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占有是主体对物控制支配的事实,并非民事权利。占有诉讼是作为占有核心法律效果的占有保护请求权行使的诉讼表现,其重于事实秩序维护,要求迅速进行并与本权诉讼不竞合。占有诉讼的提起不能按照实体条件要求,搞先审后立。在实体法完善占有制度的同时,占有诉讼也需要进行程序规范。借助解释论将占有案件纳入简易程序审理可作为权宜之计,诉讼法完善时应将占有保护案件明确列为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类型。长远看,可考虑将占有诉讼程序问题在民事诉讼法中确立相对独立的制度,以体现占有保护这类事实争议与普通权利争议处理上的不同,丰富民事诉讼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国家保护民族语言文字权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即国家首先确认民族语言文字权的存在并给予其相应的法律地位;其次,采取法律措施保护民族语言文字权的实现,并对侵犯其权利的行为予以有效的救济;最后,国家还创造条件,提供资源,运用适当的优惠政策和特别措施,最大限度的保障民族语言文字权。  相似文献   

3.
陈晓霞 《科技信息》2009,(20):I0047-I0048
关于死刑犯和在押犯的生育权一直是各国法律比较有争议的问题。生育行为作为人类繁衍子孙后代所特有的社会行为,是每个人类个体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生育权是一种人格权,我国刑法并未剥夺死刑犯的生育权,但由于其被限制了人身自由,故应通过相关立法完善来保障其生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论道德权利     
道德权利指的就是道德主体依据道德所应享有的能使其利益得到维护的地位、自由和要求。较之于法律权利,道德权利具有作用范围大、救济手段软、与义务不完全对等等特性。道德权利在公民社会中表现为道德行为选择的自由权、道德主体的被尊重权、道德行为公正评价权、请求报答权等。研究道德权利,是对传统伦理学的重大补充,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对道德权利的认识,推进新时期的道德建设而且能适应法治建设的需要,推动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论抵抗权     
段林 《科技信息》2010,(22):61-61
我国对抵抗权的规定主要存在于行政法领域,但相关规定仍缺乏可操作性,并未形成完整的制度。对此,可考虑在宪法中规定抵抗权,确立无效行政行为的判断标准,同时,建立无效确认之诉以及完备的人事争议仲裁体制。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权利的主体只能是图书馆,而不能是其工作人员和读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只能就雇佣合同享有权利,而读者则基于其独立地位享有权利。图书馆权利包括资源收藏权、选择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图书馆权利受到其他竞争性权利和社会公益之限制。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权利的主体只能是图书馆,而不能是其工作人员和读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只能就雇佣合同享有权利,而读者则基于其独立地位享有权利。图书馆权利包括资源收藏权、选择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图书馆权利受到其他竞争性权利和社会公益之限制。  相似文献   

8.
石琳 《科技咨询导报》2009,(32):241-242
形成权按行使的程序不同,可分为简单形成权(单纯形成权)和形成诉权。撤销权是否属于形成权?如果其属于形成权,则应归属于简单形成权还是形成诉权?这两个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我国立法在这方面也尚存在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阐述笔者对于此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在押罪犯依法享有民事诉讼权,但由于在押罪犯特定的法律身份和人身状态,其诉讼权利的行使往往受到不应有的限制,特别是在押罪犯的民事起诉权、调查取证权、出庭权以及民事执行权等.为此,应当通过完善制度和人民法院及监狱机关的积极行为等途径保障在押罪犯民事诉讼权利的行使,以维护其民事权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中国首例将”贞操”作为侵权赔偿的形式提出的一起强奸案的附带民事诉讼引出了”贞操权”这一概念以及是否应当将贞操权作为一种人格权利来加以民法上保护的争议.并通过对这一问题的争议提出了笔者自己的观点:贞操权不宜作为一种权利.将其归结为特定主体之间双方的义务更加合适。  相似文献   

