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肥科技》2007,(5):1-1
中央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后。全国各城市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势头很猛,形势逼人,作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国家创新型试点市,合肥的科技创新更被众城市所“紧盯”。2007年合肥将有哪些创新之举?记者从合肥市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合肥2007年推进试点市建设“蓝图”已谟划在胸。  相似文献   

2.
《合肥科技》2007,(3):1-2
为什么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绣球”抛给合肥合肥未来能否诞生像联想这样享誉国际的高科技企业3月7日19:10至19:30,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的合肥市市长吴存荣,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播间,围绕合肥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情况,接受中央电台《作客中央台》主持人的专访,并通过现场短信提问,与全国听众畅谈“科学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合肥科技》2005,(12):2-3
为贯彻落实《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工作方案》,日前,我市农业部门明确提出了培育“一个主体”、实行“五个结合”.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4.
《合肥科技》2007,(6):11-11
2007年上半年,合肥市科技局在深入贯彻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着力培育我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瞄准行业技术前沿,组织精兵强将,加大创新项目的选育和推介力度,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创新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5.
《合肥科技》2006,(5):1-3
5月12日下午,全市科学技术大会在市政务中心召开。这是我市步入“十一五”之后召开的第一次科技大会,也是全力推进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的再动员会。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存荣主持会议并讲话。大会隆重表彰了2005年度合肥市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和获奖单位,颁发了“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区)”奖牌。省科技厅厅长徐根应代表科技厅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就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大会精神,推进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等工作作了重要讲话。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金龙参加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6.
《合肥科技》2007,(4):1-2
我市将筹建“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标志性工程和具有合肥特色的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成为覆盖全市,辐射四方的“创新集聚高地”。  相似文献   

7.
《合肥科技》2006,(2):17-18
合肥国家创新型试点市部际协调小组会议即将召开合肥市科技局积极准备。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参加的合肥国家创新型试点市部际协调小组会议即将在肥召开,为争取国家相关部委对试点市建设的支持,市科技局正在积极做好“专项计划”和项目遴选等相关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8.
《合肥科技》2004,(12):14-14
11月27日上午,在合肥大蜀山西麓、合六公路南侧举行的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揭牌暨示范区开工仪式上,省委书记王太华、省长王金山为“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揭牌。随后,出席仪式的有关领导为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奠基。  相似文献   

9.
《合肥科技》2004,(12):1-1
日前,国家批准合肥市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为此,我市在2020年前,在国家及省大力支持下,分“三步”走实现该“试点市”的相关建设目标。三个阶段分别为:第一为今明两年的启动阶段,在该阶段内我市将制定实施方案和专项规划,出台相关政策,招才引智、招商引资,  相似文献   

10.
《合肥科技》2006,(4):9-9
为深入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工业立市”发展战略,推动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推进科技企业快速做大傲强,4月13日,合肥市科技局举办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培训班”。全市部分科技型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和科技局机关、民营科技园、大学园管理办公室共160多人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11.
《合肥科技》2006,(6):9-9
为了加快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合肥市政府于6月下旬出台了《合肥市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科技创新专项基金是指专项用于加快实施合肥市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引导我市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资金,2006年度基金额达到1亿元。基金使用方式分为资本金投入、有偿使用、贷款贴息、以奖代补四种方式,主要用于支持我市以产、学、研相结合的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发展新兴产业集群,推动科技创新型企业规模化、集团化;支持国内外拔尖人才、优秀团队、知名科研机构携带技术、资金来肥创业;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上市。  相似文献   

12.
大事记     
《合肥科技》2006,(5):F0004-F0004
2006年5月12日下午,合肥市科学技术大会在市政务中心召开。这是我市步入“十一五”之后召开的第一次科技大会,也是全力推进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的再动员大会。  相似文献   

13.
《合肥科技》2006,(7):8-8
为了配合我市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我市将用3年时间,对合肥市5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创新”能力培训。  相似文献   

14.
《安徽科技》2005,(9):28-29
本刊讯 8月29日上午.合肥市举行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动员大会,全面部署试点市建设工作。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作动员报告.副省长田唯谦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5.
《安徽科技》2009,(11):F0002-F0002
2009年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正式启动的第一年。也是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的关键一年,合肥市科技工作狠抓“三条主线”(即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产业成长线。以推进产学研合作为重点的创新平台培育线,以改革科技投资管理为突破的体制机制创新线)着力加快推进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结合合肥市特点,笔者就建设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以下简称"创新试点市")有关政策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合肥市分管科教的副市长江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接会已经成为合肥的品牌,是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部崛起的科技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18.
《合肥科技》2007,(5):5-5
近年来,我市一直在探索如何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切实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而建设“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便能很好地破解这一难题,也是合肥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和加快实施“工业立市”战略的突破之举。  相似文献   

19.
“合肥将用15年时间建成国际著名的科教城”,在“对接会”举办的合肥投资环境推介会上,合肥市常务副市长江明向外来投资商透露了合肥建设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市的进度安排。  相似文献   

20.
马卫东  洪芳 《安徽科技》2009,(11):33-34
合肥市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围绕“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和“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两项工作.形成了一套从工作环境建设到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较为完善的工作体系.把科技兴市落实到县区的有效载体.成为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