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1 毫秒
1.
试论我国的执行异议制度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执行异议制度在保障执行当事人和案外第三人的合法权利方面存在的不合理性在司法实践中日益凸现。其主要缺陷表现在:审查主体规定不清,审查程序无法可循,关于“中止执行”的规定不尽合理,在处理执行异议问题上引入的审判监督程序缺乏周密的制度体系考量,在保障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的程序权利方面缺乏规定,被执行人缺乏相应的异议救济权利等。为完善执行异议制度,需从实体与程序双重角度进行设计,即为当事人创设执行异议和执行异议之诉两种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2.
行政处罚是法律制裁中的重要形式,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行政活动主要是一种内部活动,其公开性较差,人们对该活动中的行政处罚了解较少,导致了行政处罚中当事人权利的不当行使。法制建设呼唤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程序法定原则”赋予当事人行使自己权利的必要渠道.在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政程序中,当事人都必须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才能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对审前准备程序及其程序价值进行分析厘定,认为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立法容易导致法官预断,职权色彩过重,缺乏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护,未赋予审前准备活动程序上的效力。指出目前对于审前准备程序的规定存在四方面问题:对证据交换内容的规定过于原则化;当事人收集证据的保障措施不完善;审前准备程序适用范围过窄;缺乏对答辩失权的规定。提出我国构建审前准备程序应遵循的原则及措施,通过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设置答辩失权制度、完善现有证据制度、建立准备法官制度、完善调解及和解制度等途径,健全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  相似文献   

4.
公告送达制度是一种拟制送达,其有助于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推进诉讼程序的流畅进行。而在司法实践中,公告送达的传播价值却无法充分发挥。为此,公告送达制度的可操作性亟待完善,以期使受送达人的诉讼权利能够得到切实保障,司法公正能够有效彰显。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和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被害人学的兴起,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日益受到重视。在我国,立法明确规定刑事被害人是诉讼当事人,但司法实践表明,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不仅承受着实体权利的丧失,程序权利也未得到有效保护。我国应通过保障被害人的司法信息知情权、赋予被害人独立的上诉权、扩大损害赔偿请求权范围、建立国家补偿制度和被害人救助制度等来完善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和救济。  相似文献   

6.
再审程序是对当事人权利的非正常的救济程序,其启动应予以合理的限制,再审事由的设立即是以此为目的的,只有通过立法的不断完善使法定再审事由更加明确,才能更好地确定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权利范围以及检察院抗诉的案件范围。而我国现行法律对于"新的证据"的规定的不确定以及司法解释的相互矛盾给司法实践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关于新证据的规定进行分析,指出现行立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新证据的范围予以限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民事撤诉制度是充分体现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反映了当事人处分权、诉讼的公正与效率、当事人诉权保障等一系列诉讼价值理念。改革与完善我国民事撤诉制度,是实现民事诉讼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民事诉讼基本法理为基础,论述了我民事撤诉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弊端,并对其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处分权是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享有的一种利益和自由,是启动诉讼、推进诉讼、放弃诉讼、获得公正裁判等权利的抽象概括。它以诉之利益、程序主体性、行政诉权、接近正义等理论为其正当性的理论基础。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权立法,行政诉讼法应当确立处分原则,构建当事人处分权保护之法律机制,体现出市场经济条件下法院审判行为与当事人诉讼行为的良性运行模式。构建当事人处分权保护之法律机制,应当是修订、完善行政诉讼法的一种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婚姻法第46条确定了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它赋予了离婚案件中无过错方当事人寻求司法救济的权利,完善了我国婚姻法的立法体系,对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很大意义。但是该法中的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得过于笼统,在涉及实务适用中出现一些问题,司法实践中难以操作,鉴于此,有必要对这种制度相关问题作一些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海商法》规定了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权利,但实现该权利的相关程序规定不够完善,责任限制基金的司法功能无法得到全面运用,应当正确认识责任限制权利与责任限制基金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以此为基础,完善实现责任限制权利的程序.  相似文献   

