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种进化Agent计算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具有进化功能的多Agent计算模型。Agent作为自主活动的实体,在求解空间内具有自复制、扩散及死亡等进化行为。通过Agent的不断进化,获得问题的最优解。详细叙述了Agent的进化行为,给出了实现该模型的算法流程,并讨论了该算法在图像边缘检测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算法具有快速,高效等优点,特别适用于特征提取及检测问题。  相似文献   

2.
网上导购系统的一个解决方案--基于软件Agent的网上导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软件Agent技术并结合VDB、XML技术,提出了一个基于软件Agent的网上导购系统的解决方案,建立了系统模型,并且论述了系统中各类软件Agent的具体结构模型,软件Agent技术是目前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也是检索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该文着重于软件Agent技术在Internet上的一个重要应用;实现Internet智能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3.
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 Agent 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用多个Agent赋予CAI的‘智能’。模拟人类在教学活动中的智能活动过程,构建了具有普适性的通用Agent(gAgent),并以此为框架,构建了ICAI系统中的两个专用Agent。  相似文献   

4.
多Agent 系统是集成特定领域内的应用软件,是解决应用软件之间互操作和协同工作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协同计算环境为基于多Agent 的应用系统提供了开发和运行的基础环境,包括数据平台、系统平台和用户平台三部分。文中阐述了构造协同计算环境的概念层次、体系结构及其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软件Agent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软件Agent技术的起源、发展、基本概念、研究内容、技术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的阐述,指出Agent技术在理论上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已严重制约了Agent技术的发展,软件Agent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6.
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Agent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用多个Agent赋予CAI的“智能”。模拟人类在教学活动中的智能活动过程,构建了具有普适性的通用Agent(gAgent),并以此为框架,构建了ICAI系统中的两个专用Agent。  相似文献   

7.
支持多Agent协同工作的石油软件集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Agent系统是集成特定领域内的应用软件,是解决应用软件之间互操作和协同工作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协同计算环境为基于多Agent的应用系统提供了开发和运行的基础环境,包括数据平台,系统平台和用户平台三部分。文中阐述了构造协同计算环境的概念层次,体系结构及其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面向检测监控系统的一种多Agent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先进制造系统中的检测监控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分布式系统,通过应用分布式人工智能( DAI) 技术,对该系统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MAS环境下的多Agent系统模型,同时给出系统组成中2 种Agent 的逻辑结构模型及该多Agent 系统的工作原理,最后以BQFMS柔性制造系统为实例建立了一个实验系统,该多Agent 系统的合理性在这一实验环境中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9.
车间管理控制系统信息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背景车间的活动过程进行了研究,并用面向对象技术进行了建模,在对应车间管理控制系统中引入了Multi-Agent System技术,并建立了各个Agent间的协调模型,以表达各个Agent相互作用的机制,系统整体功能正是通过该机制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软件Agent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Agent的基本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地于Agent处理器的工作机制进行了探讨。针对专家系统以及现有的Agent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了Agent系统的特点,作者对原有遥Agent系统模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组成Agent系统的新模式;学习和推理模型,并且出尚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钛硅分子筛挤条成型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钛硅分子筛挤条成型催化剂在丙烯环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探讨了分散剂、造孔剂及造孔剂用量对丙烯环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采用不同分散剂制备的成型催化剂可以有效缓解反应热效应;在成型中加入的造孔剂有利于反应热和目的产物环氧丙垸从催化剂中导出.在催化剂成型中加入分散剂和造孔剂都能够提高环氧丙烷选择性,尤其是使用造孔剂效果更为明显.在挤条成型催化剂中加入3%聚乙二醇可以显著提高环氧丙烷选择性.由造孔剂形成的二次孔(约1.5nm)是影响环氧丙烷选择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敏捷制造环境下基于多智能体的车间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敏捷制造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的车间控制系统,这种控制系统是由重构智能体,任务智能体、资源管理智能体、制造资源智能体构成的多智能体系统,通过智能体的自治和智能体之间的相互协调,完成车间控制任务并保证其敏捷特征,讨论了各种智能体的功能、作用和行为。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室合成了分子量从980到45000的一系列聚丙烯酸及其钠盐。结果发现分子量较低的聚丙烯酸钠对Fe~(3+)离子具有较高的络合分散力和较强的钙皂分散力。新型复合金属封锁剂是用聚丙烯酸钠和其它助剂复配而成。同日本商品金属封锁剂K相比较,复合金属封锁剂对钙皂分散力和络合Ca~(2+)离子的能力较封锁剂K好。用复合金属封锁剂精烁后的丝绸白度为87,而封锁剂K精炼后的丝绸的白度为86.2。根据本文所得结果表明新型复合金属封锁剂是一种有效的丝绸精炼助剂。  相似文献   

