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对老鹰茶风味发酵乳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其最佳工艺参数为:鲜奶添加量88%,老鹰茶添加量5.08%,低聚果糖和低聚异麦芽糖比例为1∶1,低聚糖添加量为7.73%;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植物乳酸杆菌=1∶1∶1,接种量6.25%,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7h.在此条件下,老鹰茶风味发酵乳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质,主要理化指标符合GB19302的相关规定,乳酸菌数为1.7×107 CFU·mL~(-1),茶多酚含量为4.1mg·mL~(-1).  相似文献   

2.
瓜蒌子山药酸奶是以脱脂纯牛奶、瓜蒌子、山药为原料,利用含有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菌的酸奶发酵剂进行发酵,制成的新型发酵乳.在感官评价基础上,以瓜蒌子和山药质量比、糖添加量、酸奶发酵剂添加量和发酵温度等因素设计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表明,瓜蒌子山药酸奶最优制作条件为:在50g脱脂纯牛奶中,添加30g质量比为1:7的瓜蒌子与山药混合物,制成匀浆,再添加15g白砂糖、200mg酸奶发酵剂,于40℃下进行发酵8h.该条件下获得的瓜蒌子山药酸奶组织状态最稳定,口感细腻,品质优良,具有瓜蒌子和山药风味,且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
以枸杞和胡萝卜为原料、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GMCC8198为发酵菌株,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优化建立了植物乳杆菌发酵果蔬汁的制作工艺.发酵原料的最佳配比为枸杞汁与胡萝卜汁体积比3﹕7、蔗糖6%,、明胶0.03%,、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0.02%、L.plantarum CGMCC8198接种量5%,,30,℃发酵5,h后转0~4,℃熟化处理20,h.由此所得发酵果蔬汁呈橘红色,相态均匀;口感酸甜柔和、爽口,具有胡萝卜和枸杞特有的香味.利用倾注法测得活菌数为7.1×10~7,m L~(-1),生物传感分析仪测得葡萄糖含量为0.098%,.  相似文献   

4.
对发酵蔗渣产黄腐酸(FA)的高产菌株-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获得的优化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蛋白胨、磷酸氢二钾和硫酸镁的添加量分别为12.50、12.50、0.25、0.50 g·L~(-1);优化的培养条件为:pH 7.0、温度37℃、装液量20 m L/250 m L、转速130 r·min~(-1)、接种量5%(体积分数).在该优化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培养12 h后的细胞生物量达2.280×10~9cfu·m L~(-1),较优化前提高了77.9倍.采用优化前后的条件培养菌种进行发酵产黄腐酸实验,结果优化后的发酵产品中FA含量为26.36%(质量分数),细胞生物量为1.09×10~9cfu·g~(-1),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13.9%和2.3倍.  相似文献   

5.
以一株黄色短杆菌MDVR2-21为研究对象,利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L-缬氨酸产量.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无机氮源为硫酸铵,最佳有机氮源为黄豆饼粉和玉米浆.然后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进行优化设计,筛选出影响L-缬氨酸生成的3个重要因素分别为葡萄糖、黄豆饼粉和硫酸铵.最后通过最陡爬坡实验及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获得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3.37 g·L~(-1)、黄豆饼粉23.96 g·L~(-1)、硫酸铵30.93 g·L~(-1)、玉米浆6 g·L~(-1)、酵母膏2.4 g·L~(-1)、Mg SO4·7H_2O 0.6 g·L~(-1)、KH_2PO40.4 g·L~(-1)、Fe SO4·7H_2O 0.01 g·L~(-1)、Mn SO4·3H_2O 0.01 g·L~(-1)、Ca CO_335 g·L~(-1)、VB1100μg·L~(-1)、VH 100μg·L~(-1),p H 7.0.在优化培养基条件下摇瓶发酵48 h,L-缬氨酸产量达到33.2 g·L~(-1),较优化前L-缬氨酸产量提高了10.32%.  相似文献   

6.
利用从水煮笋漂洗液中分离的一株植物乳杆菌对水煮笋漂洗液进行发酵酸化处理,试验探讨了补充碳源和氮源对植物乳杆菌生酸的影响.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于20 ℃温度条件下对水煮笋漂洗液接种酸化的适宜条件为:m(竹笋)∶m(水)=1∶1.5,w(植物水解蛋白)=0.1%,w(蔗糖)=2%,w(接种量)=2%.酸化18 h,漂洗液pH降至4.18,比自然发酵酸化大大缩短时间.  相似文献   