11.
购房者知情权是购房者适当行使其他权利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础性权利,它的产生源于购房者的消费者地位、购房合同当事人地位以及社会的弱势地位.购房者知情权可以划分为积极知情权和消极知情权;法定知情权、约定知情权和诚信知情权;行政法知情权、经济法知情权、民事法知情权和诉讼法知情权等.购房者知情权具体包括主张权、查阅权、咨询(质询)权、复制(复印)权、受领权、选择权等.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隐私权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法通则》没有规定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造成许多侵犯隐私权的行为无法追究。建议新的民法应该明确界定保护隐私权,其内容可以有:第一,隐私权应作为一项独立的权利定位在人格权中;第二,隐私权保护的客体的范围可从三个方面界定:生活安定权、个人信息权、个人身份及社会关系保密权。  相似文献   

13.
概念误区所谓的权利冲突型域名争议,又称为“相同名称的合理使用”,即对同一词语(标识)都享有合法在先权利(如商标、商号权等)的不同主体在寻求注册相同域名时发生的归属争议。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涉及域名归属的争议一律称为“域名抢注”。但是严格来讲,“域名注册”一词并不能完全涵盖目前域名注册领域出现的所有法律  相似文献   

14.
林杨  伍晓岭 《当代地方科技》2007,(11):19-19,21,2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出现了一种新型权利--商品化权。我国理论界对此的适用范围和保护尚存争议。本文通过对现有法律制度保护方法的局限性的论述,提出商品化权应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  相似文献   

15.
中世纪城市法是这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灿烂成果,其中关于城市市民权的规定更是其灵魂所在。市民阶级对于权利的要求直接推动了城市法的形成,形成之后的市民权也构成了城市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世纪城市法中关于市民权的规定十分丰富,有关于诉讼程序上权利的规定,更多的是关于实体权利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刘戈 《南昌高专学报》2012,27(2):13-15,18
真人秀节目作为新的电视表现形式获得空前成功。但是节目嘉宾的有争议性的言辞也成为社会争议的焦点。节目嘉宾作为体验经济下的媒介符号,并非嘉宾现实人格的真实体现,故而其节目中的参与行为属于真人秀节目的有意识的组成部分,具有表演性。制作方拥有真人秀节目的版权,节目嘉宾既享有署名权和保护节目个人形象不受歪曲等表演者的精神权利,又享有参加节目的报酬请求权的表演者经济权利。因此真人秀节目中嘉宾的表演者法律地位应该得到明确的确认。  相似文献   

17.
马春生 《科技信息》2006,1(1):74-75
紧急避险权是一种正对正的权利,即为了避免在紧急情况下正在发生的危险采取措施因而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权利。紧急避险权,以损害他人的法益而保全本人的法益为基本特征。其正当性之所以能够成立,源于德国古典哲学的法益比较原理,来自于对人性的体谅;紧急避险权的正当性,不是来自于道德评价,而是基于紧急状态下行为特殊性的一种法律评价。紧急避险权的成立,就是基于与这一法理相一致的成立条件。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兼职已成为当下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而广受关注。兼职不仅能为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也能为其提前进入社会、锻炼、提升自身能力提供机会。然而,由于现实中存在的种种不利因素,许多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其合法权益屡受侵犯,大学生兼职本应起到的积极作用大打折扣。劳动法应该对大学生兼职过程中获取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等权利予以保护;对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享受社会保险福利权应当附条件地予以保护;新型兼职中产生的其他权益不宜纳入劳动法的视野,但要做好和其他法律法规的立法衔接。  相似文献   

19.
权利的分类标准众多,我们以权利的作用为标准可以将民事权利分为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支配权等。其中请求权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是指权利人请求特定人(相对人)为特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权利。纵观目前各国立法,在立法体例中明确规定请求权的并不多见,而更多的是出现在法学著作中。在我国,请求权作为一项权利救济制度存在。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十三条,第七十四条中的相关规定。我国学理上按请求权与相关基础权利的关系可将请求权分为物上请求权,债权请求权,以及婚姻家庭继承法上的请求权。  相似文献   

20.
在矿井通风网路解算中最小风阻树的选取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给出一种选择最小风阻树的新方法——最小权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