宜的提取溶剂.提取得到的小球藻脂富含C16和C18脂肪酸.藻脂转化生物柴油的适宜条件是:醇油摩尔比为9∶1,催化剂用量占藻脂质量的8%,反应时间为6 h,反应温度为150℃.在此条件下,生物柴油的产率为64%.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表明该生物柴油主要成分为棕榈酸(C16:0)甲酯和不饱和的亚油酸(C18:2)甲酯,是可行的石化柴油替代品.  相似文献   

10.
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采集沙样,先进行混合培养,混培藻液采用96孔板有限稀释法和平板法,分离到4株微藻(GTD2A,GTD4C,TLD7A-2,3a-5),采用传统形态鉴定方法及18SrDNA片段克隆分别对筛选的4株微藻进行鉴定,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形态学特征将4株藻初步鉴定为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衣藻科。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的18SrDNA片段进行复核的结果表明GTD2A2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Chlamydomonas debaryana(FR865608.1)同源性达到了99.92%,说明已经鉴定至种。GTD3a-5、GTD4C、TLD7a-2与GenBank数据库中Chlamydomonas baca(FR865613.1)、C.reinhardtii和Chlamydomonas sp.(FR865563.1)3个藻种的同源性分别达到了98.10%、98.69%和97.65%。研究确定了4株沙漠衣藻的分类地位及其同其它衣藻种的亲源关系,为以后的研究沙漠藻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温度对鱼腥藻形态和生理的影响,研究了鱼腥藻FACHB-82在10、25、35和40℃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和光合特性、群体形态的变化及其响应机制.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鱼腥藻的光合活性和生长速率增加.与对照组25℃相比,低温(10℃)条件下鱼腥藻群体尺寸变小,藻丝变长,单个藻细胞变宽,具有更小的藻丝和细胞比表面积;而高温(35、40℃)条件下鱼腥藻形态变化趋势相反.对多糖含量分析发现,鱼腥藻在低温条件下胞内多糖含量减少,胶被多糖含量显著增加,表明鱼腥藻倾向于积累胶被多糖以抵抗低温胁迫;而在高温条件下,鱼腥藻累积胞内多糖,溶解态多糖与胶被多糖比值较高,胶被结构松散,表明鱼腥藻形态调节更多的是依赖胶被物质而不是胞外溶解性多糖.由此可见,鱼腥藻FACHB-82的胶被结构在温度胁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在高温条件下鱼腥藻以快速生长的方式使群体尺寸变大,胶被结构变得松散进而可能影响热传导以适应高温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盐度、温度和光照强度对耐高温角毛藻(Chaetoceros sp.)藻株生长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实验方法,探讨了不同盐度(2.5、5、10、15、20、25、30和35)、温度((15℃、20℃、25℃、30℃和35℃))和光照强度(1 000 lx、3 000 lx、5 000 lx、7000 lx和9 000 lx)对耐高温角毛藻藻株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耐高温角毛藻藻株在本研究设置的不同盐度、温度和光照梯度下均能生长,具有广温、广盐和广光照的特性,可适应高温、高盐;盐度、温度和光照强度对耐高温角毛藻藻株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P0.05);耐高温角毛藻藻株适宜盐度范围为17.3~46.0,其中最适盐度为31.6,当盐度低于5时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适宜水温范围为23.0℃~41.8℃,最适水温为32.4℃,当水温低于15℃时生长缓慢;适宜光照强度范围为2 403.9~7 596.2 lx,其中最适光照强度为5 000.0 lx,当光照强度低于1 000 lx时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温度的变化能够显著影响耐高温角毛藻藻株的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13.
雨生红球藻712株营养需求及其培养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细胞学计数和pH值测定法,研究了3种不同的培养基、维生素B12、氮源、磷源、乙酸钠对雨生红球藻712株(Haematococcus pluvialis 712)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了维生素B12、乙酸钠及高浓度的氮源、磷源的BBM培养基,在较低的光照(2000Lx)与温度(24℃)下,可以较好地维持雨生红球藻712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从内蒙古筛选得到1株淡水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 CS-01,采用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技术,以55℃高温培养为选择压力,得到1株能在该温度下存活的突变藻株,该突变藻株能够适应利用烟道气CO2培养造成的高温环境.突变藻株适应的温度范围更广(15~55℃),生长周期缩短,生物质产量增加:当通入装机容量为500 MW的火力发电厂烟道气,其生长周期较Chlorella sorokiniana CS-O1缩短2d,油脂质量分数提高20%.传代培养5代,生长情形相同,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该藻株具有火电厂、冶金厂、水泥厂等高排放工业位点固定烟道气CO2的应用价值,生物质经油脂提取和转酯反应可用于制取生物柴油.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温度、光照和磷质量浓度对生物操纵效果的影响,选用小环藻、大型溞和金鱼藻分别作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大型水生植物的代表种,建立不同磷质量浓度(0.05、0.1、0.5、2mg/L)的水生微宇宙模型,研究不同温度梯度(15、20、25、30℃)、不同光照强度(1000、2600、4200、5800lx)及不同光暗比(10∶14、12∶12、14∶10、16∶8)条件下浮游动物和沉水植物的控藻效果.结果表明:磷质量浓度为0.05~0.5mg/L、温度在20~25℃时,大型溞和金鱼藻生长较好,对小环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磷质量浓度为0.05~0.5 mg/L、光照强度在1000~4200lx时,大型溞和金鱼藻对小环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强光(5800lx)有利于小环藻、金鱼藻的生长,但对大型溞有抑制;磷质量浓度为0.05~0.5mg·L-1,光暗比为14h∶10h时,大型溞和金鱼藻生长最好,可以达到很好的抑藻效果;当磷质量浓度相同时,温度30℃、光照5800lx时,培养液中氮磷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对3株导入外源基因的转基因小球藻(Chlorella ellipsoidea SD-0702,C.ellipsoidea SD-0705,C.ellipsoidea SD-0706)进行生长动力学、藻粉产量和产油脂能力的研究,并且与野生型小球藻(C.ellipsoidea SD-0701)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SD-0705的比生长速率最大,代时最短,与SD-0706的比生长速率均高于SD-0701,SD-0702则低于SD-0701;(2)SD-0705和SD-0706的藻粉得率均高于SD-0701,SD-0702则较野生型小球藻低;(3)SD-0705的油脂产量最高,为0.470 g/L,高于SD-0701,其他2株转基因小球藻的油脂产量均低于野生型小球藻.由此筛选出SD-0705作为藻粉和油脂的高产藻株.  相似文献   