7.
唐劲松  张璟晶  牛林 《科技资讯》2009,(33):114-116
本文对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剂,对豆乳进行乳酸发酵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豆乳乳酸发酵的最佳条件为:菌种配比1∶1,接种量4%,发酵温度43℃,发酵时间12h时发酵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以胡萝卜和脱脂乳粉为主要原料,制备胡萝卜发酵酸奶.选取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以1∶1的比例组成混合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以感官评价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胡萝卜酸牛奶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胡萝卜酸牛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胡萝卜汁含量20%、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4.5h、菌种接种量0.4%,条件下发酵,产品呈淡橘黄色,酸甜适中,口感细腻,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别考察了肠道菌群模式菌株及各单菌的色谱行为,成功建立了HPLC分离分析肠道菌群模式菌株的最佳洗脱方法,即阶梯式梯度洗脱.结果显示,肠道模式混合菌株经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5个明显的洗脱组分,分别为0.10 mol·L~(-1)(脆弱拟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0.20 mol·L~(-1)(青春双歧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0.25 mol·L~(-1)(粪肠球菌)、0.30 mol.L~(-1)(奇异变形杆菌、克雷伯肺炎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和0.50 mol·L~(-1)(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洗脱峰.色谱柱的上样浓度为培养菌液(OD600=0.576)的5倍时,其最大上样量为500μL,且方法分辨率高、重现性好、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10.
以产聚唾液酸(polysialic acid,PSA)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出发菌株,在磁场条件下利用Fe~(2+)对该菌种进行多轮诱变选育,获得具有高产性能的诱变菌株,在5L发酵罐进行发酵验证.结果表明:在0.5T磁场条件下,Fe~(2+)的最佳诱变质量浓度为90mg·L~(-1);经过5轮诱变和选育,PSA的摇瓶发酵水平从1.09g·L~(-1)提高到2.24g·L~(-1);5L发酵罐发酵水平从4.79g·L~(-1)提高到9.22g·L~(-1),产量提高了92%.  相似文献   

11.
为葡萄全汁乳酸发酵饮料研制提供优良菌株资源.以"桂葡1号"葡萄果汁为原料,以耐酸性及风味评价为指标,筛选葡萄果汁乳酸发酵的优良菌株,研究优选菌的单菌及复配发酵对果汁风味物质的影响.植物乳杆菌R23及副干酪乳杆菌R37能耐受pH值3.0高酸,其发酵香与葡萄果香协调;两菌复配生长是共生型,其发酵风味比单菌更饱满丰富;乳酸发酵增加了葡萄果汁酸、酮、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了酚类和有机酸的成分数量.植物乳杆菌R23及副干酪乳杆菌R37是葡萄果汁乳酸发酵优良菌株,其复配发酵能赋予葡萄果汁更丰富的发酵风味.  相似文献   

12.
短链脂肪酸具有促进肠道及人体健康的有益功能,采用体外模拟肠道内环境的方法,分析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等肠道益生菌发酵山药低聚糖产生短链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结果发现:山药低聚糖在模拟结肠环境中被乳酸菌作为碳源利用,产生对人体健康有积极作用的乳酸、乙酸及丙酸等短链脂肪酸,且产生短链脂肪酸的浓度与菌种及发酵时间相关。在48h发酵过程中,乳酸在植物乳杆菌48h发酵液中含量最高,达(13.800±0.243)mg/mL;乙酸在动物双歧杆菌48h发酵液中含量最高,达(1.850±0.003)mg/mL;丙酸则在动物双歧杆菌8h发酵液中含量最高,为(0.082±0.001)mg/mL。研究结果提示,可通过改善膳食结构调节肠道益生菌产生短链脂肪酸,维持肠道与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化学淋洗联合油葵植物修复土壤中C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采用大田盆栽实验,种植油葵修复净化土壤中的Cd,再采用去离子水、柠檬酸、醋酸、EDTA、盐酸等5种单一淋洗剂,以及柠檬酸+盐酸、EDTA+柠檬酸、EDTA+盐酸等3种复合淋洗剂进行室内柱淋洗,联合去除土壤中Cd.结果表明:土壤中初始添加Cd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0mg·kg-1和50mg·kg~(-1)时,盆栽种植油葵对Cd的去除效率分别为25%和65%;在植物修复的基础上,继续采用0.04mol·L~(-1)的EDTA和0.05mol·L-1的EDTA进行淋洗,对土壤中剩余C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3.33%和91.67%,而0.04mol·L~(-1)的EDTA+柠檬酸与0.05mol·L~(-1)的EDTA+盐酸复合淋洗剂净化能力最佳,分别达到95.92%和92.7%,且复合淋洗剂的净化效果随着土壤Cd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土壤粒度大于150μm时,化学淋洗剂对土壤中的Cd几乎无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植物激素对新疆雪莲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激素对新疆雪莲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影响显著,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浓度1.OO mg·L~(-1)的6-BA和2.OO mg·L~(-1)的NAA组合为最佳诱导培养基,诱导率达100%;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浓度1.00 mg·L~(-1)的6-BA和O.20 mg·L~(-1)的NAA组合为最值出芽培养基,出芽率达78%;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浓度O.30 mg·L~(-1)的NAA和浓度O.03 mg·L~(-1)的KT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达54%.  相似文献   

