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健 《甘肃科技》2013,(19):147-148,94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和《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都对采暖部分作了一些规定,并给出了相关参数的取值范围,就此对其中存在的一些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宁方伟 《科技资讯》2009,(31):63-63
建设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1995)要求新设计的采暖居住建筑在1980-1981年当地通用设计的采暖能耗基础上节能50%。其中建筑围护结构应承担30%,采暖系统承担20%。据统计,建筑物通过围护结构散失的热量大约占整个热量损失的70%左右,在围护结构中通过外墙损失的能量又占大约30%,实施建筑节能,增强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是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我单位工程外墙保温采用挤塑型聚苯板的保温材料作法。  相似文献   

3.
1995年12月7日建设部发布了节能50%的行业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并从1996年7月1日起实施。自治区建设厅于2000年1月4日发布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细则》XJJ001-1999,并从2000年2月1日实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批评了申小龙的《文化语言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有约56%的内容是他的《中国文化语言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社区文化与语言变异》(同上出版社,1991)和《语言的文化阐释》(上海知识出版社,1992)三书的重新组合,只是改换了一些小标题,增加了少数内容.因此三本书中抄袭他人著述的部分在此书中重复出现,构成对他人著述的四次剽窃。新增加的内容中也有一些是抄袭他人著述,全不注出处,连其错误也照抄不误。全书还有不少知识性的错误。本文列表指出了上述种种问题,呼吁端正学风。  相似文献   

5.
链接     
《华东科技》2006,(7):18-18
为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国务院和上海市分别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相关配套政策、《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配套政策里,分别对企业的自主创新作了相关规定,现摘录部分如下。  相似文献   

6.
南朱《御枇石经》,又你《南宋太学石经》《南朱石经》。现藏杭州碑林。石经为宋高宗赵构(1107-1187)亲笔所书,部分为吴皇后代笔,时间约在绍兴五年至十三年(1135-1143)。临安知府张墩奉诏摹石,刊刻于绍兴十三年至十六年(1146),立于临安太学(今杭州庆春路西端前洋街岳飞旧宅)。内容包括《周易》《尚书》《毛诗》《春秋左传》全帙,节录《礼记》五篇和《论语》《孟子》等七经,卷末皆刻秦桧跋语(后皆毁去)。淳熙四年(1177),诏临安府特建“光尧石经之阁”贮立之。宋人《中兴小纪》《四朝闻见录》《石刻铺叙》等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7.
<正>2022年9月,应急管理部发布了《社会应急力量建设基础规范第1部分:总体要求》(YJ/T 1.1—2022)、《社会应急力量建设基础规范第2部分:建筑物倒塌搜救》(YJ/T 1.2—2022)、《社会应急力量建设基础规范第3部分:山地搜救》(YJ/T 1.3—2022)、《社会应急力量建设基础规范第4部分:水上搜救》(YJ/T 1.4—2022)、《社会应急力量建设基础规范第5部分:潜水救援》(YJ/T 1.5—2022)、《社会应急力量建设基础规范第6部分:应急医疗救护》(YJ/T 1.6—2022)等6项标准(以下简称《建设规范》),《建设规范》将于2022年12月起实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啤酒生产企业职业卫生现状。方法:对作业场所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7)进行采样;对作业工人按照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结果: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有二氧化碳(CO2)、氨气(NH3)、噪声、粉尘等。结论该厂部分岗位有噪声超标现象,需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防护。  相似文献   