17.
从42个转植酸酶基因小球藻单克隆藻株中筛选出植酸酶产量较高的8个株藻,经过7次传代,各藻株的植酸酶活保持在稳定的状态,证实植酸酶基因在小球藻中获得了稳定表达.对转基因小球藻所产生植酸酶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此酶最适作用pH值为3.8和6.0,最适作用温度为65℃.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转基因藻与未转基因藻生理指标并无明显差异,说明外源植酸酶基因的转入对小球藻的生长及生理指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松花粉垂钓法分离到一株docosahexaenoic acid(DHA)高产菌Thraustochytrium sp.N4-103.该菌株细胞油脂的脂肪酸组型为47.3%DHA,11.6%C22:5(n-6),9.4%C20:5(n-3),9.1%C20:4(n-6)和22.6%C16:0;单细胞油脂由42.6%极性脂肪,45.3%中性脂肪和12.1%糖脂组成.细胞生长与DHA合成的最佳务件: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膏,温度为25℃。利用PCR技术分离得到N4-103菌株18S rRNA基因并进行了克隆测序,序列含有Thraustochytrids的特征插入片段.依据18S rRNA基因序列所构建的遗传进化树表明该菌是一株与Thraustochytrium sp.KK17-3具有紧密亲源关系的未报道的破囊壶菌。  相似文献   

19.
禾谷丝核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2.5—34℃,适宜生长温度为15—28℃,最适为23℃,在37℃温度下停止生长,40℃温度持续19个小时,大部菌核不能萌发出菌丝.60℃热水浸菌核30分钟,65℃热水浸10分钟可杀死全部菌核.在-20℃温度下冰冻306天,病菌仍能存活.病菌在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散光下生长速度虽然稍慢,但其气生菌丝十分发达.在培养皿中,太阳光照射4小时(最大光强70,000勒克司)可杀死大部分菌核和菌丝.碘钨灯(1000瓦)照射28小时不能杀死菌核.上午11点半到下午3点半的4个小时内的太阳直射和较小角度的斜射光可杀死菌核,其余时间的太阳光不能杀死菌核.用30瓦紫外光灯照射相距20厘米,平放在水琼脂平面上的菌核180分钟可杀死16.7%,紫外光对菌丝的生长有明显地抑制作用.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 Vander Hoeven)是小麦株腐病的病原菌,是我国近几年来分离和鉴定的小麦上新病原菌.对于该病原的生物学尚缺少研究资料,作者于1982—1985年进行了此项研究,现将生物学研究的第二部分——温度和光照对禾谷丝核菌生长的影响报导于后.  相似文献   

20.
在实验室分批培养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及氮磷营养元素对两种赤潮藻增殖的影响,发现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要求的温度较低,其生长最适温度为23℃,生长温度上限在33℃至34℃之间;微小角毛藻(Chaetoceras minutissmus)的生长最适温度约为30℃,生长温度上限在41℃与44℃之间。氮磷缺乏使两种藻的增殖受阻,生长周期缩短,且缺氮比缺磷的影响大,测定表明两种藻的荧光激发光谱的高峰位置都在580nm附近,而荧光发射光谱的峰位为675nm.DCMU能引起两种藻活体荧光的增益,海洋原甲藻的增益荧光比率(F_D/F_X)为2.5,角毛藻的荧光比率较低,通常小于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