14.
代建单位在实施项目代建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尤其是代建改造项目,因其设施老化、涉及的专业多、存在质量隐患多等特点,即增加了代建难度,也增大了代建风险。根据参加多个项目代建的经验,结合改造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系统地分析了代建制项目施工阶段所存在的质量控制方面的风险,探讨并总结风险防范的应对措施,为更好地开展代建工作积累经验,对进一步完善代建制项目管理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方式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结合孤岛油田注聚区块地层情况,优选出了适于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驱油剂─—阳离子聚合物,研究了其驱油机理、在均质岩心中的驱油效果、均质岩心聚合物驱后水驱不同倍数时的驱油效果;研究了非均质地层聚合物驱后进行调剖或不调剖的驱油效果,并与具有超低界面张力的驱油剂的驱油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聚驱后注入的阳离子聚合物通过吸附、絮凝等作用可使后续水驱波及体积进一步增加,聚驱后转水驱阶段越早注入阳离子聚合物其驱油效果越好,非均质地层聚驱后对高渗层进行适当的封堵再注入阳离子聚合物可较大幅度地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目前代理体的研究已成为国外AI(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新热点,但国内学者对此尚未给予必要的关注。在参考大量国外文献的基础上,就很有发展空间的代理体理论的各主要方面作了简要的概述。内容包括代理体基本概念、代理体结构模型、代理体学习。并预测了代理体理论最有前途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7.
构建一种MobileAgent可重用框架,实现了一种构建MobileAgent系统的全新方法。该方法使得Agent可以动态地改变其路线而无须对其具体行为做出任何修改。通过把MobileAgent分为两类,使得任务Agent可以在不同的网络中得到重用。  相似文献   

18.
在碳酸钙-聚乙烯复合材料的界面之间,引入了一种新型的界面增强剂与偶联剂复合,大大提高了碳酸钙与聚烯烃的界面结合强度,从而大幅度提高注塑产品的冲击强度;考察了复合偶联剂的配比及其含量、碳酸钙的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复合偶联剂中界面增强剂JZ与偶联剂TS的质量比为1∶1,复合偶联剂的用量为碳酸钙质量的1.8%,碳酸钙的质量为复合材料的35%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9.
转向压裂暂堵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转向压裂技术的广泛应用,在该技术中起重要作用的暂堵剂也有很大的发展。然而解堵后暂堵剂难以完全溶于返排流体中,由此引起的地层伤害问题在暂堵剂的使用中一直难以消除,影响着储层的可持续开发。因此,结合暂堵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根据解堵方式的不同将暂堵剂分成酸溶性、水溶性和油溶性三类,对其应用、暂堵机理、优缺点、地层伤害情况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认为残渣量小、封堵强度高的水溶性暂堵剂是未来研究重点,其中具有自清洁性的可降解暂堵剂也是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发泡聚丙烯的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使用碳酸氢钠为发泡剂,通过加入一定量的交联剂DCP和成核剂硫酸钙制备了微孔发泡聚丙烯,研究发泡剂、交联剂、成核荆用量对发泡聚丙烯拉伸强度、冲击强度、硬度、密度等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产品中气泡的分布和形状。实验结果表明,当发泡母料的用量为4%,交联剂的用量为0.02%,成核母料为10%时,所得的发泡聚丙烯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