9.
在采暖工程设计中,经常会遇到采暖房间和不采暖房间相邻的情况。由于和不采暖房间相邻会加大该采暖房间的热损失。这部分负荷的正确计算,将对采暖设计的合理性起到一定的影响。在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TJ19-75)中对这种情况下的耗热量作了用“温差修正系数a”来计算的规定,其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杨玲  周明  贺海斌 《科技资讯》2023,(16):162-165+225
针对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某教学楼,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和《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 55021-2021)属于A类建筑,进行建筑外观、地基基础现状、结构平面布置、材料性能指标、结构构造连接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抗震能力的评定,建立了抗震鉴定的流程图,经两级鉴定对该教学楼进行了评价,得出其鉴定结果,并指出部分构件需要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11.
杨刚  李小丰  于兴龙 《科技信息》2011,(14):295-295
文章对目前商品砼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分析,并对保证质量的措施提出了建议。另外《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81-85)早已作废,应采用(GB/T50081-200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l07-87)已经作废,注意采用(GB50l07—2010)标准。  相似文献   

12.
低温热水辐射采暖系统作为采暖的一次革命,改变了人们的采暖观念。但同其它的采暖方式相比较,地暖系统在设计原理和系统构成,以及它的实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与传统的采暖方式有很大差异,不同阶层和不同行业的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还存在着一些差异。本文对地板采暖系统特点及其优势进行分析对比,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顾志宏 《甘肃科技》2001,17(4):21-21
1 问题的提出某锅炉房工程设有额定产热量2.8Mw(小)热水锅炉一台、4.2Mw(大)热水锅炉二台(其中一台预留),用于冬季采暖,热媒采用95-70℃热水。锅炉采暖循环泵共计三台,型号为KLW150-400,按全部锅炉运行时二用一备配置,水泵参数如下:Q=200M3/h,H=0.5Mpa,(与常规设计值相比偏大)n=1450rpm,N=45Kw。该工程投入使用以来,业主反映循环水泵电动机表面发烫,无法正常工作。为避免发生电动机烧坏等事故,循环水泵的运行一直处于轮换工作状态。2 现场勘察由于部分热用户在建,尚未完工,锅炉房实际热负荷远达不到设计热负荷,…  相似文献   

14.
深入理解、灵活准确的应用《防雷规范》是防雷减灾为社会经济保驾护航的关键。本文是笔者多年来学习应用《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总结,对《防雷规范》部分条款的深入理解、及其适用和拓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实验对《水质分析方法国家标准汇编》(GB11892-89)与《海洋监测规范》碱性高锰酸钾氧化法进行比较,同时就实际监测工作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海霞  杜占春 《甘肃科技》2009,25(20):144-145
在严寒地区采暖建筑中,冬季室内温度一般在16-20℃左右,通过门窗的传热损失与空气渗透热损失相加,约占建筑能耗的50%左右,是墙体损失的5-6倍,所以,发展应用节能门窗对实现建筑节能十分关键。笔者长期从事建筑节能设计工作,并在2006年参加编制了青海省建筑标准设计《铝塑节能保温门窗通用图集》(青2006 J701)。我们结合近年来建筑节能设计的工作经验,就严寒地区节能保温门窗的设计要点提出以下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对重大危险源辨识物质及其临界量的确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的大力发展伴随着高速公路桥梁建设的繁荣,随着运营年限的增长,桥梁的各项技术状况指标也在发生着变化。由于高速公路桥梁与一般城市道路桥梁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在桥梁评定方法上也有一些不同。该文依据现行的《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2004)和《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H21-2011),列举了在高速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应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对这些疑问的解决方法进行探讨,为高速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方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地发展和深入,随着中国科技技术的不断加强与创新。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因此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不仅仅是解决温饱这么简单了。更高的生活质量成了人们追求。就对于取暖这一方面来说,中国,尤其是中国北方地区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1)家庭烧火炉采暖2)对流采暖3)空调、辐射式采暖。就目前来说;辐射式采暖由最初的高档住宅、别墅采用,到现在渐渐进入大多数家庭,这也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烧炉式采暖跟对流采暖;成为了现在主流采暖方式。辐射式采暖中的一些问题及应用将与下文提出。  相似文献   

20.
王渝生 《科技馆》2006,(2):13-16
最近,国务院相继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两个《纲要》的发布,不仅描绘了未来15年加强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蓝图,而且也吹响了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进军号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