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重要概念和范畴。马克思是从批判黑格尔哲学开始,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分析,继而转向经济学研究来解释市民社会的。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我国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政治问题,也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就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家强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促进就业体现了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3.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是现代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现象。卢森堡、卢卡奇、葛兰西、柯尔什被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和创始人,他们在本世纪初曾经是欧洲一些国家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第三国际的重要成员。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前后欧洲出现了空前高涨的革命形势,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面临着许多棘手的社会问题,使他们十分重视和强调唯物史观的研究,并在这方面写下了大量的著作,展示了西方许多共产党人和党外人士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认真研究这些著作,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过程中质的飞跃,也是世界哲学发展之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在唯物史观创立的过程中,马克思的思想经历了几次重大转折,其中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由对“政治暴政”批判向对“经济暴政”批判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这种转变促使马克思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由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转向对“市民社会”的批判;由对哲学的研究转向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奠定了世界现、政治立场、学术理论上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自由个性三种社会形态。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说”在当代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地解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自由个性三种社会形态。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说”在当代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地解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大多是把马克思脱离思辨哲学,转向研究经济问题,提出“市民社会”、“私有制”等重要范畴,看作是马克思形成唯物史观的关键。我认为,这种看法过于笼统和宽泛,不能准确地反映出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真实的理论进展过程,以及马克思早期思想发  相似文献   

8.
随着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变革和当代价值研究的纵深推进,唯物史观的创立越来越彰显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从理论上来说,唯物史观的创立不但是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钥匙,同时还为人类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从实践上来说,唯物史观的创立不但开辟了发展和创新哲学的根本途径,同时还开辟了实现和发挥哲学功能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9.
哲学教学中,能否正确认识科学实践观,能否牢牢把握唯物史观,将直接关系到能否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精髓。为此,本文结合自己哲学教学的实践和体会,对以上问题谈一些浅见。 一、必须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实践观 从目前高校所采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的理论体系来看,它直接导源于30年代苏联哲学教科书的模式。事实上,这一哲学理论体系既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建立,也不是列宁、  相似文献   

10.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具有内在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如何理解和把握历史过程的客观性与创造历史的人的主体性、历史规律与人的意志的关系,是我们准确把握唯物史观精神实质的关键所在。考茨基在他还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时,在《取得政权的道路》一书中,为驳斥资产阶级理论家和第二国际内修正主义者对唯物史观的歪曲和攻击,曾着力向广大无产阶级阐述和宣传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他用"生活意志"对唯物史观进行了解读和阐释,并从这一解读出发,对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面临的现实形势、运动的任务和目标以及方法和道路进行了分析。在当时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其方法和路径对我们今天准确把握唯物史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但由于考茨基始终未能真正理解唯物史观的精神实质,这一解读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和达尔文主义痕迹,并具有明显的折中主义色彩,这一切为他后来蜕化成"无产阶级的叛徒",并在哲学上陷入唯心史观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具有内在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如何理解和把握历史过程的客观性与创造历史的人的主体性、历史规律与人的意志的关系,是我们准确把握唯物史观精神实质的关键所在。考茨基在他还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时,在《取得政权的道路》一书中,为驳斥资产阶级理论家和第二国际内修正主义者对唯物史观的歪曲和攻击,曾着力向广大无产阶级阐述和宣传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他用"生活意志"对唯物史观进行了解读和阐释,并从这一解读出发,对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面临的现实形势、运动的任务和目标以及方法和道路进行了分析。在当时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其方法和路径对我们今天准确把握唯物史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但由于考茨基始终未能真正理解唯物史观的精神实质,这一解读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和达尔文主义痕迹,并具有明显的折中主义色彩,这一切为他后来蜕化成"无产阶级的叛徒",并在哲学上陷入唯心史观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解开"历史之谜",揭示社会运行神秘面纱的一把钥匙,是马克思开创社会理论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建构,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具创新活力的研究领域。在社会发展理论的建构路径上,马克思通过深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解构与建构相统一、实现自我批判的社会本真批判,建构起一套真正直面社会问题,以关注"现代社会"发展命运,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人类解放为内容的严密的科学话语体系,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生成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人本质理论是在对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以及它们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批判中生成的。根据不同时期批判对象的特性,马克思依次揭示了寓于批判对象中的人本质的内涵。在次第展开的革命的批判中,马克思人本质理论逐渐完善,并且最终在批判中创立了唯物史观,使人本质理论在唯物史观的照耀下形成了完整而科学的形态。马克思从确立人的自由本质,到批判人本质的不同异化形式,最终揭示社会关系既是人本质的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人本质的异化,其人本质理论的批判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逻辑过程。批判是马克思人本质理论的生成方式,并且仍然是当下马克思主义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是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为宗旨.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与威胁,从马克思、恩格斯本体论、实践论、唯物史观论和价值观论中的生态文明思想等视角阐释其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从其外延上看,它具有多层面或多维度的指向,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五个层面的指向.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多层面指向的价值意蕴具有内在契合性.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为指导,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多层面指向的价值意蕴上,建设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社会,走向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在马克思安葬仪式上发表的著名讲话,突出地强调了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恩格斯还在其他场合多次强调这两大发现,把唯物史观视为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唯物史观的确立,不愧为马克思主义的奠基礼。科学地估价唯物史观的地位,具体地探讨唯物史观的确立,对于我们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价值与革命意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历史上,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合作,也是一种长期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正确理解这一社会历史现象,对于深化我们对唯物史观以及对阶级社会历史的认识,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此,笔者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这种历史现象进行初步...  相似文献   

17.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个最重大发现,其中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石。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主要论述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这就使一些学者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范畴,那么社会主义社会究竟有没有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剩余价值同资本主义剩余价值有何异同,以及现阶段面临诸多挑战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中,创造最大劳动剩余价值的途径有哪些,作者主要从以上方面简要地论述的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群众监督的理论基础。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从马克思到邓小平都十分重视群众监督的重要作用。当前加强群众监督要着重抓好政务公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舆论监督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劳动是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重要概念。当前,对此概念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路向,即单向度意义的“工具理性”劳动和主体间性层面的“中介”劳动。在马克思的文本中,劳动概念的内涵并非只有单一层面,其丰富的内涵是渐进生成并展现出来的。从马克思劳动概念生成与发展的历史逻辑中透视劳动与主体间性的内在辩证统一关系.对深刻理解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是以寻求无产阶级的解放为己任的,因而必须要把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都纳入他的研究范围;另一方面,从方法论的观点来看,作为马克思社会主义观之精髓和核心的唯物史观在研究方法上有一个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的科学论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