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引导牧民定居若干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始终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政府政策的导向会直接影响到牧民定居后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的程度。从目前所实施的各项引导牧民定居的政策中看,的确存在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对这些问题予以分析。促使政府部门调整政策,以有效引导牧民定居。  相似文献   

2.
影响新疆哈萨克牧民定居的隐性因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新疆牧民定居工作的主要形势 ,探讨了间接影响哈萨克牧民定居的隐性因素主要有四个最基本的方面 :水利开发与利用、品种改良与优化、畜牧业的产业化、生态环境的保护 ,并提出了关于哈萨克牧民定居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疆牧民定居后的社会整合与文化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牧民定居看似一种迁移,牧民从一地迁往另一地,但是由于迁移,牧民从散居变成了聚居,相应地使其生产、生活系统发生了变化。定居的过程同时是一个社会整合的过程,是社会结构重构和发展的过程,也是民族文化发生变化需要重建的过程。本文拟就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一些解决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影响新疆哈萨克牧民定居的显性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新疆牧民定居工作的现状与形势 ,探讨了直接影响哈萨克牧民定居的显性因素主要有三个最基本的方面 :巨额的资金投入——财政政策 ,前瞻性的定居模式——城镇化趋势 ,生产资料的合理分配与利用——草场承包。  相似文献   

5.
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规划课题《哈萨克族牧民定居的经济文化考察与对策研究》系列成果 ,本文从建设和谐社会与新疆哈萨克牧民定居的关系入手 ,重点分析了以人为本与以牧民为本、和谐社会与和谐定居之间的关系 ,并从城乡统筹、产业调整、业绩考量、文化建设等角度提出了积极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对游牧民族定居工程的实施,牧民的生活方式由过去的逐水草而居到现在的定居模式,牧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近年来发生在各类火灾中牧区火灾的比例不断升高.本文以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为例,结合当前开展的"防火墙"工程,就新牧区的火灾预防和对策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了将牧民定居纳入城镇化轨道的历史趋势和政策依据,讨论了以人为本、政府角色、社区冲突等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从经济、户籍、土地、环境和融资方面提出了现实对策,并为新疆哈萨克牧民定居城镇化的规模、模式与地理定位提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8.
木垒是哈萨克牧民定居较早、定居做得较好的地区之一 ,总结定居经验和定居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继续做好定居工作 ,尽快实现牧民脱贫致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 ,我们对木垒牧民定居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发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也提出了一些对策 ,以进一步探讨定居所引发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阿勒泰地区是全国和新疆自治区的重要牧区之一,在退耕还林(草)工程、牧民定居工程等农牧业重大政策实施过程中,当地农牧户也面临各种生产生活压力,暴露于各种风险之中.本文通过对阿勒泰地区牧民进行随机入户调查, 探讨了牧民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及其应对策略,并采用二元Pr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牧民风险应对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牧民面临的主要风险问题为市场风险、就业风险、子女教育/婚姻风险、医疗风险等,牧民最担心的生计风险为子女教育/婚姻问题,其次是医疗风险.2)牧民最常采用的风险应对策略是政府救济,也会采取寻求他人帮助、社会保险、出售资产、外出务工等应对策略,最少采用的应对策略是孩子辍学.3)金融资本、人力资本是影响牧民风险应对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物质资本、自然资本次之,社会资本影响最弱.从提高牧民生计风险抵御能力角度出发,提出了促进牧民稳定定居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世世代代,蒙古牧民们驱着成群的牛羊,携带着帐篷和生活用品,今天在这儿,明天在那儿,逐水草而居。现在,随着农牧业合作化的发展,这种游牧生活已近结束阶段。有许多合作社已进入半定居状态,开始在一定范围内经营农牧。有许多合作社则已经完全定居下来。离首都乌兰巴托七百多里的“劳动合作社”就是一例。这个社的社员们不仅就地修盖了学校、医院、疗养所和商店,还建造了宿舍。所在的那块草原已成为熙来攘往的村镇。走出帐篷,搬进房屋,这对于牧民及其家属占全国人口70%的蒙古人民来说,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以首都来说,现在还有半数的人口住在帐篷里。因此,这个  相似文献   