15.
对酸乳饮料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除两种发酵剂乳酸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和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以外,其中酵母主要是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ve);细菌主要有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和大肠埃希氏菌(E.coli);霉菌主要有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桔青霉(Penicillum citrinum)。在酸乳饮料腐败变质过程中,其中的微生物数量、酸碱度及含糖量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沉淀结合超声分散处理的方法,制备平均粒径为70 nm,比表面积为212 m2.g-1的纳米级水合氧化铈(Nano-HCO)吸附剂.在pH值为4~10,初始As(Ⅲ)质量浓度为10 mg.L-1,吸附剂投加量为1.0 g.L-1的反应条件下,可在2 h内将溶液中As(Ⅲ)质量浓度降低到0.01 mg.L-1以下.Nano-HCO吸附剂对砷的吸附等温线服从Langmuir方程,对应不同pH值,其对As(Ⅲ)的吸附容量较未经超声分散处理的水合氧化铈提高29%~141%,且水温的升高有助于增加As(Ⅲ)的吸附程度.  相似文献   

17.
3种水中头孢曲松钠检测方法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褪色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3种头孢曲松钠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实验对比,实验得到3种方法的检出限分别是0.13、0.028和0.004 7mg·L~(-1),回收率分别达到78%~81%、92%~96%和99%~101%.实验对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Waters~XBridge 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为固定相,柱温30℃,流动相为甲醇和0.02 mol·L~(-1)三乙胺水溶液(体积比为27∶73),检测波长254nm.实验结果表明,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检出限不低于0.03mg·L~(-1)的情况下,紫外分光光度法由于所需仪器价格低廉,不失为一种便捷的方法,尤其在厂矿企业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红枣为原料,对乳酸菌发酵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将其初步应用于米酒生产,测定了米酒产品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红枣汁的最佳条件为接种量2%,发酵温度41℃,发酵时间24 h。添加8%的发酵红枣汁于米酒中,产品的还原糖和总糖含量降低,Vc含量增高。在此工艺条件下酿制的米酒色泽浅红,味甜醇厚,酒体协调,有红枣特有的醇香。  相似文献   

19.
首先对甘薯叶绿原酸的抗菌活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将甘薯叶绿原酸、红曲色素、亚硝酸钠加入到发酵香肠中,采用正交实验L9(34)对储藏30 d的发酵香肠的挥发性盐基氮进行测定和感官分析,结果表明:甘薯叶绿原酸对植物乳杆菌、葡萄球菌、汉逊酵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发酵剂生长产生的绿原酸浓度达到250μg/mL,复配型防腐剂的最佳添加量为:红曲色素1200 mg/kg,亚硝酸钠50 mg/kg,绿原酸200μg/g。  相似文献   

20.
不同品种蜂蜜经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萃取得到的样品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确认得到蜂蜜中挥发成分种类.以糖浆作为蜂蜜模拟物,通过在其中添加不同量的苯甲醛建立HS-SPME GC-MS标准工作曲线.结果表明,定量模型苯甲醛的线性范围为0.022 4~0.224μg·g-1,r2=0.995 6,测定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45%;采用质谱谱库检索结合文献资料定性确认7种不同品种蜂蜜挥发性成分,得到了135个组分信息,其中7种蜂蜜中共有的化合物仅有44种,其中主要成分脱氢芳樟醇的含量为6.86×10-3~1 222.7×10-3μg·g-1,不同品种的挥发成分及同一蜂蜜样品中的不同结构特征的挥发成分相对含量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