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
3.
运用"区位熵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2008年中原城市群各市的产业结构从19个细分产业进行测算,结合三次产业结构数据进行分析,认为中原城市群各市产业结构同构性不明显,各市主导产业已有初步分化.并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城乡间产业结构优化的限制性因素,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运用熵权法对中原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区位基尼系数、区位熵剖析了物流业发展空间演变特征,运用修正引力模型测度了城市物流联系强度,并进行了城市聚类及物流空间网络结构分析.研究表明,中原城市群物流业整体发展由中心-外围向南北中高,东西部低空间格局转变,呈现一定的空间邻近性特征,整体空间分布比较分散,集聚态势不显著,城市物流集聚水平差异变动较大.中原城市群城市物流网络呈现明显的功能性层级特征,整体联系强度明显增强,物流联系总量差距较大,空间联系不平衡,由十字形向H形空间格局演变. 相似文献
5.
6.
基于网络分析OD成本矩阵,运用引力模型获得2009年和2022年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经济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高铁对中原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1)伴随高铁线网的不断延伸和加密,中原城市群城市程度中心度呈现上升趋势,城市间组团发展模式更加显著,网络的核心地区由中部向西部呈动态扩展的变化趋势.中介中心度呈现下降态势,其空间分布特征显著,中介城市从郑州和菏泽逐渐向徐兰高铁线的郑州、开封、洛阳和商丘迁移,区域内个体城市中介能力呈现均衡发展态势.(2)高铁建设提升城市网络整体密度,但仍处于弱连接状态.核心-边缘结构逐渐弱化,核心区范围扩大,边缘区范围减小.随着高铁网络推进,凝聚子群结构发生剧烈变化,石武高铁轴线子群成为中原城市群经济联系的核心组团. 相似文献
7.
城市之间人流、物流、信息、技术和资金流动形成的城市联系网络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群整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采用不同来源的数据从多个方面对比分析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特征,对于全面刻画中原城市群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选取传统社会经济数据、高铁客运车次数据和百度搜索指数数据对比分析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特征,结果表... 相似文献
8.
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城市间铁路客运联系数据和社会网络分析、空间结构指数等,从流空间的角度研究高铁对城市网络空间结构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①高铁发展对中原城市群交通联系的方向、对象改变不大,但显著地增加了交通联系的强度,使中原城市群网络密度在低水平基础上得到增加.②铁路客运优势城市或劣势城市仍延续其地位,如郑州、... 相似文献
9.
10.
11.
交通、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大数据为城市网络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平台,城市网络研究对于更为清晰、准确地认知区域城镇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反映交通流的高铁客运数据和反映信息流的百度指数等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流联系强度等方法,进行两种流数据的城市网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是基于交通流还是信息流,郑州的核心位置不变.(2)交通网络存在着明显的带状分布,信息网络存在明显的放射状、组团状分布特征.(3)基于两种流数据的城市网络格局差异不太明显,但无论是网络节点、网络联系还是局部网络,两种城市网络中各个城市的排序存在一定的差异.这表明不同的介质对城市网络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通过对中原城市群城镇布局结构分形维数的计算和分析,发现其聚集维数为2.016,信息维数为1.281,表明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的中心地位不太突出,城镇空间分布呈线状;并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城镇布局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多中心、网络化"作为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在成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强大动力,并将推动其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借助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构成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网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5年间,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网络密度显著提高,城市间经济联系频繁而密切;北京与天津、唐山等次中心城市交流与合作加强,京津冀多中心发展格局初具雏形;石家庄依托其省会城市的优势,在城市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群内部其他城市间经济联系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7.
陈淑平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21,6(12):64-76
城市群作为我国区域创新发展的主体空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针对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创新的研究对于推动京津冀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13个城市的合作申请专利数据进行分析,首先构建京津冀城市群创新合作网络,剖析其动态结构、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融入创新知识元素,建立城市-知识耦合网络,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创新程度,揭示协同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及动态演化,为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优化、创新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