11.
王伟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4):6-7,15
诉前鉴定是指当事人为了提起诉讼与履行举证责任,对专门性问题委托鉴定主体进行检验、评价与判断,从而为争议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而从事的一项活动。在民事诉讼中,诉前鉴定对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及时处理纠纷有着重要作用,应该正确看待诉前鉴定的性质。针对诉前鉴定存在的问题,应当从诉前程序、证据开示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反倾销调查程序中的当事人,包括申诉人,被申诉人以及利害关系人,以上当事人在反倾销调查程序中,既享有相应的权利,同时也承担一定的义务,本文结合我国实际,参考西方国家反倾销法的有关规定,对我国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中有关当事人及其权利义务的规定,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解释。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处分权即高校为维护正常教学和管理秩序,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对学生违纪行为的处罚和处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一些原因学生的实体权利或程序权利都不同程度受到了损害。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必须进一步完善违纪处理相关规章制度,严格学生违纪处分程序,创新学生权益救济机制,进一步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要使我国的法院程序性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得到真正的落实,就必须完善程序性裁判,使得被侵权的当事人有提出权利救济申请的程序途径。只有程序规则的健全和程序性裁判的确立,使得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能够在程序上形成有效的制约,回归司法裁判的基本形态,才能使司法权威得以确立。程序性裁判需要具备一系列最低限度的要素,才能具有司法裁判的基本形式,并发挥司法裁判之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5.
正当程序是实现程序正义的基本条件 ,是通向实体正义的必要途径。正当程序的实施必须要做到裁判者处中立地位、当事人各方 (包括刑诉中的控辩双方 )地位平等、当事人作为程序主体享有充分的诉讼权利、司法过程公开、司法程序文明这几个基本要求 ,同时还须从立法和司法两种途径保障其有效地实施  相似文献   

16.
民事撤诉制度是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和起诉制度一样,是当事人自由处分诉权的表现。撤诉是一种权利,所以,一方面要充分保障该权利得到最大化的保护和实现,另一方面要对其进行合理的限制以体现权利、义务对立的正当性。那么,当事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撤诉,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撤诉?撤诉的法律效果如何?"权力-权利"对抗制衡机制在民事撤诉制度中作用如何?一系列的问题反应出了目前我国民事撤诉制度存在的问题,也为我们寻求解决途径提供了思路和突破口。文章首先提出我国民事撤诉制度存在的问题,接着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完善我国民事撤诉制度的一些建议。希望通过这种逐步深入的分析探讨,对民事撤诉制度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郭艺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0):40-43
对构成追究刑事责任的妨碍民事诉讼的行为适用无控诉审判并不违反正当程序原则,而且有利于树立司法权威,可以保障实质正义的实现,同时也是效率原则的要求。但为防止无控诉审判破坏法治,应将其适用范围限于当庭发生的、程度较轻的扰乱法庭犯罪,而且立法应当完善相关程序,以保证当事人应有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18.
破产和解制度具有简洁、高效和充分展示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制度优势.我国破产和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适用率低且效果并不理想,究其缘由是其制度本身设计存在缺陷和缺乏完善的配套制度为其保驾护航,为此提出以下完善破产和解制度的路径:第一,优化和解申请条件,扩大申请和解程序的原因并增加申请主体;第二,限制担保物权人之权利行使;第三,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法院及管理人的监督作用;第四,建立破产和解与破产重整制度之间的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   

19.
反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诉制度是现代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允许被告人反诉 ,体现了民事诉讼当事人双方权利平等 ,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反诉是作为被告可以援用的一种重要的司法救济程序和防御方法 ,也受到理论界的重视和关注。文章简要分析论述了反诉制度的历史、概念、性质以及反诉的条件等问题 ,以初步揭示其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管理型法官区别于裁判型法官,是英美国家民事诉讼中主要是审前程序中出现的法官新形象。由于普遍存在当事人滥用程序权,造成了诉讼迟延和诉讼成本高昂,英美国家进行了持久的民事司法改革,赋予了法官程序管理权,进行案件管理、程序管理和证据管理,以促进程序经济,保障实质正义的实现。借鉴管理型法官对改革和完善我国审前准备程序乃至整个诉讼程序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纠正片面强调建立当事人主导审前程序的改革思路存在的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