11.
张晋伊  李梦园 《科技资讯》2013,(36):228+230-228,230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新疆哈、蒙、柯、塔四个主要传统游牧民族的由来以及他们现今的生活状态进行研究。从而发现新疆传统游牧民族在长期以来,一直以游牧生活为主,是游牧文化的代表,但是近20年来,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新疆游牧民族告别了他们祖辈流传的游牧生活,开始了半定居或定居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新疆游牧民族定居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十分明显 ,与之同时 ,游牧少数民族的精神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这种从外源性变迁带来的内源性变迁 ,反过来又进一步强化和催生了其外源性变迁与内源性变迁的统一和谐 ,更进一步促进了牧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观念的更新 ,促进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由此而产生正面的以及负面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如何面对这种影响 ,以及如何处理因此而产生的诸多问题 ,就成了我们着手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牧民永久定居问题,实现藏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并努力改善阿坝州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居住环境、提高农牧民收入和幸福指数的现实要求,阿坝州党委政府决定在全州农牧区建设特色鲜明、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的一百个特色魅力乡镇、一百个精品旅游村寨和一百个幸福美丽村寨(简称"三百"示范工程①),以及按照一村多点、一村一点或多村一点的形式建立牧民永久居住点(牧民定居工程②),以此来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奠定农村可持续发展基础。根据实际,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就如何结合两个工程切实加强阿坝州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4.
以四川红原县为例,研究在牧民定居背景下的畜牧业发展现状,探寻其中存在的矛盾和可行的解决途径.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的手段,调查了红原地区目前的牧民生产生活状况,从畜牧业发展的三个环节:饲草、养殖、产出中的一些新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草场与畜牧、定居于游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为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积极推进合作化经营、合理利用草场,有效缓解生态压力,同时发展其他产业,使一部分人得以有条件脱离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15.
黄河源区退牧还草工程生态绩效与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实地调查和参与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河源区退牧还草政策的生态效益、当地居民.对政策的响应以及牧民生计的研究发现,黄河源区的牧民已经认识到了天然草地退化的严重性,能够顾全大局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然而,由于缺乏牧民的广泛参与,政府的补偿政策缺乏灵活性、补助标准低,移民安置和替代产业方案实施效果不理想.虽然退牧还草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生态效益,却影响了牧民的生存和发展,大部分牧民认为他们的利益没有得到保障,希望返回草原生活.因此,为保证黄河源区退牧还草政策的持续性,建立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是政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历次新疆北鲵柄息地种群数量调查记录、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及对当地牧民的走访,阐述了新疆北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并提出对新疆北鲵保护的具体措施和建议,为该物种的抢救性保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戈壁地区,起初人类并不经营游牧,也不定居,也不经营农耕。在它的周边地区由于人口的压力开始了农耕或初期的畜牧业。戈壁的人们,由于受他们的周围的影响,加上从他们周围进来的移民的带领下,开始了游牧生活。而游牧生活让他们有了食物的保障。他们便进入了游牧生活。早期的游牧生活不是在山区起源,也不是在河套地区起源,它可能就是在戈壁地区出现的。为适应有机资源非常贫瘠的干旱戈壁,牧民经过漫长干旱戈壁地区的生活历史,渐渐摸索出如何使家畜更有效地利用戈壁的植物群落,从而保持畜群的繁殖,使人类也实现了在干旱戈壁地区的可持续生存。  相似文献   

18.
新疆游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叼羊"的现状及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叼羊”活动在新疆游牧民族中开展十分广泛,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文章对“叼羊”活动的历史渊源及文化特征进行论述。随着新疆游牧民族的定居化,“叼羊”活动依然被传承下来,但有弱化的趋势,文章着重从游牧民族定居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这一方面对其现状进行分析,从开发角度和措施方面对“叼羊”活动走向市场化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正> 牦牛是我国高寒牧区的特有家畜,不但是国内皮革、毛纺、食品等工业的原料来源之一,也是该区广大牧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发展牦牛业对繁荣牧区经济、改善牧民生活、支援国家建设、消除各民族之间经济上的差别都具有重大意义。全国现有牦牛1300多万头,占世界牦牛总头数的85%以上,占我国养牛总数的16.67%(我国现有牛只7800多万头).甘肃现有牦牛81.35万头,在全国牦牛分布的青海、西藏、四川、甘肃、新疆、云南、内蒙  相似文献   

20.
东乡族人迁移至新疆的原因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80年代初,东乡族完成了大规模迁移至新疆的历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又开始了小规模的迁移。东乡族之所以迁移并最终定居新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此进行了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